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827 2
2008-06-17

弹性的妙用

张五常先生曾说,不管给什么事情他都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来解释,真的是衷心地佩服。近日突然发现“弹性”其实也颇有意思,弹性是表示自变量发生变化以后,因变量作出反应程度大小的一个概念,如果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称为富于弹性,反之则称为缺乏弹性。初学之时仅把它当作经济学中无数个新概念而已,并未在意。在沉浸经济学日久之后,我才发觉它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并不亚于供求曲线,不得不感叹经济学真的是魅力无穷。

先从最深奥的哲学思想说起,中国古代《周易》里的阴阳八卦看上去玄而又玄,其实核心要旨无非是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即要用弹性的观点看待这个变动的世界。佛教思想中也提出要“心无所住”,就是不要过于执着于一点,局限于某个理想、信念、情绪、愿望之中,从而自己束缚住自己,变得缺乏弹性。禅宗更是进一步强调不用文字来传承,注重让人自身去领会和顿悟。因为语言一旦表述出来就形成一个框架,对于他人的理解会形成干扰,制约了思维的弹性。只有依靠存在无限弹性的个人理解,才能进入那个以前从未觉察的世界,不再局限在前人的俗套之中。如果要想领悟生命真正的博大,首先得从让我们的心灵充满弹性开始,不要过于执迷于名利,始终对整个世界敞开大门,才能体会到真实的人生。不过任何一个门派的核心内涵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同思想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其缺乏弹性的理论内核。

在政治理论中,我们常提到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就可以从弹性的角度理解。“是”指的是不可违抗的基本规律,没有弹性可言,“实事”是千变万化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实事求的精髓就是要在基本规律的支配下,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解放思想。我们只有保持足够的弹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解决新时期的新问题。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就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大的方向,体现了人民发自内心的愿望,是没有弹性的;同时“社会主义”最初是西方的思想,传入中国后应当根据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可以有弹性的。如果地点和时间都变了,还死抱着教条不放,不允许有一点点弹性,那就真的成了刻舟求剑,只会遗笑千古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巧妙地平衡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弹性,就是我们的国家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法宝。

如果提到教育方法,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孔老夫子两千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真谛。“因材施教”讲的就是教育的方式要有弹性,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教育就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成长,而不是没有弹性的把他们变成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上的产品。遗憾的是现在的教育制度恰恰相反,即使是大学都有“养鸡场”的味道,机械化的流程磨平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最终只能培养出标准化的产品。不说别的,为了节约成本,现在班级规模的上升比通货膨胀还要厉害,普通本科班级经常出现上百人一起上课的景象,就是博士生上课,现在五六十人同处一室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学校在成本上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也异化了教育的初衷,放弃了针对性强的小班教学,使教学变得越来越缺乏弹性。这样毫无区别地只是对所有的学生灌输同样的知识,即使学生学得再好,也只是没有弹性的死的知识;而最需要的“能力”的培养,即富有弹性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是不可能在如此刻板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相信如果孔老夫子在世,一定会唏嘘不已,先给我们的教育者上一堂关于弹性的课。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这应当是完全没有弹性的不二教育法则。

至于军事谋略里,《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兵无常式,水无常形”,相信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其实内涵无非是说明战争是门弹性的艺术,它的智慧就体现在懂得如何驾驭变化。如果只会像马谡那样缺乏弹性地照搬书本,那么失败就是必然的结局。而诸葛亮之所以千百年来被当作智慧的化身,就是因为他足智多谋,总可以出奇制胜,传说中的“空城计”就是思维有弹性的典型例子。当然军队又可以说是最没有弹性的地方,钢铁般的纪律是没有多少弹性可讲的,而且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弹性的变和不变要辩证的看待,正如只讲富于弹性就是没有弹性了,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很多胜败也就在对弹性理解的一念之间。

心理学就更有意思了,认为神经症患者会固守一些准则,即完全没有弹性,正常人的行为准则是不会像神经症患者的那些准则一样永远不变的。正常人是行为准则的主人,会有适当的弹性,而神经症患者只是准则的奴仆,即使意识到坚持准则很痛苦,也没有力量改变行为的发生。比如有的强迫症患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的手已经洗得很干净了,还要不停地洗下去,可能把皮肤都洗红了还是无法停止。至于常见的抑郁症,症状之一就是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情绪完全被负面评价所左右,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们常劝人要看得开一点,其实就是要有弹性。心理上的很多问题的产生,就是思想上的僵化所致,不能够适当地对意识进行必要的调整。当然弹性也不能跨度太大了,像躁狂症一样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奔逸也属不正常。心理学就是一门思考问题的视角要有弹性的学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把握自身和正确地认知世界。

弹性的智慧真的是无穷无尽,如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我们总是说要养成好的习惯,其实从弹性的角度来看,如果习惯总是一成不变就是缺乏弹性的表现,未必是件好事。习惯是每个人的私人秘书,一切好的教导,其目的都在于使特定的行为自动化,不必有太有弹性,从而提高行为的效率。但是不论是什么习惯,即使是好的习惯,也是对生活的一种限制。僵化的习惯在我们和真实的世界之间竖起了一道围墙,使我们的生活机械化了,丧失了弹性,陷入一种沉睡的状态。我们当然需要习惯,以节约思考的成本,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没有弹性,而要让自己能够打破原有的习惯,变得具有创造性。这里面分寸的把握,就要讲究“中庸之道”了。再比如谈恋爱和朋友分手了,就一定要想着“天涯何处无芳草”,就是要有弹性,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爱一个人就一定要专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要没有弹性。还有饮食上大家都知道不可以挑食,菜肴内容应该经常变化;但主食就不一定需要太多弹性,无非是米饭或面食……

林林种种,上到治国安邦,下到日常起居,弹性都可以找到它解释的空间,对弹性的应用真的是太有弹性了!相信聪明的你,此时肯定也能用弹性来思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18 06:56:00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8 10:14:00
有一定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