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16.9 地震能被预报
李开乐
摘要:抓住地下空腔压力增大的量变过程时机,使用地震仪进行足够密度的时空观测并及时分析必可渐得预报方法;研制出探测预漏气体的新仪器可得新预报法;对异常现象和动物异常的前兆也不可忽视;扭转认识而使机构、人员和工作正规化对地震预报最重要。
按照地壳板块构造学说对地震成因的认识,地震确实很难预报。两个板块之间什么时候发生相互碰撞,天才能晓得哩!但是,底下紧贴在由岩浆凝固而成的,坚硬深厚不可分割的岩石圈层之上面的这几个不同表面景观,怎么还能像浮在水面上的几条船一样彼此相互碰撞呢?因此,重新认识地震的原因才是做好地震预报的关键。只要对地震的产生机制有了正确的认识,相信经过努力之后,地震预报可能进步很快。
笔者认为地震预报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如果能接受“自然与人-16.8”所述的地震由地下向上应力所造成的观点,那就可知地壳岩层的大破裂过程不会是突然发生的过程,而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地下向上应力不断积累的,地壳岩层先逐渐小震动和小破裂的渐变过程。有了这种缓慢的由弱到强的量变过程,就有了做出预报的时机。懂得这个规律之后,使用越来越精密的地震仪器,进行足够密集的时间和空间的微震观测,然后再及时做认真的时空分析,特别注意那些有规律性的微弱变化,相信就能逐渐掌握地震预报的方法。从而,目前已有的地震仪也就不再仅仅是一些只感知已发生地震的地动仪了。
第二,既然地壳岩层在大爆裂之前必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渐小破裂过程,那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气体、电磁微粒等物质不断渗漏出来。对此,研制出一些能观测渗漏物质的新仪器也很必要,相信沿着这种思路又将能创造出未来地震预报另一种新的科学方法。据说目前外国人就已经从卫星的探测资料中,发现地震前有电磁微粒渗出地面的现象。
第三,在人类还未能完全掌握地震预报的科学方法之前,某些表面异常现象和动物异常反应都是地震前兆的有效信息,我们绝不能忽视。山湖、水库为什么突然漏光了水?显然地壳破了。为什么有“地震云”出现(参见彩图16.9-1)?肯定是地下漏出来的物质和能量聚集到上空所形成。尤其动物,某些动物的感官要比人类灵敏得多。警犬的嗅觉可以比人类灵敏千倍以上,所以人类懂得利用警犬。对异常震动有较灵敏反应的动物会更多,青蛙、蟾蜍就很突出(参见彩图16.9-2)。其实,将异常现象观测和动物异常行为观测认真规定作为地震预报观测的常规项目,并且形成群测群报的网络,最后集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多地联防的综合分析,相信也是地震预报十分有效的方法。
能否提前对地震做出预报,最为关键的是先解决认识问题。如果已经认定了地震无法预报,因此,连地震预报机构都不健全,那就注定地震预报是无法再前行了。如能扭转对地震成因的认识,首先使地震预报机构和人员正规化,严格而密集地进行监测和分析,每天都对所收集的新资料进行会商讨论,配合认真的研究和改进,或许在未来,地震预报可能会比灾害性天气预报进步得更快。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请看下一小节的分析。
彩图16.9-1: 较典型的几例地震云图(取自网站)
彩图16.9-2: 地震前蟾蜍大出动(取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