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wswswz 发表于 2016-1-29 16:17 
你当然可以在“有效供给理论”这个标题下写上别人的东西啦,百度上也就是照搬这个标题下的东西,但这并不 ...
随便搞一段文字让你看个够
所以,有效供给原理要求所有生产者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尽可能做到以最小的耗费而取得最大的效用与效果。这是任何经济活动最基本原则。在此应特别注意这里所设定的局限条件,即“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没有这个条件,有效供给原理就难成立。垄断会使有效供给失去作用;一个生产者处在垄断状态下,不需要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成本耗费来生产最好的产品,因为他的产品是“皇帝女不愁嫁”,不管品种多么陈旧,品质多么低劣,价格有多高,消费者都不得不购买。因此,有效供给原理是与自由市场竞争密切联系的,自由竞争是有效供给原理得以存在与成立的土壤。而市场经济之所以富有效果,正在于它包含着这个有效供给原理,它迫使处于市场竞争中的所有生产者,必须向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才能生存下去。于是,整个社会就会产生一个竞相创制财富的竞争局面,最终使人类不断消费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当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也因“弱肉强食”而导致“胜者通吃”的局面,使某些成功的公司企业大到能够支配市场的程度,从而对市场产生“托拉斯”---垄断。因此,自由市场经济有可能形成垄断,并且有可能使垄断者滥用自己的这种市场特权。这样就需要打破这种垄断,还市场的竞争局面,以恢复有效供给原理的积极作用;打破垄断,这是ZF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作用之一。不过,有效供给本身也有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垄断,因为当你开创出某种独特的技术来生产一种独一无二的新产品时,这种有效供给即构成一种垄断,一种技术创新的垄断。这种垄断是有效供给能够获得更大利益的基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在经济上有兴趣发明创新,就是要谋求这份技术垄断利益。因此这种垄断不可避免,无可非议。专利制度就是为保护这种垄断利益而设计的,它保护任何人技术创新的经济成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人们耗费资本与时间进行创造性活动。同时,专利制度又规定任何一件专利的有效时间,过了这一时间,技术就为社会大众所共有,对技术的垄断将是非法的。而对于某些关计人类生存重大问题的技术发明,比如某些治疗爱滋病药物,则可根据国际法,适度破除原研制与生产者专利技术上的垄断,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因此我们经常见到发达国家的每个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比如打印机有EPSON、CANON、HP等品牌,其中每个品牌的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这些独特技术可以供不同要求的用户采用。这样就把市场需求分割定位好,每个品牌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市场空间,从而避免雷同过度而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对比来看,中国的各个家用电器品牌,其技术指标雷同居多,因此造成剧烈的市场竞争,各个厂商大打价格战,甚至将彩电论斤出售。可见,有效供给原理对中国厂商来说尤其有“警示”意义,它告诉人们,必须形成自己技术与经营上独特之处,才是市场商海中的致胜之道。但是中国制造业的重大缺陷是缺乏自己的核心制造技术,只有劳动力与其它资源成本低廉上的优势。这样,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技术上的独立性与独特性,所不同的只是产品外围附件与外壳包装。这从品种品质上就难以做到有效供给。
这里强调的是有效供给中产品的“品种品质”与“价格”两个方面。有些学者则列举了有效供给的多方面内容,比如胡培兆教授在其新著《有效供给论》 中就列举了九种供给活动与行为:1.广告供给;2.推销供给;3.招徕供给;4.价格供给;5.产品供给;6.售后供给;7.信誉供给;8.安全供给。还有“同样重要的甚至是更重要的…供给就业机会”, 即:9.就业供给。不难看出,这些方面都是围绕着产品品种品质与价格两方面而进行的供给活动。比如,广告的基础是产品在品种品质或者在价格上有优势,否则广告就是名不附实。同样,推销、招徕、价格、产品、售后服务、信誉、安全等,无不与产品的品种品质与价格这两方面直接相关并构成它们之成立的基础。特别应指出,“就业供给”也是产品供给的一个方面;因为就业供给实际上是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同样必须讲有效供给,即劳动力同样必须要做到“品种”好、质优价廉。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熟练技术,工作懒惰,或者要价高于他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这样的人是难以获得就业的。因此,一方面,社会需要“投资设厂或增资扩产” 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每个需要就业的劳动者不向厂商提供更好的劳动力,那么,劳动者就难以获得就业机会,甚至厂商能否维持下去还成问题---如果它难以找到合格的劳动力的话。因此,应该是先有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才有厂商的有效供给,从而实现就业机会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