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681 7
2009-01-11
许小年高见:格林斯潘的通货膨胀盲点
黄焕金
许小年先生最近发表卓越高见,认为今次严重的经济危机是由于存在着一个可以称之为“格林斯潘通货膨胀盲点”的现象所导致。他的道理主要如此:
2000年到2001年,美国相继发生了科技股泡沫破裂与“9.11事件”,这两个事件使格林斯潘的美联储从2000年5月的6.50%最高利率开始下降,一直到2003年6月的1.00%最低利率,并且这个最低利率一直延续整整一年,至2004年6月,利率才开始调升。处于2.00%以下的低利率状态的时间,从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整整维持三年。许小年先生认为,正是在01—04年之间格林斯潘长时间维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今天的金融海啸与经济危机。因为长期低利率,必定导致流动性泛滥,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与泡沫经济的形成与扩张,而当泡沫经济遇到利率上升时,由于流动性收缩从而使泡沫破裂,最终导致金融海啸与经济危机。
那么,为什么格林斯潘会将低利率维持那么久,而对潜在的通货膨胀与泡沫经济视而不见呢?这正是本文所要说明的“格林斯潘通货膨胀盲点”的关键环节。
为什么出现这个“盲点”,许小年先生认为,是加入WTO后的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廉价商品,这压低了美国市场的物价,从而使格林斯潘得出错误判断:认为不存在具有威胁性的通货膨胀。正是这个错误判断,导致了格林斯潘将利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等到他发觉通货膨胀来临,泡沫经济积累起来后再采取升息措施,已经迟了,此时升息,直接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但间接后果则是剌破泡沫,从而造成严重金融与经济危机。
可见,美国今次危机,竟然与中国具有非常大的联系。也许最近美国财政部长和美联储主席甚至格林斯潘,纷纷责怪中国人高储蓄习惯造成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因为中国人高储蓄,就会使更多商品不得不用于出口,从而使美国人对自己市场上的通货膨胀视而不见,耽误了采取正确措施的时机。但是,中国因素毕竟只是外因而已,美国人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才是问题的根本,况且,美国人历来有“超前消费”的习惯,一个既可以超前消费又没有通货膨胀的状况,不正是美国人所喜好的吗?因此,在局面还很兴旺的时候,美国人中谁也不去指责格林斯潘这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人们看到,就算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与美国人指责中国相对应的是:中国同样可以指责美国将泡沫带给中国。因为美国人的超前消费使中国积累了过多的生产能力,现在,美国人不能再这样消费了,于是使得中国这些过多生产能力纷纷陷于停滞状态,从而产生与美国危机相对应的经济危机。中国自己也不明白,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竟然是建立在美国泡沫经济的基础之上,因而也大多是一种泡沫式的发展。而现在在中国的危机,不过是对泡沫的一种清理而已。所积累起来的产能越大,清理起来就越艰难,所付出的痛苦代价就越大。
对生产过剩危机的解除从来就是对过剩产能的消化。只有对过剩产能的消化基本完毕后,社会的再生产循环才能重新启动,经济才能重新走入增长的轨道,危机才能得到解除。因此,所采取的对应策略,一个是淘汰落后产能,另外一个是剌激对先进产能的需求。淘汰落后产能,可以减少社会总供给量,有利于经济更快复苏。同样,剌激对先进产能的需求,也有利于这部分产能的复苏并且由此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复苏。但是,如果不淘汰落后产能,则就难以剌激对先进产能的需求,因为满后产能所产生的供给,会干扰对先进产能的需求。因此,许多人不理解将牛奶倒入大海,或者将某些工厂炸掉,认为这样做太浪费了。浪费是浪费了点,但它却有利于腾出市场需求的空间,从而从再生产的意义上重新启动经济运行。如果过剩牛奶不倒掉,它当然有利于消费者的一时“口福”,但却因牛奶过剩而不能拉动存在于牛奶背后的一系列产业,比如养牛业、牛奶加工业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 22:27:00

以下是许小年先生观点的摘录:
“这要从2001年开始说起。2001年世界经济舞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了。同时,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这之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把自己的经济和全球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世界上的两大经济体,一个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不可分割地、历史性地融为一体了。但是对于这种经济关联度的提高,世界各国政府,包括美国、中国政府的学术界、商界都认识不足,人们还带着过去的习惯思维、用过去的经验来处理这两大经济体已经融合在一起的今天。结果就犯了错误,种下金融海啸的祸根。”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获得了什么收益? 第一,“中国制造”帮助美国人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为什么?因为大量的产品可以从中国进口,而中国产品的价格便宜。第二,美国人突然发现,有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世界加工厂,在美国劳资双方的谈判中,资方的地位得到了加强。美国的通货膨胀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供给短缺引起的,比如四川的猪生病了,猪肉价格狂涨。而美国通货膨胀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工资成本的上升,它是一个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供应方面的瓶颈几乎是没有的,对它通胀推动比较大的是工资,工资的上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工人的报酬超过了工人用劳动创造的财富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而中国因素在这个环节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美国的资方对劳方说,你想加工资我不给你加,我可以让中国人替我做,把订单下到中国去,你想罢工我在国内就不做了,所以“中国因素”压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跟美国的政策有什么关系?跟美国的哪个政策有关系?当然是货币政策。”
