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12-29 10:50:52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28 12:25
边际,均衡等等,仅仅是数学工具。不要当成经济学理论,也不要当成理论的结论。
清醒地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2:01:00
xuguw 发表于 2015-12-28 18:41
要有数学家給我们讲讲经济学的数学应用的问题就好了。
估计数学家看不懂那些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2:12:55
土灶 发表于 2015-12-29 12:01
估计数学家看不懂那些公式
因为假设(基本设假)太多了,且都是稀奇古怪的东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4:38:13
xuguw 发表于 2015-12-29 12:12
因为假设(基本设假)太多了,且都是稀奇古怪的东东。
那些假设都是自己凭空想象的,该假设的不假设,不该假设的却假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4:43:59
土灶 发表于 2015-12-29 14:38
那些假设都是自己凭空想象的,该假设的不假设,不该假设的却假设了。
基于假设的研究,基本上是研究能够研究的。除此之外,不管的。所以仅仅是术,非道的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8:10:09
由 产品的产值=成本+利润=工资+生产资料成本+利润  可见,

劳动者当期最大购买力=工资,

剩下的相当于(生产资料成本+利润)这一大块的产值,需要资本家来购买。

那么,整体来看,资方是左手交钱,右手交货,自己买卖自己的产品。其中内部来看,是地租、利息、利润等获得者来购买。

那么,资本家必须购买相当于生产资料成本部分的产品,用于再生产,甚至,他扩大购买,进行扩大再生产。资本家还要购买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

那么,有2个问题,第一,他用什么价格来购买?第二,他能消费多少?

整体来看,资本家是自己买卖自己的产品,因此,他按成本价购买,或者按含利润价格购买,都是一样的。
因此,关键的问题在于,他能消费多少呢?


封建的自然经济,资本家(即地主等)是能够把剩下的产品全部消费掉的,或者花费掉的-----例如购买自耕农的土地。

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当中,资本家消费不了那剩下的产品,只能在其中消费一部分。
换言之,必然有相对过剩产品,或者说,有很大很大可能出现产品过剩。卖不出去了,有尚未销售掉的产品,有储蓄。

因此说,必须有其他的购买力来源,必须有劳资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买主。

否则,不能一般均衡。

那么,资方内部拿出家产来消费,来购买等等,不也可能一般均衡吗?
--------短期来看,这有可能一般均衡。但,连续来看,长期来看,仍旧是不能一般均衡。也或者说,在产能闲置、生产萎缩趋势下,能够趋向一般均衡了。
-----------整体来看,这仍旧是资方内部的买卖,道理和全社会只有一个资本家是一样的。


所以说,连续来看,整体来看,必须有其他购买力来源,必须有第三方的买主,例如广大农村,例如海外市场,例如殖民地市场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8:19:55
资本家发放工资。劳动者再拿工资,购买资本家的产品的产值。

劳动者购买产值的时候,提供了一块利润,这块利润的规模=工资总额用于购买产品产值*销售利润率。


再一点,

劳动者的工资,是自己给自己挣出来的,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打比方说,劳动者创造的产品=100,则其中有一块发给了自己,假设为40,这是资本家预付的工资。


那么也可见,劳动者工资总额越高,则社会经济越是趋向一般均衡,同时,资本家的可实现利润额反而也越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8:26:13
价值转形问题的一种解答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990495-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8:45:15
劳动者工资总额越高,则社会经济越是趋向一般均衡,同时,资本家的可实现利润额反而也越高了。

---------同时,成本也越高。

-------------同时,资本家在实物方面,所得到的、所占有的份额又有下降趋势。

----------------同时,相对过剩产品,储蓄,等等,也有下降趋势。

那么,

1,综合来看,劳动者所得财富份额越高,则社会效益越高,则资本家可实现利润额也越高,则越是趋向一般均衡。
这才是最优或次优的社会效率、社会福利。

2,站在资本家的角度来看,有理想化的最优化区域。

3,但是,社会竞争等等,有导致资本家身不由己的趋势。是趋势之一,不是唯一趋势。


以上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9:14:03
以上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生产函数等模型。

