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3225 1
2005-09-10

( 以下为论文正文)

如果说一个学者的理论无论是他的支持者还是他的反对者都没有真正理解过,这种

情形的存在还是可以相信的话,那么,说连这位学者本人也不理解他自己阐述的理论及

其学术价值.就有点耸入听闻了。但是.这篇论文的结论之一就是这样一个“耸入听闻”

的观点:无论是马克思的信徒,马克思的反对者,还是马克思本人自己,都不理解马克思

劳动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只有本文,才有能力揭示和评价他的这一理论的学术意义。

在转入这篇论文的正文之前;请允许我打个比喻:我手中有一只苹果,面对它,我

有一系列问题和选择产生:(1)这个苹果是完好的?还是腐烂的?亦或既有完好的部分又

有腐烂的部分?依据什么做出这三个方面的判断呢,显然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主观判

断,一种是实践判断,前者意指完全非经验的主观想象及猜测,后者指通过观察及应用

其它工具进行具体操作,加以经验性地肯定和否定。(2)如果这个苹果是完好的话,我们

吃掉它,成为我们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就完了;如果这个苹果是全腐烂的话,我们把它

仍进垃圾堆。成为大地的一部分,也了了事,这两种情形都很简单。如果这个苹果是一

部分好,一部分坏的话,那问题就来了:(1)我们能否将腐烂的方面削去而将完好的部分

保存下来?(2)我们应否将这个苹果加以这种处理,也就是说值不值得这样去做?对于(1),

存在着一个工具问题,不管是手指甲、牙齿,还是刀子。有了工具,我们才能回答‘能否”问题;对于(2),存在着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它依各人的偏好而异。如果将(1)和(2)两个问题混为一团,那就犯了摩尔所批判的“自然主义的谬误”。

本论文的题目,已披露了它的结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个一部分是真理,一部分是谬误的“半烂苹果”;而本论文的存在,也证明了我的态度和行动:我有能力和工具把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真理的东西拯救出来,而将谬误的方面加以扬弃,当然我也认为值得这

样去做。在此,我请求读者将我的上述阐述看作是未经证实的假设,放进大脑,并充分

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批判性的态度对待我下面的每一个论点的前提,论据及论

证过程。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

英国一位在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方面非常著名也非常没有成就的经济学教授—

斯蒂德曼,曾写下如下这段歪打半着的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唯物主义的剖析与坚

持马克思的价值数量分析是背道而驰的;继续坚持后者对于展开前者是一个主要的障碍。

看来这一点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它对,就对在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哲学基础与其

唯物主义哲学的不一致性,这是“半着“的地方;但他认力坚持后者对于展开前者是主

要的障碍,却是错误的,与此正相反的观点倒是正确的,即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正

确的方面及启示的方面对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唯物主义分析是非常有帮助的。西方有

句名言叫做: “条条道路通罗马”,我理解它意思就是:方法的不同,并不会影响所应

取得结果的同一性,如果方法的应用不出错误的话。

一个人嘴上讲的,和他实际上做的,可以完全不同,对此,大概人所共知。对于马

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我也不是看马克思自己在<资本论)第一卷前言中的表

白,而是看他在(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实际应用的到底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他在{

资本论)中从而也就是在价值理论中应用的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但我却认为,在他的

劳动价值理论方面表现出来的哲学基础,却是和唯物主义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把哲学定义为存在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在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已横扫一切的时代,

讲什么存在论,似乎是很荒谬的。但是,有一点却是一点也不荒谬的,即我们现在认为

荒谬的东西,我们的前人并不认为荒谬,而认为是真理的一部分,而且他们从这些荒谬

的东西中,给我们创造出了(或者说在这些谬误的营养基上生长出了)巨大的文明(包

括文化和科学),纵使很有名的分析哲学家—波普,也承认存在论的启示价值及其建立

人类认识体系统一性的历史意义。

大凡有一定哲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稞非常美丽且生命力旺盛的

理论之树,那就是柏拉图哲学,柏拉图哲学的存在论是理念论,即认为在变幻不定的现实世界(表象)后面,存在着一个完全确定的统一的实体世界——理念世界。在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之间,存在着许多阶梯,从世界上各种具体事物及人类思维中存在着的各种

