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16.8 地震的根本原因
李开乐
摘要:地壳板块学说的错误导致了地震也无法预报。地心附近的热核反应还不断通过地内岩浆的热对流(包含有气体)将能量外传出来释放掉,地壳底下腔内的气体压力太大便使地壳爆裂而发生地震,这才是地震的主要原因。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的汶川发生了大地震(8.0级)。追述这次地震的原因,国内外的专家们都比较一致地说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笔者认为该看法欠妥。有资料说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向东北方向移动”(见于互联网)。但是,四川的汶川地区处在青藏高原的正东方向,又怎么能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和青藏高原向东北移动发生直接关系呢?再说,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交界的长度,显然比青藏高原的东西长度要长得多,难道就只有青藏高原能被抬升吗?对此,有一种说法是“东边和西边多余的部分只能冲到两边的大陆板块下面,板块交界处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喜马拉雅山西边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震不断,东边和四川盆地交接的地方也多发地震。”(见于互联网)。细想之下又有疑问。第一,地壳的坚硬岩石圈层的平均厚度约33公里(大陆实际上是35公里),难道还能够像纸张那样被随意变形,令某一部分往上抬升,又令其它一些部分折向地下吗?第二,既然东西两边是下沉的地质,就应该是比较稳定,为什么还比青藏高原有了更多的地震呢?1976年的中国唐山大地震距离地壳板块的接壤地带很远,用“地壳板块碰撞”又将如何解释呢?六大地壳板块相互接壤的地带很多,为什么其它大部分都没有发生过地震呢?
笔者认为,对硬地壳不断产生应力而令其爆裂和震动的,并非地壳板块的移动和碰撞,而是另有两种不容忽视的地下强大力量。第一种地下强大力量是,由于地心附近的温度还很高,热核反应和其它的化学反应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它们不仅形成了熔液热对流的很大向上冲力,也必然产生了大量气体。硬地壳将气体紧紧包裹住不让它们跑到大气里,时间长了,地壳与球内气体之间的这对矛盾就必然激化。轮胎充气过量也会爆胎嘛!何况硬地壳毫无弹性。矛盾激化的最后结果当然不是火山爆发就是地震啦!在“自然与人-16.6”中已经说到青藏高原或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种地下上升力所形成。第二种地下强大力量是,将在后面会说到的,南、北中纬度地带所存在着的两圈自西向东的地下液体急流以及其它纬度的漩涡,它们不断地从里面冲击着硬质地壳。当然,地下液体急流虽然可能对地震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对地壳的冲击所产生的应力相信难以直接使地壳破裂。相比之下,地下液体和气体(主要是气体)所形成的向上应力才是最巨大的,可以说是产生火山和地震几乎唯一的原因。
笔者已经在“自然与人-16.7”中对地壳的板块构造学说全面阐述了看法,认为板块之间是无法再相互移动了。所谓“印度洋板块的滑行速度高达20厘米/年”(见于互联网),对此,真正的科学态度必须首先落实这种观测数据是否可靠,观测的对照点(不动的参照点)究竟在哪里?假定观测数据真的十分可靠的话,也不能说这就是地壳板块的移动所造成的。如果真能非常肯定和精确地观测到喜马拉雅山确实还在增高的话,那就只能说明地下的向上应力竟然还大到能够使几十公里厚的地壳岩石层发生形变。这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巨大静态应力啊!既然青藏高原还在向上拱起来的话,在它拉动之下,周围的地壳向着它的方向收拢过来,从而“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也就不奇怪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相信高原西面属于“板块交界处”的地壳也必然会向东移动。至于高原北面和东面的地壳,由于地下液体急流的影响,能否都向着高原的方向靠拢过来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