    “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当局就可以保持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在通货膨胀起来的时候,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才会紧缩银根、加息,用紧缩银根的方法来削减社会总需求,把通货膨胀压下去。由于中国的存在,美国在很长时间里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同时没有通胀。格林斯潘这个时候就有点迷盲,为什么美国的经济没有通胀?他想加息,但又看不见通胀,敌人没有出现你打枪有什么意思?经济增长速度高有什么不好呢?在犹犹豫豫之中,格林斯潘把“911”时候的低利率保持了两年之久。911时为什么要降息?因为911袭击使得美国金融系统陷入混乱,金融体系之间的周转困难,美国商界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为了刺激投资、刺激消费,避免美国的经济陷入衰退,格林斯潘在911之后大幅度的降息。但是,格林斯潘在很长时间里看不到任何通胀的迹象,所以他就等!等!等! 一直等到2004年中,通胀在美国开始有抬头,格林斯潘才开始加息、收紧银根,但是已经太晚了。2001年到2004年的利率是战后的最低水平,大概在1%,当然,今天美国的利率比“911”那会儿还低。”
“战后最低的利率水平保持了两年多时间,造成了什么问题?低利率使流动性过剩。非经济专业的同学可能不懂流动性,流动性就是钱,钱太多了。1%的利率,老百姓会把钱放到银行里吗?不会的,于是这个钱就在市场上到处游逛;1%的利率,银行也放出了大量的贷款,老百姓也喜欢借钱,因为利率低、资金很便宜;老百姓不存钱、企业不存钱,美国的家庭、企业、金融机构都大量的借钱,借的结果是我们经济学上讲的信用泛滥、流动性泛滥,大家都在借钱过日子。”
“次贷风波的根子就在钱太多了,为什么钱多?因为利率低。为什么利率低而没有通胀?“中国因素”是原因之一。所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突然提高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制定者有点发懵,美国的经济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通胀,导致货币政策出现失误。今天,我们一般都同意格林斯潘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格林斯潘的两大错误:第一是货币政策的错误;第二是金融监管的错误。格林斯潘本人前些天承认了第二条错误,我认为这是避重就轻,到现在不承认货币政策上的错误。”
    “我们再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这半边,中国是怎么回事。美国钱多,除了制造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之外,还拿这些钱到国际市场上买东西,于是造成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旺盛需求。别看我们“中国制造”质量还不怎么样,但外面需求很多,卖得出去就能赚钱。既然需求强,国内的企业就投资,增加生产供应能力。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们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推动的力量一方面是国内有需求,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海外。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出现了来自于海外的强劲需求,我们就拼命的投资,增加产能的供应,形成过多的产品,出口到美国,这两边拼起来,就形成了完整的国际经济循环。 现在这个循环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忽然之间我们发现来自于美国的需求没了。”
    “我们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我们发展的重点是制造业,而制造业不能有效地创造工作机会,我们不得不依靠经济10%的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但是能够有效创造就业机会的服务业长期被忽视。”
    “现在怎么办呢?我们还是不谈产业结构的问题、不谈经济结构的问题,我们想用四万亿来扭转乾坤,大家也都听说,政府推出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要扭转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我们现在也成了“凯恩斯主义者”。 ”
    “日本在1989年经济进入衰退,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破灭。日本政府为了应对这样的衰退,同样也应用了凯恩斯主义,连续10几年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平均每年达到GDP 5%以上,早就突破了国际的警戒线,在高峰的年份达到GDP 10%以上,但是日本的经济什么状况?到今天仍然是不死不活。当然,大家会说如果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日本比今天还惨,这句话是对的,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无法持续的。在日本长期衰退的初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国家债务对GDP的比例是50%,今天是多少?今天是160%,日本政府还有可能增加债务吗?进一步举债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如果再增加负债,国家有可能破产,日本政府在海外发行的国债就曾经被国际评级机构把它评为“垃圾以下”,说明大家对日本政府的偿还能力产生怀疑,中国愿意走日本的道路吗?我们不愿意。那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23:59:00

高!!!实在是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5 15:38: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5 16:01:53
明年肯定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5 16:19:41
这个问题分析的比较透彻,许是现在为数不多的不是人云亦云的经济学者之一,有真正经济学家的风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