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简单再生产能否顺利循环 才是判断经济是否“通缩”的本意
通缩是通胀的反面,但无论通胀与通胀,本意都是与货币供应量有关,最根本是反映社会物质财富生产与消费的总量及平衡。政府监控或留意CPI PPI,根本的目的在于别使一个国家连简单再生产都进行不了。
说一个国家简单再生产能够进行,它分两种情形,一种是狭义,即原来具体的所有生产的商品或劳动产品都不变,自然它的市场总量不变;第二种是相对广义的,即市场总量不变,具体的商品品种数量有变化,但处于一种总量平衡的状态。这种总量的平衡,可以提高到用政治经济学社会劳动的分工总平衡来认识,故在一般情况下,是否减少了就业,也可判断出通缩是否出现。
现代货币经济下一个国家是否出现通缩,还可以用多种数据判断:一是产量的统计,看主体主导产品是否产量收缩;二是基于这种物化的商品与劳动,以不变价计算其货币市场总量。
就目前我国的情形来说,国家的货币供应总量不但增加,且具体的物价全面下降,证明市场不但没有收缩反而是扩张了,加上劳动就业也增加了,无论如何都不应认为我国出现了通缩。
个人“经验”认为,水泥与钢材这两项产品的价格变化,比较好反映国家的经济是处于扩张性的通胀、动态平衡与收缩性的通缩三个情形。它比各国不同的商品组合采样得出来的PPI、CPI指标要敏感准确得多。
(写于2009年3月11日)
政经人生 之 人民博客:社会科学与机械工程
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5389
邮 箱:21cncncom@21cn.com,ouyangm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