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173 92
2009-02-06

茅于轼的“春运涨价说”有理吗?
    【茅于轼先生认为,如果用火车票涨价的办法来解决类似春运的拥挤问题,会获得“符合经济规律的”很好效果。因为涨价后,乘坐火车的人就会减少,于是乘坐火车的人就会感到比较方便舒适。并且,还可以解决诸如黄牛党、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他认为火车票在春运期间涨价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茅于轼先生在此似乎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市场开放与价格开放,并不必然导致价格上涨,价格开放的目的,决不是让价格上涨。我们知道,越是成熟的市场机制,其价格就越稳定,成熟的市场经济其价格既是开放的,也是稳定的。反过来我们则可以说,在价格开放的情况下,价格不断上涨,则这就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当然也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价格决不是让它不断上涨,而是达到“让价格机制去调节供给”的目的。而在目前的铁路运输行业,试想在车票价格上涨的时候,能够剌激起大多的运力供给?如果它剌激了相应的供给,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难以买到票了,就不会有人象茅于轼那样要涨价了。如果车票涨价没有达到剌激运力供给的目的,那么让车票涨价就没有达到它应有的目的。而茅于轼先生却完全忘记了这个本应具有的目的,他只注意到涨价减少需求的目的,而没有注意到涨价需要达到增大供给的这个更根本的目的。这是他的错误所在。在铁路垄断经营的情况下,决不能让铁路运输部门拥有定价权,决不能让他们随便涨价。这一点同样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因为在市场垄断的情况下,就不再具备正常的市场经济机制,市场经济在此就已经不成立了,因此,在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拥有的定价权,在此并不成立,所以,茅于轼先生所谓“现在市场经济无疑要靠钱说话”根本就不成立,他所指的“铁路运输市场”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以“靠钱说话”的市场经济。其实,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即在社会潜在供给能力还不足的情况下,企图进行“价格闯关”,结果造成80年代后期的价格疯涨,甚至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关于市场经济与价格开放的成立条件与其所应包含的目的,是应该为人们清楚明白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上,具体来说,如果供给能够随时随着需求的扩大而扩大,则市场经济才能成立,相反,供给不能随着需求的扩大而扩大,则市场经济不成立,此时就需要对经济实施国家管制,特别是价格管制。而一个成立的市场经济,包含着生产与消费的充分自由的选择,对于生产方来说,定价权是一个最根本的权利,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对产品定价,完全由生产企业自己决定;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能够获得充分自由的选择权,需要什么,如何需要,什么价位可以接受,消费者都能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这是一个成立的市场经济带给我们的图景。而铁路行业根本还不是一个成立的市场经济行业,他在需求增大时,供给并没有得到相应增大,因此,它还谈不上拥有定价权。对于经济学的这个更基本的方面,难道茅于轼甚至吴敬琏他们都不甚了了吗?--黄焕金】

茅于轼再轰火车票不提价:春运问题可一涨了之

    经济学家茅于轼的博客2月4日发表了《铁路春运不涨价的社会成本》一文,鲜明地提出希望铁路春运票价上涨,并认为正是由于不涨价政策,导致“黄牛党活跃”、“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按照经济规律涨一点票价”后,上述问题基本上不会发生。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茅于轼的这篇文章早在2007年春运期间就已发表,此次则是旧话重提。茅于轼表示:“我认为文章中的道理没有变,还是对的。”铁道部有关负责人则委婉地表示不愿介入到争论中,“铁道部没有上调票价的打算。”

再轰春运不提价

  对于铁道部今后春运不涨价的决定,茅于轼表示,“春运不涨价使坐火车的旅客得到了实惠,但是他们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并不低。总体来看这项政策带来的整体社会效益是好是坏还很难说”。

  茅于轼认为,“票价是便宜了,但是买票需要付出额外的排队成本。光是由于排队所花的时间代价,恐怕就超过了涨价的那几块钱”。同时,车票成了稀缺商品,给倒票创造了条件,还导致“春运期间造假票的非常猖獗”。另一方面,“因多半列车超员,服务质量根本就谈不上了。最后仍然是让消费者吃了亏”。

  茅于轼因此认为,“如按照经济规律涨一点票价,把票价定在市场均衡上,以上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不会发生。”他同时表示,“这纯粹是从经济效率考虑,涨票价对低收入的农民工是很不利的。但事实上不存在既能有效又平等的票价。”

茅于轼:观点是正确的

  早在2007年春运期间,茅于轼就已经发表了这篇文章,当时,他的这一观点还曾被另一经济专家吴敬琏拿到全国两会上提交讨论。茅于轼4日表示:“先前我并不知道这篇文章被重新放到了博客上,可能是工作人员的行为。但文章里的道理没有变,还是对的。”

  茅于轼表示,铁道部的做法是利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在调控市场经济。票价的上调对穷人当然是不利的,但是现在市场经济无疑要靠钱说话,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想办法帮助穷人增加财富。春运票价上涨以后,穷人可能会选择在票价比较低的时候回去,也可能继续在工厂里工作。”

铁道部:不会上调票价

  铁道部有关负责人4日表示,铁道部不愿意介入到争论中去。“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对于茅于轼的看法,我们不愿意作出回应,但可以肯定的是,铁道部不会上调春运票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6 08:28:00
都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08:36:00
茅于轼是经济学家,不是政治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08:39:00

如果单从自由经济角度看,我认为茅的是对的,问题是在中国铁路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靠自由经济是解释不通的,我想茅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为何还要说?所以我觉得茅也不光从经济角度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08:46:00

首先我看不出茅在什么地方表示了“火车票涨价有利于刺激铁路运输服务”的观点,楼主不过是在否定自己臆测的东西

其次,就算涨价不能刺激供给,价格规律就不起作用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市场供给方的垄断程度,根本没有关系。茅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假设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下有1000个人想回家即有1000份对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而供给只有500份,怎么分配?价格管制下的分配方式是比谁跑的快,比谁起的早,比谁关系硬,这增加了社会成本,是不必要的,去春运的火车上问问,有多少人不是买的高价票或者连夜排队买到的票?这不是涨价是什么呢。听说去年还有人猝死在了售票厅,这是多大的社会成本?假设涨价后,1000个人中只剩下500人想回家即对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减少至500份,而供给就算如楼主所说的不增加,那500个人就不用排队,不用起早,黄牛党也从此消失,节约了多少社会成本?

退一步说,你说的所谓涨价不能增加供给的观点也是武断的。公路运输市场化程度比铁路高吧,铁路运输涨价后社会对公路运输需求的增加会不会导致公路运输服务价格的上涨,会不会刺激其供给?涨价后铁路部门增加了收入,是不是有利于铁路投资资本的积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09:03:00

版主,增加的社会成本一直会存在的,我个人以为,即使1000个都有座位也会因为其他问题导致成本上升,比如卧铺问题等等。只要不是人人满意,黄牛党就有存在的可能。

火车涨价,其实汽车也涨价,以前就是这么做,只是现在强制不涨价而已。我只是不明白茅为何要回到老路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