意识到完全的理念世界之间,是参差不齐的序列,其真实性也高低不等,这些处在不同

阶梯上的事物及意识,由于分有理念的多少不同而具有不等的真实性,这就是著名的“

阶梯说”和“分有说”。以上通常被认为是成熟的柏拉图哲学的主要内容。

不管这种存在论被现代人看作是多么荒谬,他正是在这种存在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古

希腊哲学中著名的认识论,由此认识论,取得了巨大文明成就。这种认识论有两方面的

内容:一方面是范畴论(即概念论),另一方面是方法论。柏拉图哲学给予范畴以最高

的接近理念的地位,这样,范畴的严格性和统一性,就超越了现实世界中同类事物和现

象的纷杂,从而使被认识的对象具有了人为的稳定性和可认识性,后者是科学产生的基

础。柏拉图哲学派生出的方法论,给人类认识事物建立了统一的方法指南,那就是从理

念论中派生出的“现象—实体”的认识方法,由于现象到实体之间有一系列的阶梯存

在,从而各阶梯上的事物有不同真实性,这就允许认识的重复性及渐近性的存在。这种

认识方法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的一维性,即现象和实体之间,只有一种联系 ,这种一维性和人类的大脑思维能力是一致的,确切地说,是和人类早期思维能力一致的,

要知道从一维认识(也就是线思维)经二维认识(面思维)、三维认识(立体思维)到

多维和系统认识(复杂思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大脑,只提供运用多维和系统

认识的可能性,绝不就是天生就有这些能力,这些能力是历史的产物!

柏拉图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哲学,

其渊源及发展的痕迹都极为明显。黑格尔的存在论、范畴论、方法论都可看作是动态的发展的柏拉图哲学。这里没有必要详加举例,我们只要看一下黑格尔关于“现象—本质”关

系的研究与柏拉图关于“现象—实体”关系的研究就可确证。尽管如此,我也并不认

定只有说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柏拉图哲学才是正确的,我只是说,这是我在

研究之后得出的假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受

柏拉图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影响比受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的总和还要大。

对于上面的论点和假设,除了马克思口头承认的以外(他在前言中讲,他在(资本

论)中玩弄起了黑格尔哲学,并自认为是黑格尔的学生,我们还有这样两个体现在整

个{资本论}体系含劳动价值理论分支的证据:(—)从范畴(概念)应用上看:马克思认

定商品交换背后有价值,价值的实体是劳动,从而说明马克思是受到黑格尔哲学进而受

到柏拉图哲学的存在论的影响的。黑格尔有“本质”而没有“实体”这样的概念,只有

拍拉图哲学才有“实体”、 “本体”这样的范畴。㈡马克思从(资本论)第一卷到第三

卷对价值理论的阐述,明显存在这样一个序列: “价值实体—各种阶梯—市场价格”。

马克思认定(他自己认为是证明了) “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而各种阶梯是从

商品平均价值经生产价格到市场平均价格之间各种价值、价格形式,它们越来越“表面

化”,和劳动(即价值实体)的关系越来越远,从而反映价值的真实性也越来越差,到

了市场价格,则几乎看不到“价值关系或价值规律”了,似乎市场价格只受供求的调节

后者又反过来调节供求。这一序列和柏拉图哲学中的序列,何其相似。此外,马克思提

出劳动价值理论而没有提出象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这种认识的一维性也是极其

明显的,对于这一方面,让我们和边际效用学派的一维认识方法及马歇尔的供求决定价

值论的实证主义的二维认识方法比较一下,也许有益于对这一假设进行论证(下面箭

头表示决定和被决定因素,两线表示双向决定和被决定关系:

1)马歇尔二维方法:

供给--价格--需求

2)边际学派一维方法:

价格——价值——边际效用

3)马克思一维方法:

劳动——价值——价格

当然,当代的经济学者会以多维和系统的方法来认识市场价格决定的复杂性,对此,

我们没有必要详加叙述,这和本文的主题关系不大。这儿只想强调这样两点:㈠我们的

假定是有根据的,㈡由此假定得出的结论是有启发性的,不管用什么认识方法,对市场

价值决定因素及形成过程的分析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即是说结果不应

因方法异而异,只要方法应用正确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4 23:49:00

不知你此文讲了什么,除哲学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