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2319 35
2009-05-28

        最近也是想到一个写一个,把自己感觉着经济学里面比较普遍的疑难点拿出来解释一下,当然得是我能解释得了的。算是接着上篇国际收支表写吧。自己水平很次,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补充。

       本文的安排:1楼写李嘉图等价提出时所批判的传统观点(靶子),因为它其实是一种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

                            2楼写李嘉图等价中对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解释

                            3楼给出李嘉图等价的定义

                            4楼写李嘉图等价所运行的严格假设环境

                            讲解上的到4楼为止

                           5楼写财政政策起作用时需要做的突破李嘉图等价。(自己的看法,可能不对)

      假设:1、现在有这样一个人,他每年税后收入500块钱,他总是把收入的60%消费,40%储蓄(稳定型)。

                2、该国的政府在之前年份中是收支平衡的,无负债。 

                3、两期简单模型,只存在两年。

        正文: 现在第一年,政府决定给这A个人减税100块钱(比如奖励重大贡献),那么这个人的收入就增加了100块钱。但是政府之前预算是平的,没有闲钱怎么办?政府向A发行了1年期国债100元,5%利率。而A这个人也决定购买了,此时我们可以发现,A这个人资产增加了,由于只是这一年,我们可以说他这一年的收入增加了,先前的500+100(减税所得)—100(拿来购买国债)+100(国债现值)=600。   现在他决定对这600块钱分配。

          那么他的储蓄就是240,消费就是360。 大家可以发现,政府税收减少100导致政府储蓄减少100,而私人储蓄只增加了40,换言之,整个经济的消费增加了60。

        这里的收入增加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个人原本是要储蓄240元的,现在买了国债相当于存了100元存款啊,那么他再存140就好了,而买完国债后的可支配收入是500,去掉存的140,他会消费360.

         这个就是传统的观点。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扩张效应,也是广泛接受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9 0:49: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28 23:48:00

    2、以上就是积极财政政策导致整体储蓄下降而消费增多的短期经济拉动作用,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支点。但是李嘉图认为(注意:李嘉图这个事早就提出的,他死的比凯恩斯早得多):

    在存在理性人假设的情况下,上述说法在理论上不成立。

    大家随着这个思路来想第二年,政府第二年不减税了,还是之前那个平衡对吧?但是第一年的债务到期了啊,它得付105块钱。于是他就对这个人A征了105块钱税。

    李嘉图认为一:当理性人预期到这一点时,他在第一年不会认为自己收入增加了。大家想,其实这个人可以这么想:政府只是把一个价值100有5%自动收益的资产寄存在我这里,到期了连本带利一块儿拿回去。而105折现到第一年就是100,那么就是说那个人会预期到政府只能通过征税来完成它的平衡。所以他第一年核算自己资产增加时会认为还只是增加了500。所以按60%消费,就还是300而不是360.

    李嘉图认为二:政府与其这么麻烦,不如第一年减了税之后接着就又征了100块钱税,那么结果就是这个人的收入还是500,和上面(认为一)里说的是等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9 00:02:00

总结2楼,李嘉图指出理性预期下存在这两点:

1、政府的减税政策或者说扩张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2、政府实施赤字财政的时用借债来筹资,和政府多征税是等价的。

而后者就是本篇的主意——狭义的李嘉图等价。

 可能你觉得上面说的减税之后再征税挺扯,那要是其他扩张财政政策导致赤字之后再征税呢?

   比如政府购买增加(拉动总需求)导致的赤字,人们可能理性预期政府将来要征税,把它作为自己的负债考虑,相当于公民收入减少了,那么私人消费就会下降(减少总需求)。从而还是形成总需求没变,符合了第一条。而两条合为广义李嘉图等价,而现实中常用的李嘉图等价,甚至多是拿来说财政政策效果远小于那个乘数效应(完全理性下甚至没效应)

   这也是最近常见有些人拿来反对现在扩张的财政政策,指出其效果远不如IS-LM模型分析的那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9 00:26:00

   4、上面介绍了李嘉图等价的理论,细心者可能已经发现,我隐含说着有些限制假设,比如完全理性预期之类的。这里给出该等价成立的严格环境:

   1、完全理性预期假设,这个不用说了吧。要是大家全都今朝有酒今朝醉,把你这一年觉得你拿到的收入全花了,那么扩张财政的乘数效应最大了。

   2、利息外无通胀。政府在第二年是要固定给你105的。举个极端例子,当通胀高到这105不值钱时,政府给你说,算了你扔了吧,你也觉得不值得往政府大楼跑一趟,那政府根本不用还了,也就无所谓征税了。通胀越高越有利于债务人。

   3、GNP不变。这个也好理解,税收中有很大是比例税,当经济发展时,税收增多,而政府支出没有迅速变,政府有闲钱还给你了,不用加征税了。上述等价也就不存在了,而理性人如果预期到政府不会征税了,那么他会在第一期增加消费的。政策目的也就达到了。

  4、关心下一代。这里只是两年,而现实中的政府债券甚至有60年的,到时候也许你都挂了,无所谓给你还钱或者征税,是你的下一代承担,若是你不关心下一代,现在钱多了就消费吧。

还有一些需要用图和计算了,比如各期借贷假设和政府借新债还旧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9 00:48:00

5、从这里开始为学会李嘉图等价的话就不用看了。

   最讽刺的是,李嘉图从来不认为这个等价会成立。他指出了几条假设,包含在上面了。我个人觉得,每个假设都要比这个原理宝贵的多。原理是个极度脱离现实的理论,而假设,每一条都告诉了我们如何打破这个等价。从而实现财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1、理性预期,这个不说了,按李嘉图说的:人们多是愚昧的,以至于这种政策的等价从来不会成立。 因而这个不讨论。起码从这点看,所以我国的财政政策会有一些效果

   2、通胀。一方面LM线的外移拉动总需求,另一方面预期价格的上升拉动总供给。还有一个,就是政府现在花的钱将来用较少的钱(如果折现来算)还债。这个有点抢公民钱的味道,不过没办法。

   3、经济增长。我们的“保8”不是白叫的,经济发展了才会有闲钱。看过一本书,写及朱镕基总理当年,中国财政赤字与财政收入比率很高了,但是又恰逢98金融危机。相当多的人大代表担心继续扩张财政导致巨额赤字积重难返并且引发通胀。朱总理则认为财政收入相对于GDP还是极低,随着不断完善税制,财政收入可以还这些钱。而且GDP也会不断增长,并是极高速度。到了2003年,赤字也降了,通胀率也下来了,并且保证了兑美元的汇率不变,继续强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佩服朱总理远胜那个时候出来对中国指手画脚的弗雷德曼。

   4、借新债还旧债。中国这些年很特殊,雪灾、奥运、四川地震花了财政不少钱,赤字累积较高,我们用拖延方法把它拖到政府支出较少的年份。(这个也只能说到这里了,再深大家可以看看陈共老师财政学里的财政理财。

   这个还有很多,甚至抛售美国国债都是一种打破途径。且到这里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9 09:14:00

靠。用WORD发嘛。。

害我还要复制。。收下了,,借借鉴借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