以下是许小年先生观点的摘录:
“这要从2001年开始说起。2001年世界经济舞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了。同时,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这之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把自己的经济和全球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世界上的两大经济体,一个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不可分割地、历史性地融为一体了。但是对于这种经济关联度的提高,世界各国政府,包括美国、中国政府的学术界、商界都认识不足,人们还带着过去的习惯思维、用过去的经验来处理这两大经济体已经融合在一起的今天。结果就犯了错误,种下金融海啸的祸根。”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获得了什么收益? 第一,“中国制造”帮助美国人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为什么?因为大量的产品可以从中国进口,而中国产品的价格便宜。第二,美国人突然发现,有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世界加工厂,在美国劳资双方的谈判中,资方的地位得到了加强。美国的通货膨胀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供给短缺引起的,比如四川的猪生病了,猪肉价格狂涨。而美国通货膨胀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工资成本的上升,它是一个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供应方面的瓶颈几乎是没有的,对它通胀推动比较大的是工资,工资的上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工人的报酬超过了工人用劳动创造的财富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而中国因素在这个环节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美国的资方对劳方说,你想加工资我不给你加,我可以让中国人替我做,把订单下到中国去,你想罢工我在国内就不做了,所以“中国因素”压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跟美国的政策有什么关系?跟美国的哪个政策有关系?当然是货币政策。”
“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当局就可以保持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在通货膨胀起来的时候,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才会紧缩银根、加息,用紧缩银根的方法来削减社会总需求,把通货膨胀压下去。由于中国的存在,美国在很长时间里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同时没有通胀。格林斯潘这个时候就有点迷盲,为什么美国的经济没有通胀?他想加息,但又看不见通胀,敌人没有出现你打枪有什么意思?经济增长速度高有什么不好呢?在犹犹豫豫之中,格林斯潘把“911”时候的低利率保持了两年之久。911时为什么要降息?因为911袭击使得美国金融系统陷入混乱,金融体系之间的周转困难,美国商界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为了刺激投资、刺激消费,避免美国的经济陷入衰退,格林斯潘在911之后大幅度的降息。但是,格林斯潘在很长时间里看不到任何通胀的迹象,所以他就等!等!等! 一直等到2004年中,通胀在美国开始有抬头,格林斯潘才开始加息、收紧银根,但是已经太晚了。2001年到2004年的利率是战后的最低水平,大概在1%,当然,今天美国的利率比“911”那会儿还低。”
“战后最低的利率水平保持了两年多时间,造成了什么问题?低利率使流动性过剩。非经济专业的同学可能不懂流动性,流动性就是钱,钱太多了。1%的利率,老百姓会把钱放到银行里吗?不会的,于是这个钱就在市场上到处游逛;1%的利率,银行也放出了大量的贷款,老百姓也喜欢借钱,因为利率低、资金很便宜;老百姓不存钱、企业不存钱,美国的家庭、企业、金融机构都大量的借钱,借的结果是我们经济学上讲的信用泛滥、流动性泛滥,大家都在借钱过日子。”
“次贷风波的根子就在钱太多了,为什么钱多?因为利率低。为什么利率低而没有通胀?“中国因素”是原因之一。所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突然提高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制定者有点发懵,美国的经济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通胀,导致货币政策出现失误。今天,我们一般都同意格林斯潘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格林斯潘的两大错误:第一是货币政策的错误;第二是金融监管的错误。格林斯潘本人前些天承认了第二条错误,我认为这是避重就轻,到现在不承认货币政策上的错误。”
“我们再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这半边,中国是怎么回事。美国钱多,除了制造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之外,还拿这些钱到国际市场上买东西,于是造成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旺盛需求。别看我们“中国制造”质量还不怎么样,但外面需求很多,卖得出去就能赚钱。既然需求强,国内的企业就投资,增加生产供应能力。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们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推动的力量一方面是国内有需求,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海外。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出现了来自于海外的强劲需求,我们就拼命的投资,增加产能的供应,形成过多的产品,出口到美国,这两边拼起来,就形成了完整的国际经济循环。 现在这个循环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忽然之间我们发现来自于美国的需求没了。”
“我们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我们发展的重点是制造业,而制造业不能有效地创造工作机会,我们不得不依靠经济10%的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但是能够有效创造就业机会的服务业长期被忽视。”
“现在怎么办呢?我们还是不谈产业结构的问题、不谈经济结构的问题,我们想用四万亿来扭转乾坤,大家也都听说,政府推出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要扭转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我们现在也成了“凯恩斯主义者”。 ”
“日本在1989年经济进入衰退,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破灭。日本政府为了应对这样的衰退,同样也应用了凯恩斯主义,连续10几年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平均每年达到GDP 5%以上,早就突破了国际的警戒线,在高峰的年份达到GDP 10%以上,但是日本的经济什么状况?到今天仍然是不死不活。当然,大家会说如果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日本比今天还惨,这句话是对的,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无法持续的。在日本长期衰退的初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国家债务对GDP的比例是50%,今天是多少?今天是160%,日本政府还有可能增加债务吗?进一步举债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如果再增加负债,国家有可能破产,日本政府在海外发行的国债就曾经被国际评级机构把它评为“垃圾以下”,说明大家对日本政府的偿还能力产生怀疑,中国愿意走日本的道路吗?我们不愿意。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