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面说到,大家都按照净成本价或成本价或成本加成价来交换,就能实现一般均衡,这意味着充分就业,充分生产,充分销售。
例如说,你的成本价是2元,你就按照2元来卖。他的成本价是190元,他就按照190元来卖。
或者,你的成本价是2元,按照10%加成来卖。他的成本价是190元,他也按照10%加成来卖。
则就能一般均衡。
假若做不到上述市场交换的公平,做不到市值上的公平,则需要大家各自的收入=支出,则也能一般均衡。
那么,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按照上述,能得到无限的一般均衡,无限的充分就业,无限的产出、销售。
例如说,1人1年收入1元,对应10公斤粮食,那也属于充分就业,也属于一般均衡,
但是,其实,这要受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是无限的。
例如说,全社会年产出粮食1万吨,劳动人口年人均最低消费100公斤,则总产出1万吨只能供应10万的就业人数。
也就是说,在10万就业人数的限制之下,存在任意的一般均衡,能够实现任意的一般均衡。
如果劳动人口超出了10万,那么,其实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就不能实现一般均衡了。
2,马克思所说的等价交换,既指按照相等的价值(社会劳动的量)来交换,也指按照相等的市值(货币化市场化的市值)来交换。
都对,并且是一回事。
价值和市值存在一一的对应。
因为,简单来说,市值=价值*单位货币,即货币或价格不过是劳动时间的系数而已。两者之间存在对应,存在一定的相等。
再一点,
市值=价值(这里指社会劳动意义上的劳动价值,不是指个别劳动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货币化系数1=产物量*货币化系数2,
即:市值=劳动时间*货币化系数1=产物量*货币化系数2,
则明显可见:劳动,产品,货币,都是一回事,存在一一的对应,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相等,互相之间可以随意转换。
3,则另外来说,劳动价值论正确,成立。
那么,劳动或者说价值,为什么重要?为什么不可或缺?
很简单啊:
一是在于,劳动本来就客观存在,劳动时间是任何社会经济的客观存在,是直观的指标,是重要指标之一。
二是在于,劳动时间,其实是唯一指标,产品量、货币量,仅仅是(劳动时间与系数)而已,是劳动时间的转化。
三是在于,其实劳动创造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