比主流经济学的要好。

但是,对劳动、时间的刻画与阐述,还很不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9:48:45
很神奇的是LS无数资深坛友竟然还抱着劳动价值论。。。真的不会看一下英文的wiki条目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20:12:57
foozhencheng 发表于 2015-12-29 19:48
很神奇的是LS无数资深坛友竟然还抱着劳动价值论。。。真的不会看一下英文的wiki条目么?
俺们都是大文盲,不懂学术,不懂经济学。象你这种经济学大师,别和俺们一般见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0 15:29: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1 22:56:58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29 20:12
俺们都是大文盲,不懂学术,不懂经济学。象你这种经济学大师,别和俺们一般见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bor_theory_of_value#Criticism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1 23:08:21
foozhencheng 发表于 2015-12-31 22:5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bor_theory_of_value#Criticisms
A generalization of labor theory of value[edit]
To resolve the above mentioned contradiction of the theory with reality, some authors[52][53][54] proposed to reconsider the role of production equipment (constant capital) in production of value, following hints in Das Kapital, where Marx [8] described the functional role of machinery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in Chapter XV (Machinery and Modern Industry) in the following words:

On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 working machine proper, we find in it, as a general rule, though often, no doubt, under very altered forms, the apparatus and tools used by the handicraftsmen or manufacturing workman: with this difference that instead of being human implements, they are the implements of a mechanism, or mechanical implements (pp. 181-182). The machine proper is therefore a mechanism that, after being set in motion performs with its tools the same operations that were formerly done by the workman with similar tools. Whether the motive power is derived from man or from some other machine, makes no difference in this respect (p. 182). The implements of labour, in the form of machinery, necessitate the substitution of natural forces for human force, and the conscious application of science instead of rule of thumb (p. 188). After making allowance, both in the case of the machine and of the tool, for their average daily cost, that is, for the value they transmit to the product by their average daily wear and tear, and for their consumption of auxiliary substances such as oil, coal and so on, they each do their work gratuitously, just like the forces furnished by nature without the help of man (p. 189).

These words state that one has to account, while interpreting production of value, that the workers' efforts in production of things are substituted with work of production equipment with due effect. Really, at substitution of labourer's work by forces of the nature, that is at substitution of efforts of people by work of external forces of the nature by means of the production equipment, work operates in a complex as workers' efforts plus work of the equipment. Thus, work of machines can be appreciated only so far as this work does what people wish, replacing their efforts and, consequently, a measure of value, certainly, can be the labourers' work only. It is possible to tell also, according to Marx, that only labourers' work creates value, but Marx, unfortunately, had not completed the theory of substitution to the logical e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substitution, one can say that the only universal and accurate measure of value is the work of labourers or other agents used for production.

So, we one has to complete the labour theory of value with the law of substitution, and a new important concept of substitutive work, as a value-creating production factor, has to be introduced and used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which investigates processes of emerging, motion and disappearing of value, being hardly interested in its material carrier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1 23:14:20
foozhencheng 发表于 2015-12-31 22:5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bor_theory_of_value#Criticisms
了不起,不愧是经济学大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1 23:15:04
xuguw 发表于 2015-12-31 23:08
A generalization of labor theory of value[edit]
To resolve the above mentioned contradiction of t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 19:48:42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31 23:14
了不起,不愧是经济学大师
那你这个自称是“大文盲”的有什么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 20:11:28
xuguw 发表于 2015-12-31 23:08
A generalization of labor theory of value[edit]
To resolve the above mentioned contradiction of t ...
首先,肯定您的回复,但是仔细查证原文不难发现:这里的矛盾有不少。原文的结论中提及“This extension of the labour theory of val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nventional neoclassical theory where capital and labour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production of value. Introducing a third production factor as substitutive work or productive energy, our theory specifies the way to view the role of energy in the production of value.”
但是wiki中却说“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substitution, one can say that the only universal and accurate measure of value is the work of labourers or other agents used for production.”
这确实是矛盾之处,由此看来所谓LTV的推广,已经并非马克思的LTV(而且所谓马克思的LTV也不是他的,而是来自斯密和李嘉图)。同时文章的结论并非证明劳动是唯一普适准确的价值度量。而更多的反而是文章中argue所谓能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这种对LTV的推广或调和(reconcile)实际上已经将LTV修改的面目全非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 21:47:03
foozhencheng 发表于 2016-1-1 20:11
首先,肯定您的回复,但是仔细查证原文不难发现:这里的矛盾有不少。原文的结论中提及“This extension o ...
劳动价值论思想源泉很深厚,就资本主义角度,马克思认定是配第,斯密等。

