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是想到一个写一个,把自己感觉着经济学里面比较普遍的疑难点拿出来解释一下,当然得是我能解释得了的。算是接着上篇国际收支表写吧。自己水平很次,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补充。
本文的安排:1楼写李嘉图等价提出时所批判的传统观点(靶子),因为它其实是一种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
2楼写李嘉图等价中对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解释
3楼给出李嘉图等价的定义
4楼写李嘉图等价所运行的严格假设环境
讲解上的到4楼为止
5楼写财政政策起作用时需要做的突破李嘉图等价。(自己的看法,可能不对)
假设:1、现在有这样一个人,他每年税后收入500块钱,他总是把收入的60%消费,40%储蓄(稳定型)。
2、该国的政府在之前年份中是收支平衡的,无负债。
3、两期简单模型,只存在两年。
正文: 现在第一年,政府决定给这A个人减税100块钱(比如奖励重大贡献),那么这个人的收入就增加了100块钱。但是政府之前预算是平的,没有闲钱怎么办?政府向A发行了1年期国债100元,5%利率。而A这个人也决定购买了,此时我们可以发现,A这个人资产增加了,由于只是这一年,我们可以说他这一年的收入增加了,先前的500+100(减税所得)—100(拿来购买国债)+100(国债现值)=600。 现在他决定对这600块钱分配。
那么他的储蓄就是240,消费就是360。 大家可以发现,政府税收减少100导致政府储蓄减少100,而私人储蓄只增加了40,换言之,整个经济的消费增加了60。
这里的收入增加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个人原本是要储蓄240元的,现在买了国债相当于存了100元存款啊,那么他再存140就好了,而买完国债后的可支配收入是500,去掉存的140,他会消费360.
这个就是传统的观点。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扩张效应,也是广泛接受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9 0:49: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