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0012 74
2016-01-24

《海派经济学》2015要文:


国内学者的资本研究:流派、述评及理论演进


国内学者的资本研究(保卫资本论书评)_图文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vigdeBzqmQmhC1pgkvtvJ6zRWxJ1epjNm-vmajpfqg9-wprerX1VwNEs_nmOlH4odVRwUh1ftBm4AFq67b1OxMfWEg-6Ec8BwfpzTR1euTy

第九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2015年)会议议程 - 通知公告 - 经济学院
http://econ.swufe.edu.cn/cms/html/2015/gzgg_1014/377.html

HPJJ201504.jpg
【摘要】 理论的创新是时代实践的产物。因此,国内学者关于资本的研究固然存在着“严重分歧”,但仍可以从中取出“生产条件—生产要素—资本”作为分析性路线,对理论分歧进行“知识构图”。这是对实践进行的真实认识及反应。显然,其逻辑展开代表了对彼此分殊的价值取向性的蕴含。在分歧中“融合”,在融合中保存“分歧”,这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资本理论演进概莫能外,这应当作为分歧各方的一个共识,同时也应成为辨别“理论流派”的依据。讨论基础是《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论》中的资本概念的扬弃力量的始航,启动了“实践融合”之路。由此决定“社会人力资本”范畴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实存的规定。


第九届CAPE入选学生论文公示_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http://www.cpeer.org/html/zhongguozhengzhijingjixuenianhui/dijiujienian/2015/0811/6126.html


【关键词】 资本研究; 流派; 理论; 实践; 中国
2652a9345982b2b.png
国内学者的资本研究:流派述评与理论演进
http://www.cpeer.org/html/zhongguozhengzhijingjixuenianhui/dijiujienian/2015/0811/6127.html

基础准备

《保卫资本论》在线阅读和讨论交流

延展阅读

《资本论》研究:互动百科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vigdeBzqmQmhC1pgkvtvJ6zRWxJ1epjNm-vmajpfqg9-wprerX1VwNEs_nmOlH4odVRwUh1ftBm4AFq67b1OxMfWEg-6Ec8BwfpzTR1euT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4 17:14:03

PDF伺候


2015年第4期  P125-140






[em23]




《保卫资本论》更正错误版.pdf (40.38 MB)

其它错误,参照老版本200M的改!!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s/A26HtJ8Z13_8d?sudaref=www.baidu.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4 17:27:39

2015年第4期 P125-140


国内学者的资本研究:流派、述评及理论演进



许光伟  张任由[1]



内容提要  理论的创新是时代实践的产物。因此,国内学者的资本研究固然存在着“严重分歧”,但仍可以从中工作取出“生产条件——生产要素——资本”作为分析性路线,对理论分歧进行“知识构图”。这是对实践进行的真实认识及反应。显然,其逻辑展开代表了对彼此分殊的价值取向性的蕴含。在分歧中“融合”,在融合中保存“分歧”,这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资本理论演进概莫能外,这应当作为分歧各方的一个共识,同时也应成为辨别“理论流派”的依据。讨论基础是《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论》中的资本概念的扬弃力量的始航。它启动了“实践融合”之路。由此决定“社会人力资本”范畴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实存的规定。

关键词资本研究  流派  理论  实践  中国

中图分类号 F014.39




一、资本研究的流派:划分的依据(代引言)


在我国目前,显而易见,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特殊性和内涵轨迹的独特性,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研究“资本”为己任的理论学家、流派和工作团体。“流派”这一术语是意义广泛的,简言之,就是指认有着共同的研究目标而逐渐形成的理论研究上的“语言共同体”。所谓研究流派,则是指具有共同学术理想,遵循基本相同的学术方向或研究线路,以及共同使用某一种类的语言进行学科交流、沟通的学术平台意义的“理论流派”或“学派”,它们尽管研究领域彼此不同,但理论研究价值取向高度趋同。本文取后一工作涵义。具体到中国资本研究,就是这样一些学术工作团体:它们拥有相对一致的立场、观点,基于几近相同的理论基础和范式,并在研究上,对资本发展的某类现象产生持续


P125




[1]

本文是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YJA790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4 17:35:04

性的兴趣与关注,据此形成了可谓是“权威声音”的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这同时是针对国内资本理论流派的实践发展而言的。


        资本研究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分歧”,是因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西方生产要素理论进行了不同的“理论消费”: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和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这些对资本概念的不同理解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其核心是将资本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第二类是西方流行经济学的理解,将资本理解为一种生产要素。”(鲁品越,2006:51)为获得一种澄明而彻底的理解,“我们必须从个体出发去理解整体,同时从整体出发去理解个体”,“可是问题在于,是否这样一来,理解的运动就得到恰当的理解了呢?(伽达默尔,2003:40~41)这是一个相互深化的过程。随着分歧的不断加深,两大理论之间的对立变得越来越尖锐,所以就需要一个缓冲的中间地带,于是中国实践的理论土壤之上逐渐诞生了“各种资本理论流派”,它们分别说自己是“新资本论”。


   其独特优势也许在于不再固守《资本论》的文本。即不再信守这样的“认识教条”:“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马克思继承前人在论证社会变革的方法论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进一步的社会变革的方法论……也是贯穿于《资本论》中的原则。我们理解《资本论》的逻辑时,必须明确这一层……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马克思就将他的辩证法具体运用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揭示和论证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论》的逻辑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揭示和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矛盾中的具体化。”(刘永佶,1999:21)