其实,劳动价值论是讲商品生产交换历史之理论。度量等等问题,是术,非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 23:43:55
foozhencheng 发表于 2016-1-1 19:48
那你这个自称是“大文盲”的有什么高见?
俺们都是大文盲,俺们不懂学术,俺们是扭腰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0 23:22:34
yjg30 发表于 2015-12-28 09:43
版主以上说得都非常好!实际上一般均衡是不存在的,一切取决于内部的比例数,而比例失衡的根本原因又是由 ...
基本同意啊。一点浅见:
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均衡似乎也不好说绝对不存在。但是这种部门间比例的匹配在私有制下恐怕难以实现,即使实现大概也是以惨重的资源损失为代价,在较长的时期调整后出现。然而这种付出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带来的均衡意义到底有多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0 23:26:04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28 02:18
另,

主流经济学的福利,效率,最优,次优等等,都对一般均衡有一定依赖。
楼主说的有道理,但是马克思的著作实在是汗牛充栋,理论是博大精深。有时觉得粗读尚且不及,不过又有些恐慌:真要是钻下去,恐怕真的要皓首穷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4 22:54:29
zazheng 发表于 2016-1-10 23:22
基本同意啊。一点浅见:
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均衡似乎也不好说绝对不存在。但是这种部门间比例的匹配在私有 ...
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均衡似乎也不好说绝对不存在。
但是这种部门间比例的匹配在私有制下恐怕难以实现,即使实现大概也是以惨重的资源损失为代价,在较长的时期调整后出现。然而这种付出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带来的均衡意义到底有多大呢?



确实,

1,一般均衡,可以存在。

2,私人资本主义,不能一般均衡-------除非私人资本以成本价出售货物,或者花光全部收入。

3,一般均衡的条件:

要素和产品市场一般均衡的条件,至少产品市场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何市场主体都以自己的成本价来出售货物。

或者:任何市场主体花光自己的市场收入,包括花光自己的资本利润收入,能够实现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

4,推论:任何市场主体都以净成本价来出售产品,能够实现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08:21:28
xuguw 发表于 2016-1-1 21:47
劳动价值论思想源泉很深厚,就资本主义角度,马克思认定是配第,斯密等。

其实,劳动价值论是讲商品生 ...
在这一点上,我和许老师看法不同,我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关于分工合作的社会化再生产过程的理论,虽然也是历史的,劳动价值诞生于分工劳动,但其消亡是随人类的消亡而消亡,不是必须要有交换,私有关系时的交换是主体满足于客体提供的主体需要的实现方式之一,公有制时会有其他方式实现主体对客体提供的满足。

在我看来马克思所说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是自主的劳动,个体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不是说产品中就不凝聚劳动,不是说产品中凝聚的劳动量不再由各生产过程的生产函数决定,而是说那时的价值规律有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对一定生产力条件以及由此决定的私有制条件的否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4:45:30
1993110 发表于 2016-4-14 22:54
确实,

