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1776 1
2009-02-21

如今最困难的是手里没钱怎么去满足需求。为什么没钱呢?企业效益不好,当然工资就低了。所以我很认同以前一篇文章的观点:涨工资,扩需求,增供给(原话不是这个)。在这,很多人都会问:“工资涨了真的能扩大需求吗?”我觉得只能增长一小部分,因为我国的情况是大多数人都要在维持基本生活条件,像住房、吃穿、儿童教育(现在教育已经实行免学费,但是学校的辅导课是不能缺少的,好像都是必需参加;还有就是婴幼儿产品价格普遍增高)等等,所以工资增长还是会有增加内需的效果。

对补助问题,拿住房来说,到底是应该直接用来造房还是进行间接投资(在国有银行设立专柜,对需求人士进行住房无息贷款)呢?我觉得投资更好,原因有两个:1.投资是长期的,我们可以通过无息贷款方式对补助金进行回收,那为什么我们要回收这些钱呢?是因为我们国家疆域很大,用钱的地方比比皆是,就是住房方面,我们谁可以保证在今后就不存在问题了?我们可以把回收的资金重新用在住房贷款上,这样国家每年就可以减少在住房的投入而转向其他薄弱地方。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想要推行先富带动后富是件很难的事情,不是因为没人想带动,而是我国素质跟不上,就算先富的人想帮助人还是要靠人的基本素质,就像叫个没学习过的人来收集资料,机会是会有的,关键还是基础问题。所以,与其政府投入资金来进行实质补助,还不如政府进行无息贷款给有需要的人,然后用他们还回来的资金继续帮助其他人。2.无息贷款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获得贷款,只是把以后的钱先用来解决基本问题,而且不怕会为此多付出什么代价,这就会增大了住房的需求,而且在沿海地区,住房不是问题,钱才是问题,现在的房子不是十室九空也就是一半的入住率,而且房地产商还在不停的建房,房屋积压问题很严重,所以政府可以跟房地产商沟通下,给那些用无息贷款的公民适当降低价格,这样也利于他们资金回笼。

农业结构是不是应该改变下?成立不同的农业生产公司,把工作的农民变成公司的员工,对其进行工资制,使农民可以有个固定收入,这样他们的生活就可以有保障,公司在工资外根据多余的产出进行奖励,再在购买本公司产品时实行内部价。(我感觉上好像有过这制度,不知道是不是真存在)国家每年对农民的补贴平均下来并不多,但是这样制度化后,技术有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在研发,资金有产品销售利润和国家补助支持,生活必需品有内部价调和,工资低点在现阶段不算什么,生活能保障才是发展的前提。

为什么要把国有企业化为私有?我感觉没必要啊。这只是在无谓的损失国家资产,企业私有化的老板都是原厂长,人为把价格压低,然后国有企业就是私有的了,老板并没有付出多少。我认为企业性质不重要,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厂长会不会经营,能不能创造好的业绩,能不能给员工好的福利和工资。厂长又不是必要的,完全可以实行聘用制,好的发红利留用,不好的,那就是厂长也得失业。人只有在压力下才会真心付出。如果厂长想搞坏,那我们国家审计局和检察院可不是吃白饭的,而且财务也可以独立,不受厂长管理。慈善事业到底有多少私营企业进行捐助?我刚在中华慈善总会网站看了下,“截止目前,中华慈善总会直接募集慈善款物共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只是多年下来的总和,又有多少是个人捐助的,剩下的企业捐了多少呢?大概只能问企业了。所以国有转型其实在把钱送给一小部分人手中,而他们却觉得理所当然。

(其他还没想到,都是个人观点,请大家多多指教,指出不足,在此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23 08:06:00

1,涨工资,能扩大需求,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分析,把消费总额与工资做回归分析。并检验。

2,住房问题,我认为可以用增加竞争的办法解决。允许某地区的穷人集资建房,与开发商竞争。

3,我认为需要成立农产品公司,要进行的是农民只有在有保障的条件下才加入公司,在市场价格高的调价下,农民可以自己销售。

但是农村的公司太少了。现在需要的是把农村的市场建设起来。农民的公司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

4,不能将国有企业私有化,除非该企业经营不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