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遍地、人人有责
2015.11.29
何谓政治?
其定义可谓星罗棋布,但是,大多不接地气。孙中山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这是最接地气的定义了。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老孙的定义仍然不够通俗化不够群众性。
根据我接触的经济学以及自己的体悟看来,“政治就是人人有责、遍地都在的众务活动”。
何谓众务,即:大家的公共事务。只要有2人就有“从”属于这2人的公共事务,有3人就有3人的“众”务。
众务的特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经济学名“众务”为“公共产品”),即:众务具有搭便车的特点---只要有人出力完成打底的工作、其他人不出力也可以跟着分享、而且惩戒不出力白占便宜的人还很费力气以致不容易排除这白得便宜的人,打底的成本与受益众务的人数在一定阈值内无关(此阈值是界定众务大小的依据之一,我将其取名为“众务阈”)。
众务乃大家的事物,是公共利益所在,遍地都是,人人有责。老孙的观点错在有这样的暗示之嫌:似乎管理众人之事只该专人来做的。其实,政治遍地、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即使确实需要专人来做一些众务工作但每一个人仍然有许多不可卸载的众务之责---所以,西方有古人人说:人是政治动物;中国古人有铁肩担道义之说。
3个例子:
十字路口在车流量一定的范围之内,一个交警下班高峰期在路口中央维持公共秩序,这就是这地这点上的“政治”;超过一定的“众务阈”(人车流量)就必须增加警力。其实,大家如果按红绿灯自觉遵守秩序,警察完全可以去干别的有意义的事情的。
某住宅小区,由于大家受到片面信息的影响---也有心理狭隘的因素,也由于很多人抱着随便都行或投机取巧的心理,结果误选了不理想的业主委员负责人进而又误选了物业公司,于是,导致了绝大多数人都遭受损害的结果。
某单位要换领导成员了,组织部来做民意测验,但是,这单位的人很多人不以为然、习惯性地不动脑经地按纸条上写的名单马马虎虎画圈圈或打勾勾,根本没有尽公务之责任、行众务之义务的意识与真诚。
一些可能错误的观念:
众务是官员和领导的事情:错!
诚然,官员和领导干的事情大多属于众务---这是分工使然,但是,群众的众务之责并不因此完全免除:例如,监督官员、考核官员以及聘请或辞退甚至批评官员。群众应该对干部的考评与选聘等郑重其事,不能马虎塞责。
老百姓只管过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错。
公共产品也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小日子离不开众务,例如,上面例子1中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就是我们践行众务的义务,我们如果没有这种共同爱惜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共产品的公德意识,那么,我们就是坏的公民,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是一团糟糕。
老百姓没有权力管政治:错。
现有体制有提供我们行使公权的渠道、有规定我们履行公务的义务。例如,上面例子3中,民主集中制的规定、群众路线的做法都为我们提供了相关机制。群众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了解组织部门对干部考评辞聘升黜的有关规定,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表达看法、交流思想、反映意见,慎重用好自己的民意测评机会,等等。再例如,上面例子2中,居民吃了亏以后,很多人明白过了,于是,在居民QQ群中经过较长时间的议论,舆情统一了认识,在几位有正义感公德心的居民的动员组织下,选举了新的业主委员会、制定了惩戒不交物业费想白占便宜的住户的条例等,眼下形势正在好转!
附加几句话:
众务之事处处存在---家里有、单位有、居住环境中有、国际贸易中有,有涉及分配的、生产的、交换的、消费的,也有涉及秩序的、思想的、道德的,也有涉及生态的、涉及制度和人事的,有现在的、未来的,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漠不关心;虽然,现代分工制度之下,很多公务已经由公务员去做了,但是,群众和公民仍然有很多渠道去行使公权、仍有很多公责是必须去践行的。我们要树立“政治遍地、人人有责”的信念,要养成践行公务之责的品行。否则,每一个人都想偷懒取巧,就会如同每人都想左边超车或应急道超车一样,结果是大家拥堵在路上被饿着冻着抱怨着甚至彼此大打出手血溅当场。
处理众务需好好学习。由于上面说的各类公共产品的“众务阈”不一样,因此,各类公务众务的提供方式是不一样的,事情很复杂、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因此,我们要学习政治学。如:孝道就是家庭的公共利益、就是家庭政治,要学习;企业动力设备等是各车间的共同需要、企业家的能力也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公共利益所在,大家因此要爱惜设备、要能积极参与好领导的遴选过程,这是企业政治;其他,如非营利性组织政治、小区政治、地方政治、国家政治、国际政治,等等,都需要学习。政治生活诚如中国古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提供关乎众人共同利益的公共产品的政治知识的教育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并终生学习!
公私是阴阳。私人产品是私事,公共产品是公事。如果手心是私、手背便是公,如果前胸是私后背便是公,我们有两只眼就是要我们一眼盯着公一眼盯着私,我们长着两只手就是要我们一手抓着私一手扶起公,两只耳朵要兼听公与私,一个脑袋即是要公私统筹考量!因此,有位伟人似乎说过:政治要时时讲、日日讲、月月讲、年年讲!此言得之。讲政治就是布公道、尽公心、行公德、求公益,政治焉得不讲?
讲政治不是只讲斗争。合作是政治的主要工作平台,沟通是政治的主要传运方式,信息与知识的学习是政治的主要动力来源,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修齐治平之政治生活的前提基础。
公民务必养成关心公共利益与关注各级公共组织之领导的习惯。
政治是公共产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共产品的受益者,也都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因此,我们必须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