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12.3   对太阳系里各行星的寿命长短做些比较
李开乐
    摘要:当天体的能量被耗尽之后,就会被撞回核球而灭亡。看各个行星还能运行多久,主要是看它们势能的大小。公转轨道半径大和质量大的天体,一般都寿命较长。
    人类的寿命长短都基本一致,属同一个量级,知道了年龄也就大致知道了还能活多久。天体就不一样了,同一星系的同一档级子天体,寿命长短的差异是非常大的。知道了天体的年龄只知道其诞生的早晚,要了解其未来还能存在多久,就还必须看其寿命情况。我们说过,当天体的能量被耗尽之后,就会被撞回核球而灭亡。所以,看一个天体究竟寿命还有多长,根本的就是看它的能量还可以维持多久。一个天体的能量主要包含天体绕核球的公转动能、天体相对于核球的势能、天体的自转动能、天体自身的热能等。由此可知,要比较一下各行星寿命的长短,实际上主要还是比较一下它们上述的各项能量谁最不容易被耗尽。
    很清楚,想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上高空将需要很大的能量,但假如只将这颗卫星加热升温就不需要太多能量,只令其自转动起来就需要更少能量。由此不难看出,在天体的几项主要能量中,天体相对于核球的势能(由公转半径所决定)应该是第一大量。公转动能或者应该排第二,但是,
 
公式表明,天体的公转动能仅与公转的线速度V有关(对某个固定天体而言m是恒量), 而从表11.6-1或参考一下10.1-4式(
 =GM/R,G为引力恒量;M为核球质量,都是恒量),又显见V与R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可以说公转动能也是由公转半径所决定的,与势能密切联系在一起,相互转换,是一个整体的两种表现,实际上可视为一个量。因此,以地球为例看来,在这些能量中,热能可能最容易流失,第二是自转动能,它通过转化为热能而缓慢降低自转速度。最后是势能(含公转动能,下同),这个最主要的能量是最不容易被消耗的能量。
=GM/R,G为引力恒量;M为核球质量,都是恒量),又显见V与R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可以说公转动能也是由公转半径所决定的,与势能密切联系在一起,相互转换,是一个整体的两种表现,实际上可视为一个量。因此,以地球为例看来,在这些能量中,热能可能最容易流失,第二是自转动能,它通过转化为热能而缓慢降低自转速度。最后是势能(含公转动能,下同),这个最主要的能量是最不容易被消耗的能量。
    分析至此可以这样说,在太阳系中,各个行星除开已经有的年龄之外,衡量各自还能运行多久,主要是看它们势能的大小。因势能为mgh,所以主要是看它们的质量大小和公转轨道半径的长短。一般地说,质量大且公转半径长的,其能量就可以维持得更久一些。显然,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远,应该还有较长的寿命;木星和土星质量大,也会有较长寿命;水星和金星离太阳最近,质量又小,因此可能最容易被太阳吸回去。实际上,离太阳越近,公转的线速度就越大,因而它遭受到星际物质碰撞的机会也越多。尤其越靠近太阳时,太阳粒子的浓度就越来越大,因而行星能量的消耗速率也必然越来越大,这肯定就会灭亡得越来越快。
    由此我们可以一般地说,同一个星系中,公转轨道半径大和质量大的天体,一般都寿命较长。寿命较长的天体多数又是同一个核球较早诞生出来的子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