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687 16
2009-01-13

王鲁湘:那么您还有一个引起争议的观点,就是说改革改到现在,政府成了最大的利益受损者,这个好像同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现象,一种经验,好像有些地方不太吻合,那么您的逻辑是什么呢?

张维迎:在中国的改革本身就是逐步地削减政府的权力,而政府的权力是由政府官员享受的,所以削减政府的权力也就是削减政府官员的权力。我们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这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给普通人,包括农民,普通的企业家,他更多的自由,他们的自由多了,政府的权力就变小了。所以,特别从我自身感受来讲,好比说我在农村的时候也发现当地干部,那可是耀武扬威,可了不得,一个干部到了村里以后,所有全村人都请他,抢着请他吃饭,那么改革以后,干部再去了村里边,没人请他吃饭了。因为他权小了,我农民我自由,我不求你,我干吗请你吃饭,所以我只是,一个相对地位。

全文见凤凰网http://phtv.ifeng.com/program/sjdjt/200901/0112_1613_964964_1.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3 15:04:00

他应当是属于买办经济人!请看某网站对他的评论!

张维迎先生尤其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吹捧 ,茅于轼甚至吹捧张维迎是“中国微观经济学的第一把手”,他的《企业的企业家》一书,在某个刊物的发文中间 ,征引次数排名第一,据说是今天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中间最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根据张维迎先生自己的说法,这个 书最先是作为学位论文用英语写成的,还大受洋教授的称赞,根据他自己在该书的前言中说“导师曾告诉我,这篇 论文将是他们未来的研究生的一个范本”。

  由于主流经济学家中间,多数人跟老田不相上下,数学水平尤 其不行,因此张维迎先生在书中间掺假水,也没有人发现。一般而言,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基本上是没有敢 于捏造假数据的,因此这些实验多属于“可重复、可检验”的,如果一个人宣称他的研究和实验结果是什么,而其 他人却无法重复实现,就肯定要受到质疑和非难,如果查证属实为造假,这个人大约以后不要在同行面前出现了。 但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界则是例外,张维迎先生在学术上造假,先是长期没有人发现;在别人发现之后,他自己也 毫无顾忌,主流们也都同时装聋作哑,假装不知道,还继续吹捧他。老田水平不行,也没有兴趣去读张维迎先生的 大作。不过世界上行家里手还是有的,这不,北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斌,就在不经意中间发现了张维迎大人的学 术造假奥秘。由于余斌是张维迎的同事,就搞了把“君子善为人隐”,在发现之后也没有大事张扬,仅仅局限于稍 加提点而已。

  在余斌教授的文章中间,他提到在张维迎大作《企业的企业家》P139页,张维迎给出一 个公式:“我们有:W0B[f(K)-(1+r)K](1-r)/[2r(1+r)]   (3.23) 这就是由潜在的放款人所施加的企业家个人财富的下界。如果一个企业家的个人财富低于这一下界,他的贷款要 求将被潜在的放款人所拒绝。 为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不妨假定K=50R=0.1f(50)=60 这时,潜在的放款人所施加的下界是:W0B20.5 就是说,一个放款人不会向一个财富小于20.5的人 提供贷款。如果资本K=50是企业为达到有利可图所必需的,那么,我们可以预期,在企业家集合内不会有个人 财富小于20.5的企业家。”张维迎对这个关键命题的论证过程和结论,曾经叫主流经济学家张曙光大为激动,
说张维迎大人科学地解释了“有恒产者有恒心”,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不知道张 曙光先生得知张维迎造假数据的真相后,是羞愧得无地自容还是怀着被欺骗的恼怒?

  余斌教授只是轻描淡 写地指出“只要在这个例子中,分别令f(50)=68f(50)=55就会得到令作者尴尬的结果。”结果 到底如何,老田也不知道,就懂数学的人验算了一遍,结果发现把数字代入张维迎先生自己给出的公式一算,得数 居然是负数,与张维迎先生自己的结论完全相反,以数学的“科学面目”去支持自己主要结论的张维迎先生,张维 迎先生随后的重要推导和结论都不能成立,张维迎先生竟然这样把自己的“学术”,建筑在虚假的沙滩上。看来张 维迎先生自己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和限制,就任意指定K=50并用得数去演绎自己的主要命题,并非出于不知道而 是刻意选择,这是地地道道的数据造假!。而仅仅在这个取值数字的左右,就大量存在着不支持他那个主要结论的 参数取值!而对数学一窍不通的张曙光先生,在看到张维迎的“研究成果”之后,大发感慨,甚至是达到了激动得 语无伦次的地步。这个茅于轼先生所称道的“第一把手”,让张曙光先生激动得话也说不好的高人,原来竟然是一 个假学术的制造者。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佩服洋教授厉害了,张维迎先生曾经的导师米尔利斯(后来得过 诺贝尔经济学奖),就硬是坚持不给张维迎博士文凭。张维迎先生简直是毫无办法,那些惯于关心某些留洋博士政 治上进步的美国人也急了,就把张维迎接到美国去,在肯尼迪政府学院给张维迎发了个博士文凭。张维迎先生的博 士学位不是诺奖得主发给他的,而是美国人发给他的,这一点张维迎先生从不轻易外露,相反他还总是误导人们。

  张维迎到处吹嘘说他的导师米尔利斯如何如何,他自己如何受洋教授看重,但就是不说米氏拒发文凭的事 实,在张维迎先生提供信息引导下,人们只能设想:张维迎就是诺奖得主的高足。张维迎先生熟谙经济学中间的“ 信息不对称”理论,并依仗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来选择性地发布信息,借机抬高自己的身价。在这里要特别给 一个19岁的北大学生周之金以足够的尊敬,他仅仅凭着自己对张维迎先生的直观观察,就已经能够深刻到“怀疑 张维营的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了,至少他的识别能力,都显示出他比那些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眼光要高明得多,到这 里,人们总是想起自古及今那个著名的遗: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5:32:00

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

不要看政府现在还有很多利益,改革前他有更大的利益。所以说他是改革的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也是最大的阻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5:55:00
以下是引用liyg2000在2009-1-13 15:32:00的发言:

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

不要看政府现在还有很多利益,改革前他有更大的利益。所以说他是改革的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也是最大的阻力。

改革之前直到现在,政府都有足够的利益,政府(官员)的利益在某些方面削弱了,在某些方面却加强了,比如权力寻租的空间的扩大,机会的增多。而另外一些人,比如失地农民,失业工人等等,他们原来还有一点保障,现在在改革中往往都失去了,而他们失去的,几乎可以说是他们的全部。
到底谁受到的损害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6:01:00
且不说市长,县长这种级别,就目前的许多新闻来看,许多农村的土财主不惜花重金贿选,要当村长,这说明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就连这最低一级的干部都有很多油水可捞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6:35:00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