1,一般均衡,可以存在。
总结一下:


1,一般均衡存在。

2,一般均衡实现的条件:
是等价交换,人与人之间的等价交换,即等量市场价值=等量市场收入。
或者,是个体的收支相等,即个体收入=个体支出。

这里的等价交换,就是说:都按照净成本价来交换,或者,都按照成本价来交换,或者,都按照成本加成价来交换。
换言之,这也是说:按照等量市价来交换,等量市场价值必须获取等量市场收入。

假若不能实现等价交换,则必须满足条件:人们从市场上得到的货币收入要及时在市场上支出,即,任一卖主的收入等于其自身的支出。
任何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有买方支出=卖方收入。这是买卖双方的平衡。这个均衡随时存在,随时产生。
但是,在不公平的情况下,一般均衡要求任一卖主收入=任一卖主支出。这是个体的平衡,自身的平衡。任一的个体不能有收支结余。

社会供给等于社会购买,社会产出等于社会购买,这就是一般均衡。
从市场得到的货币,要还归市场,及时还归市场,这就是一般均衡。

那么,一般均衡来源于哪里?
来源于公平,或者来源于平衡,这才导致一般均衡。
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在市值上的公平,等量市场价值必须获取等量市场收入。
或者,来源于个体平衡,个体收入必须等于个体支出。

3,一般均衡的时候,社会有最大收入。
这个最大收入,不是一个数值,是一个数列。
一般均衡允许社会按照净成本价或成本价或成本加成价来销售货物,因而,最大化收入是一个数列。

4,一般均衡很难实现。

5,私人资本主义不能实现一般均衡。
因为,在社会大生产条件下,就整个资方来看,资方拥有堆积如山的货物。
那么,资方假若动用当期全部收入(含资本利润收入),用来购买当期资方货物和劳方货物,则表面上实现了当期一般均衡,其实资方自己根本消化不了,相当于自卖自买。
换言之,资方一直想出售,一心想出售,就是卖不动,仍旧存在货物的积压,仍旧存在产能的闲置。
这些积压的货物,闲置的产能,并不是当期投资,并不是当期消费,并不是当期储备,并不是当期积累,就是卖不动而已。
也就是说,私人资本主义在任一当期不能一般均衡,在所有当期不能一般均衡。

6,推论:在市场上,在获取收入上,越是公平就越是趋向一般均衡,越是等价交换就越是趋向一般均衡。
任何人的任何货币、货物都有市值,按照市价来核算的市值。
那么,一般均衡的尽可能实现,要求等量市场价值获取等量市场收入。
这是一种公平,市值的公平,市场的公平。
市场越公平,全社会越有效率,越有福利,越是趋向一般均衡,亦即,全社会的总收入越高,全社会的总产出越多,全社会的总投资、总消费越大。

例如说,同样市值1元的货币、土地、资本、劳动力、产品等等,应该获取等量市场收入,例如市场收入均为1元,或者均为1.1元,1.2元,等等。
此种等价交换(等市值交换)的程度越高,则越是趋向一般均衡。
也就是说,任何市值1元的东西,就应该获取1元的货币收入,这很公平。假若有额外的收益,则在收益面前也要公平,继续公平。

为什么说越是公平越有效率,越有福利,越是趋向一般均衡?为什么说越是等价交换就越趋向一般均衡?
因为,一般均衡的实现条件是:
都按净成本价或者成本价来出售货物,来获取货币收入,亦即等量市值获取等量市场收入。
或者,都按照成本加成价来出售货物,来获取货币收入,亦即等量市值获取等量市场收入。
那么,在少数人获取着资本收益的情况下,在不公平地获取资本收益的情况下,则资本收益需要全部花光,用于购买或者用于捐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5:23:46
等价交换,其中的等价,等价的价,有3种解释,

