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20.10 长江大三峡是河流冲流出来的
李开乐
摘要:显然初成的山群间到处都是储水大湖泊。山虽岩石所造,却像每层碎裂的“千层饼”,遇到洪水不堪一击,长江正因洪水冲刷而成。三个大峡位置本是山岭相连,原始的四川盆地是一巨大内海,正因洪水切开大山岭排干了湖水,才有了可供居住的今日大盆地。
长江大三峡那么雄伟壮观,难道这是河流自己流出来的吗?可以肯定河流是由洪水冲刷而成,但如此简单回答肯定不能令人信服。在此,我们将更重视洪水的冲刷过程,详细回答如何冲刷的问题。
从“自然与人-20.2”所述可知,一个大的山系,山岭相连,所以初期的山群之中肯定到处都是储水的大湖泊,水可以储蓄得满满的,很难流得出去。山,除了很薄的表面层之外,其实都是岩石,按理说应该是很坚固的。可是,由“自然与人-20.3”所述的造山运动过程可知,大山底下的上推力将山体外壳的岩石造就成了一层一层的“千层饼”,而且每一层都还被挤得裂痕斑斑。虽然山体深层的裂痕当初不断有岩浆重新填补起来,但填补毕竟没有那么结实。尤其山体外层的岩石层,被挤破之后就再难以得到岩浆填补了,它十分破裂(如彩图20.3-1),遇到洪水就可能不堪一击。我们的长江当初正是被大自然选中的薄弱环节(地势较低矮和岩石层破碎)而让洪水逐渐冲刷造成的。可以肯定地说,三个大峡的位置本来都是山岭相连的山体,是在山岭被高压的内湖水力拦腰挤垮和冲刷之后才成了峡谷。显然,原始的四川盆地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内海(大湖),正因洪水破开了三条大山岭而排干了湖水,才有了可供人类居住的今日盆地。大自然的神力使长江三个大峡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洪水所切割的其实何止是三个大峡呢!整个重庆地区的长江两岸,到处都可见到有如彩图20.3-1那样的岩石结构。而且只要细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很多这种岩石结构,被洪水切开之后明显地分踞在两岸遥相对偶。无论从纹理方向看,还是从位置看,俨然就是同一颗花生的两个瓣。被冲垮下来的石块则随着洪水向下游狂奔,互相撞击打磨,最后成了大卵石(初次见到成片成片的大至半米到一米见方的扁圆形卵石),小卵石,沙子……,分别堆积到了河滩上,或者流出大海堆积成三角洲平原和海滩。
坐在游船上,面对着长江两岸边看边想,笔者的脑海里便不意地浮现出了那些洪水正在切割着岩石的生动画面,似乎正一幅一幅地映入了自己的眼帘。这,就是笔者现场体会到的从眼前的实景出发所放飞出去的形象思维。
有人在喜马拉雅山一带发现了贝壳的化石,于是便认为那里原来是海洋。其实也说对了一点,但那并不是现在意义的海洋,而是与大海洋相隔绝的远古高山湖泊而已。不过,在河流形成之前,那里的大小湖泊到处都是,而且很多都彼此相通,也可以说是很大的内陆大海,所以发现一些贝壳化石当然是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