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2759 20
2005-08-27
<P>巴罗认为ZF发行公债进行减税,如果消费者理性,就会预期到未来的税收增加,因而把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储存起来,增加储蓄量而保持当前消费量不变。在货币市场上,贷款需求右移引起贷款供给右移,因而利率不便,结论是不会产生挤出效应。</P>
<P>这个罗伯特.巴罗是新凯恩斯主义者吗?怎么连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都否定了那?是不是偷换了理性预期派的概念?请大家指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8 8:03: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28 02:07:00
你说对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从几个方面革命。用政策无效论那篇论文针对货币政策,用巴罗这篇来针对财政政策。还有很多。一个非技术性综述可以去看布莱恩·斯登诺那本《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第一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8 08:07:00

不是吧,我感觉巴罗这样说是在捍卫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利率不上升就不会有古典学派所指责的挤出效应,

这不是用理性预期的概念证明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5 16:23:00

之所以有挤出效用,乃在于消费者消费行为(边际倾向)是外生的给定的,这显然不符合寻求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的要求。而巴罗的主要精巧在于考虑后代效用而将消费行为内生化的基础上得出了L等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5 16:57:00

巴罗对李嘉图的国债中性定理的发展的是建立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之上的。他应该是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5 22:07:00

我明白了,巴罗不是像货币主义那样用挤出效应否定财政政策,

而是用可支配收入不变来否定乘数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