二、分歧的道路



         实践从来是理论认识的第一沃土。在我国,资本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社会价值。但是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资本同样具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性”功能,资本的内涵和外延毫无疑问地扩大了,这就在认知上,对国内学者所熟悉的“马克思资本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



     但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言,这是破除“普遍永恒资本”符咒的伟大历史征途。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就是“超越资本”。“‘超越资本’一词的核心意思,正如马克思本人从事写作《资本论》时所指。在这个意思上,它指的是超越资本,而不只是超越资本主义。”在此语境中,我们需要适时关注“社会主义批判的历史遗产”,“在此,采取的方式不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遗产做直截了当的历史描述”,“因为今天社会主义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并不源自于普通的理论和政治的关注。它们引发于痛苦的历史经验——20世纪为后资本主义秩序寻找重要立足点之尝试的实际呈现和悲剧性瓦解——和与



P12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4 17:39:23

此相联系,所有那些赞同要为资本的统治建立一种可行的社会主义选择的人,不得不界定自身的、极其不同的、有时甚至是严重冲突的立场。”(梅扎罗斯,2003:10~12)社会主义的期望最初是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之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实践开始向人们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亟待解决的迫切性现实问题,这就迫使人们把目光重新投放到理论领域,重新回看马克思所研究的对象——资本,审视其性质及蕴含的力量。我们在对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这些学者对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客观而论,目前国内资本的研究存在一个重大的分歧,集中在以下方面:有一类学者(不妨称其为“I类学者”)主张通过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理论来研究资本,——这其实是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中国运用;与之相对立的学者(不妨称其为“II类学者”)则主张应通过生产要素理论来研究资本,——这其实是西方经济学资本理论的一个“在中国的”应用。两类学者、两类迥乎不同的工作思路,撞击出两股彼此激荡着的理论逻辑洪流。I类学者的观点可归结如下:其一,认为中国经济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其间蕴含对资本关系的社会主义利用(规定);其逻辑主线就像马克思那样,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关系,作为依次性的展开(吴宣恭,2010)。其二,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方式理论一方面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也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体系,具体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就是以生产方式理论为核心的科学范式(于金富,2008)。据此,一些学者从中挖掘出所谓“资本二重性”的规定,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历史根据。其认为:“资本二重性就是资本在商品化或市场化的经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由其本质决定的,但又不是以本质形态存在而是以现象形态的资本的性态或特征。正是这种二重性决定着资本私有制从封建经济中发展而来,又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发生着革命,最终通过自我爆炸或者通过自我扬弃来突破私有制的限制而走向社会主义经济。”(杨志,2002:15~16)

II类学者理论观点同样可以归纳为三点内容:(1)资本作为诸多生产要素中的一种,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是对立的,但是由于资本增殖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的规律所限定,所以,此二者在由资本构成变动产生的效率变动的方面具有认识的一致性。这样,他们就对马克思的资本定义提出了新的理解:“资本的内涵整体地体现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本质上是历史性质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应该遵守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的经典定义。在整体定义的前提下,资本又同时分别具有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和运用的可

P12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4 17:40:56

能性。”(吕炜,2005:171)(2)资本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他们认为资本是国有企业生产的要素之一,因为资本要素的结构对国有企业的绩效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解决负债比例过高、投资主体错位等问题(张维迎,1999:163~179)。(3)此外,洪银兴教授也倾向认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要素”(实则是社会生产条件)理论分析视角,资本是经济增长诸多要素中的一种,资本研究应与实践发展相结合,在不同的阶段,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它可能将其他要素组合进入经济过程,但也可能被其他要素所组合(郑江淮等,2004)。

I类学者,秉承马克思资本理论批判路线,试图从中挖掘建设的力量。他们认为资本并不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代名词,而是能够和各种不同的经济关系、社会经济制度相结合。他们一方面想结合马克思的立场和方法,另一方面又想从新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理论,希望在不违反其原则的条件下,得出新的结论。他们坚信马克思资本理论是科学的,并且能够对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承认资本理论之间的分歧,认为需要通过发展了的资本理论来解决分歧的理念。这些学者普遍地把自己学说的理论基础归于马克思的研究,依据《资本论》中的理论与逻辑提出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种种看法。

与之相对立,II类学者普遍援引西方经济学资本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希望通过现代西方生产要素理论来解决资本理论发展的分歧,认为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从而解释其理论内部不存在根本性分歧,具体到资本关系方面,不同“资本理论”只有量上的差异。所以他们指出,现阶段应该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关生产方式变动的基本理论作为基础,同时吸纳和融合西方生产要素分析的相关成分,把马克思资本理论和西方资本理论予以“结合”,建立一个在二者之间能真正对话和沟通的理论平台。

对理论分歧的不同方向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I类学者研究的根据在于,依照实际经济条件对资本理论加以限定,从而提出了研究对象上的生产关系的演进观;II类学者则认为,我们应该不断结合西方理论体系中的生产要素知识,把资本看作多种生产要素中的一个,它们只是服务于价值增殖的社会运动形式。为此,他们提出了研究对象上的生产力进步观。这么对比之下,可以将“分歧”归结为资本研究的生产关系对象观与生产力对象观的严重对立。“一种名符其实的解释学必须在理解本身中展示这种本质的历史的实在性……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是一个发生在效果历史中的过程,并且它可以被证明是从属于解释学活动在其中必须自创其途的语言状态。”(伽达默尔,2003:48)所以形成这样的理论分歧,是有一定的理论背景所支援的。

首先,马克思资本理论流派一直占据着话语的主体地位,但是随着西方资本理论的传入,开始冲击这种地位,使之产生“革新”的理论需求。这是内力与

P12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