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21日 22: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1日讯(记者 牟修锐) “大家说金融危机过去要一年两年,我可能更悲观,可能需要十五年。”今天,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在谈到对金融危机的看法时,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悲观”预测。他提醒,中国在救市过程中要防内生型金融危机。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段历史成为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参考,眼下的金融危机也不断被拿来和当年比较。分析这段历史,郑永年指出,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救火”,对金融危机并没有很好的应对政策,直到二战开始以后,美国政府开始大量、大规模投入,因为战争的威胁开始改变政策,经济才真正好转。
而对于美国新上任总统奥巴马采取的若干救市政策,郑永年并不看好:“你看美国这样做、那样做,奥巴马政府的好多政策我没看到有任何效果。政策并非对民众有好处,而是对民主党好,还是对共和党好,两个党派争好处,共识很难达成。”他认为,美国的救市政策要执行很难,相比之下,中国有能力、有共识,也有工具,工具就是我们强大的国有企业。
但郑永年同时提醒,美国金融危机损害了我国实体经济,我们拿出4万亿刺激经济,这笔投入要用好,不能因为盲目投资过分扩大信贷,否则可能产生内生性的金融危机。他指出,中国今天健全的银行信用体制跟西方不一样,是多年改革的成果。如果过分投资,或者信贷放得过松,就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受损,又由于应对实体经济危机招来内部的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牟修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