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元区的创始会员国,意大利不但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还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欧元区经济实力排名第三的国家。
在欧盟成立初期,意大利不但凭借其在北非的重要影响力,协助欧盟开发非洲市场和资源,还借助欧盟庞大的市场,大力发展本国工业,使本国经济实现又一个质的飞跃。但自欧债危机爆发后,意大利却在希腊、爱尔兰之后陷入债务危机,沦为“欧猪五国”之一。也因此,其在欧盟的地位和话语权相继受到影响。
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意大利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但意大利注意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以促进经济发展。其原油加工、钢生产、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均位居世界前列。
意大利能够认清自身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优美、文物古迹多及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等先天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也来增加国民收入,为其GDP做贡献。
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仅次于日本、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为主。国外市场主要在欧洲,进出口主要对象为欧盟和美国。
综合上述情况看,意大利能扬长避短,积极制定相关方针政策,引导本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但在前几年,意大利ZF大量融资发行国债,以期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这样的行为最终使其负债金额较高,偿还利息的数量一度超过了ZF财政收入,从而陷入危机。然意大利较好的经济基础以及较高的生产能力使得其本身的“造血”能力相对较强,对外出口虽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有所下降,但基本水平能够保持,并在近期缓慢上升。同时意大利再次利用其旅游业面优势,用旅游收入来弥补国家收支逆差,以缓解危机。其近期发行的一次国债虽收益率较之前依旧小幅上升,但已成功发行,被视为其危机已经趋于缓和。
相信通过意大利ZF的相关政策引导和国内民众的积极响应,其会缓慢度过危机期,再次恢复之前的繁荣。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尤其是白银、原油现货市场的影响也会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