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9532 7
2005-09-02

我看的是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有五种情况

其中第2种情况:SAC=AR,书上说是收支相抵点

第3种情况:SAC>AR>AVC,书上说应该继续生产,用AR超过AVC的部分来填补不变成本。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第2种情况也只是一个时刻的状态,的确收支相抵,但继续生产的话,由于AR>AVC,这个超出的部分越来越多,最终是会获得经济利润的。同样第3种情况继续生产的话不仅可以填补不变成本,还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到底应该这样解释这个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3 10:26:00

可能是你把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混淆呢?

经济学上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而不是正常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3 13:19:00

同意楼上的,这里的利润指的是经济利润。它的成本中也包括机会成本

楼主可能把几个概念混淆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3 14:30:00

这是一个学习中常遇到的误会,许多教科书对此没有做细致强调。

书里常常明确说明了“收支相抵点”与“停止营业点”的定义,但对厂商的行为说得比较粗略。竞争性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厂商自己并不能通过产量的变化来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对于厂商是一个既定的参量,是外生的。竞争性厂商只能按照“价格=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最优产量Q*(它不可能同时确定最优的价格,而只能接受现有的市场价格),如果Q*大于停止营业点对应的产量,则在此市场价格水平下,厂商应该生产这个产量,反之则不该生产;如果Q*大于收支相抵点,则在此市场价格水平下,厂商生产这个产量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说得直观些,对于既定的外生市场价格(PQ坐标系中的水平线),如果停止营业点位于该水平线以下,则在此市场价格水平下,厂商不能生产。厂商是“见价行事”的。厂商“继续生产”与否,取决于现有产量与Q*的差距,而不是停止营业点的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3 17:19:00

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U型,SAC=AR的交点在最低点,继续生产成本会升高,因此利润并不会越来越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3 18:28:00
继续生产不是任意的,竞争厂商的最优产量即市场价格=边际成本处。对于给定的市场价格,理性的厂商如果生产,就只会生产这些产量。利润不会越来越多,就是针对某一给定的市场价格而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