1,等量的自身劳动。
这个等量劳动,需要进一步区分。
劳动分为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三者不一定等同。那么,等量劳动是指哪一个?是指等量个别劳动?等量行业劳动?等量社会劳动?这里需要注意。
有公式:个别劳动之和=行业劳动,行业劳动之和=社会劳动。
在这里,不需要考虑市场、交换。在这里,仅仅是对你自己产品,对你自己劳动之测量。

在未来无比高级发达的社会,个别劳动直接是社会劳动。

而在现代社会,个别劳动不一定等于社会劳动。
--------不考虑交换,仅仅是测量劳动,则你的个别劳动1单位,不一定等于社会劳动1单位。
------------引入市场,交换,则你的个别劳动1单位,能够换取别人的大众的劳动若干若干单位。

2,等量货币化市值。
就是说,任何在市场上出卖的东西,它都有用货币来表示的市值,按照市价来核算的市值。


3,等量的社会劳动。
即经由市场交换,所换取到的等量劳动,所换来的社会劳动。
按马克思的词汇来说,就是交换价值所体现的社会劳动价值。

就是说,假设你的产品100件=20单位个别劳动=100单位社会劳动,这是你自己的产品的劳动量,这仅仅是你的自身劳动。

那么,你这100件产品,换取到了10000元货币。而10000元的货币,又相当于150单位的社会劳动。
那么,对你来说,你自己的劳动是20单位个别劳动=100单位社会劳动,而你从市场上得到的,是换取来的150单位社会劳动。
那么,所换取到的等量劳动,即所换取到的等量社会劳动,这直接对应等量货币化市值,即上述2。


4,那么,上述3种“等价”,这都是不同的,但是有联系,有对应,有一一的对应。亦即所谓的价值转形问题。

那么,在讨论一般均衡问题的本主体、跟帖当中,这里所说的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是指上述2,亦即上述3。

那么,可见,马克思心目当中,早就有一般均衡框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5:52:26
1,马克思的等价交换,是对的。

2,马克思的等价交换,其中内涵一般均衡框架。

3,马克思所说的等价交换,是等价值,而不是等市值。

在等价值当中,还需要区分等量个别劳动价值,等量行业劳动价值,等量社会劳动价值,互相存在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都是劳动,都是价值,但是有区别。

而且,所谓等价值,所谓等量劳动,又得区分分自身的劳动,和换取来的他人的劳动。
--------都是劳动,都是价值,但是有区别。

4,马克思所说的等劳动交换,经过价值转形问题,涵盖等劳动、等价值、等市值。换言之,一定意义上,等价值即等市值。

市值,是货币化的,是市场化的。
而价值,是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而所谓等量劳动,又分自己的自身的劳动量,或者换取来的他人的劳动量。
但是,这些互相之间,都有对应关系,有一一的对应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5:53:04
市场越公平,越是等价交换,

则全社会越有效率,越有福利,越是趋向一般均衡,

亦即,全社会的总收入越高,全社会的总产出越多,全社会的总投资、总消费越大。

公平,即效率,即福利。

主流经济学的有关内容,都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6:04:55
所谓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必要的。
在观点上错误,或者不必要。在探索上,值得肯定。

这都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等等。

劳动量,仅仅跟劳动有关,跟市场跟交换都无关。

劳动量,是生成的,只要劳动就生成。
那至于说,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区分,在这里的话题来说不重要,可忽略。



而人们在市场上,在交换中,那是换取来他人的劳动。
当然,他人的劳动,也区分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并且经由货币化的转化。


那么,换取来的他人的劳动,这是卖主对社会总劳动的获取问题,分割问题,而并不是劳动的生成问题,不涉及劳动量的变化。

劳动的量,劳动量的变化,仅仅跟生产劳动之过程有关。跟市场,跟交换,都无关。



再一点,社会必要劳动这个概念,这个词汇,也是相对多余的,在现代来说就不必要了。
可以直接使用三个词汇: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来涵盖它,来涵盖它们,取消其他的有关词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