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818 2
2005-09-07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P align=center><B><FONT face=黑体><FONT size=2><FONT color=red></FONT></FONT></FONT></B></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FONT size=2><FONT color=red><B><IMG src="http://bbs.yannan.cn/images/smilies/sad.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http://bbs.yannan.cn/images/smilies/sad.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B><a href="http://zhengyugang.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10826" target="_blank" ><FONT color=#ee1111><B>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B></FONT></A></FONT></FONT><FONT color=#ee1111 size=1><a href="http://zhengyugang.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10826" target="_blank" ><B>        </B></A></FONT></FONT></P>
<P><FONT face="Book Antiqua"><FONT size=1>         体制改革到如今有二十载了吧。尽管我们看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景象,尽管历史上有过数次大的动作的改革,可体制改革的进程却总未达到破冰期。我们看见了许多实质上是变异了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我们在默默看着我们的兄弟在流血,如同在看着鬼子的屠刀,在恣意屠戮我们善良的同胞。对于改革如何取向的问题很早就有学者提出过质疑,但这些疑问并不能阻挡改革的洪流滚滚向前。一切惟GDP论,一切惟效益论,一切惟政绩论,而最终一切均归功于领导(不论是企业或ZF)。<FONT face=黑体><B>这种看似正确实则谬误而生命力异常顽强的体制实际上是造成人民内部相互倾轧,不同利益集团相互争权夺利的真正原因。</B></FONT>当改革的效果被错误地估计和放大时,改革的成效只能令人一次又一次的绝望。真正的改革,应当是统筹规划,协同并进,真正形成改革中各利益主体的互相约束,共同激励,化小我为大我,化小家为大家,也许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真正内涵,而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在改革上,我们应当借助管理学、组织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有关理论,构造一个系统改革体系,而且至上而下一起进行方能成功。逐级而动固然牢靠,但又会造成新的被污染的血液,致使体制毒瘤永不消弭。<FONT face=黑体><B>因而我们看到许多改革中借各种名义自固其权的改革,这种改革即使反复进行多次,也无法达到体制变迁的效果,而只是一次次权力的再分配,不良体制的内核并未曾有丝毫改变。</B></FONT>我们应当全面构建出领导者、下级、群众新的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与各类人才贡献相应的安全保障和退出保障机制。要赋予媒体、民间组织、民主党派以及个人进行有根据舆论监督的法定权力,并给予他们相应的保护,集思广益,言者无罪。

      “县衙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的诗句吧。为人如何处身立世,既涉及到个人的思想道德品格,也涉及到一个人的觉悟。在市场经济的逐利大潮中,各微观主体似乎都是在为利而动,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人”恐怕意在于此。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触动人心的一幕。从先人体内延续下来的血统,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就形成不同的分支。青年时代的热血在哪里?面对黑暗和不公,我们的良知何在?也许这不是一个理性经济学人该说出来的话,我们的制度也不支持反叛。在我心里,有些人看来是卑微的,但却令我昂视。在他们面前,我逾感到自己的渺小,自私,而惟愿有朝一日追随他们的脚步。当别人都在享受盛果的同时,他们却是一时之昙花。尽管人的生命都只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但有人巧取豪夺得以名扬后世,有人奉献一腔热血却奈何散作满天之星辰。我们应当讴歌那些铺路石子,永远记住他们。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塑造者。在无事不以追名逐利为荣的今天,在那些无数先人热血汗水充作我们奠基石的今天,我们要记住那些广大劳苦大众,普通群众,默默奉献者。他们理应享受到应得的分配公平和决策的权力(我不明白经济学家为什么不把劳工纳入人力资本理论。<FONT face=黑体><B>从监督视角来看,他们的许多劳动也是无法监督的,更何况工人和普通技术人员才是企业和社会价值的直接缔造者。难道只有会玩“空手道”的人才算人力资本吗?!</B></FONT>)<B>。</B>我不信奉伟人,名人,我只信奉实际劳作者、真正的奉献者,而不在乎他的头衔有多高。在保先教育的今天,回顾先人所作的业绩,重新体彻他们当年的心理感受,都禁不住有愧对先人之感。正如许多年轻一代所崇拜之著名的<a href="http://play.99music.net/showword.asp?id=57446"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b2bd5>BEYOND乐队</FONT></A>(我想他们其实是平凡的,但他们又如此牵动亿万人的心,给人振奋)在一首歌中唱道,“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我想,这即应是我们人类向前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人在品德上不应输于动物的原因。</FONT></FONT><IMG src="http://bbs.yannan.cn/images/smilies/wink.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http://bbs.yannan.cn/images/smilies/wink.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IMG src="http://bbs.yannan.cn/images/smilies/wink.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P>
<P><FONT size=2><FONT face=黑体 color=#f73809><B>为国为民,侠之大者</B></FONT></FONT></P></TD></TR></TABLE>
<P><FONT face=黑体><b>相关链接:</b></FONT>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1818-1-1.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1111ee><b>产权改革如何改?</b></FONT></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7 11:24: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24 01:04:0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股份制分配缺陷视阙下的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编号:07JA630076):200931169108169.ra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4 06:11:00
一、一种新型激励理论与方案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方案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中庸之道”文化精髓,是一种借鉴“精细管理”技术的以“推进新和谐”(即基于现有岗位和相对业绩进行统筹分配所实现的公平基础上带来的心理和谐)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激励理论。
它体现了“革命性”与“人性化”、“效率与公平”、“历史贡献与现实贡献”统筹兼顾的管理思想,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道道棘手难题,包括如何实现股权的动态化,如何将绩效因素融入到现有的分配方案中,如何实现“不同职级以及同职但不同级员工岗位职务的动态交替更叠”等。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三个功能:
一、基本功能。用以改善一切有形无形凡是涉及分配的问题。包括各种收益资源的分配,如股权分配、股权分红、工资分配、奖金分配及福利分配、权力分配等其他资源分配,还包括承担责任比例(负收益)的分配。
二、核心功能。用以改善股权或岗位等因素由于过于固化缺乏弹性而影响股权或职务等因素的激励效果的问题。
三、扩展功能。本功能用以实施动态化的岗位管理。通过将一定的股权比例与岗位聘任挂钩,然后同时采取上述一、二的做法,从而形成从收入到股权,从股权到岗位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产生比一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更大的激励约束效果。
如果三个功能齐备,即同时在管理实践中运用,那么这样实施所产生的激励约束效果相比其他任何管理体制和方案来说,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制度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二、适用范围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理论与方法适用于以下方面:

1、能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教科书中所介绍的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等传统工资体系在设计中存在的激励缺陷加以修正和完善;
2、能应用于各种股权激励设计方案中,提升现有方案的激励约束效果,解决所存在的诸多不足;

3、在收入分配上,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可以自成体系。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能广泛应用于股份制及非股份制的任何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理论上对政府行政机关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分配活动亦适用。

4、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不仅适用于收入分配活动,而且对一切涉及资源(有形或无形)分配的活动均适用。

由上可知,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理论与方法的提出,不仅极具理论意义上的创新,而且具有极其强的实践价值和极其宽广的应用空间。

    三、基本资料

                               系列论文:下载
               
                         学位论文:下载




                              讲座课件:下载   


                              答辩课件:下载


                              教学课件:下载

                              考试试题:下载


研究说明
本课题的研究观点与现行股权激励模式和薪酬管理模式不同,属于原创性研究,意图对现行股权激励机制和各薪酬管理方案进行比较彻底的改良,提升其激励约束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