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011 10
2009-04-03
<p>倘若生与死只是一场游戏,那么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名句了。</p><p>    “由缺乏而引起的竞争,跟任何运动游戏一样,是要有游戏规则的。这是因为,没有规则就不能决定谁胜谁负。没有优胜者,竞争就没有目的了。田径赛有规则,网球赛有规则。假若什么规则也没有,胜负就无法决定了。即使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胜者生,负者死,也是规则。”[1]</p><p>     如何使经济上的竞争不成为一场生与死的战争,这是张五常决不会考虑的问题。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在自由市场上,价高者得,市价于是就成为确定胜负的准则。”[2]而“促成这市价的游戏规则,是私有产权的制度。”[3]</p><p>    而他之所以看重这一点,是因为在他看来,“在世界上数之不尽的各种竞争准则中,只有一种是没有浪费的。这种唯一没有浪费的竞争准则就是市价。”[4]其理由是,“价高者得是唯一的准则会促使人们增加生产。多尽一分力以生产赚钱,取胜的机会就较大了,而这生产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因此,市价这一准则不会引起浪费。”[5]</p><p>     然而,在生与死的竞争面前,除了胜者生、负者死之外,别无其它规则。在生死面前,浪费问题微不足道。即便是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得不让市价准则与私有产权制度暂时靠边站,否则其革命不仅不会取得成功,甚至根本就发动不起来。</p><p>    另一方面,现实向我们展现的情景是,山西“运城西瓜价格再创新低,一农用三轮车西瓜卖价在20—30元之间,平均每斤2—3分钱。面对严峻的西瓜价格走势,有的瓜农不得不将瓜地翻耕,有的瓜农将西瓜直接拉到了垃圾场。”[6]这些被翻耕在地里和被直接拉到了垃圾场的西瓜,难道不是市价这一准则下的浪费吗?</p><p>     更为严重的是,在价高者得的准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难道臭得倒掉的酒肉不是浪费吗?冻死的劳动力无法再进行生产岂不就更是浪费了吗?相比之下,不能容忍这一现象的共产制度岂不是大大的节约了吗?</p><p>      以私有产权制度作为游戏规则,在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而资本家独享生产资料的私有产权的前提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呢?以田径赛为喻。在这场工人与资本家的万米长跑比赛中,资本家由于拥有资本而坐在汽车上并有专职的司机,而一无所有的工人只能光着脚板,同时跑道上布满划脚的碎石。试问,在正常的体育竞赛中,有谁会接受这样的竞赛规则?更何况,“对于资本家来说,同工人竞争,只是利润问题,对工人来说,则是生存问题。”[7]</p><p>     在张五常指责浪费的例子中,他提到,“数十年前,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出现寻金热潮,当地的竞争者于是定下规例,每天以速度竞赛的方式,能较先抵达某个矿地的,就有权在那一天那一处采掘。如此一来,大家就抢着花费大量金钱,将拖雪车的狗养得又强又壮。这些行为都是浪费的。”[8]</p><p>      但问题在于,阿拉斯加是美国政府从沙俄政府手里买过来的,是对沙俄侵犯当地土著人利益的行为的一次洗钱。阿拉斯加的金矿与香港大学的资产一样,“并非私产,而是公家或政府的。”而对于这样的公有产权,这些来自欧洲的美国人对于老欧洲的原始积累的田园诗式的方法[9]显然还记忆犹新,自然不会搞什么价高者得。</p><p>     实际上,欧洲人占领美洲将其作为殖民地[10]之后,经济学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它“在原则上把两种极不相同的私有制混同起来了。其中一种是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另一种是以剥削别人的劳动为基础。它忘记了,后者不仅与前者直接对立,而且只是在前者的坟墓上成长起来的。”[11]</p><p>      当时的经济学家威克菲尔德“在殖民地发现,拥有货币、生活资料、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而没有雇佣工人这个补充物,没有被迫自愿出卖自己的人,还不能使一个人成为资本家。”[12]</p><p>     他还发现,“在土地十分便宜,所有的人都自由,每个人能随意得到一块土地的地方,不仅劳动十分昂贵,劳动者会在自己的产品中占去很大的份额,而且不论出什么价格都很难得到结合劳动。”[13]</p><p>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治疗殖民地的反资本主义的痼疾呢?如果一下子把全部土地由人民财产变为私有财产,这固然会消除祸根,但同时也会消除殖民地。必须有一举两得的妙计。政府应当对处女地规定出一种不以供求规律为转移的价格,即人为的价格,迫使移民在赚到足够的钱购买土地,成为独立农民以前,必须从事较长时期的雇佣劳动。另一方面,政府应当用那个因土地按雇佣工人较难支付的价格出售得来的基金,即靠违背神圣的供求规律而从工资中榨取来的货币基金,并依据这个基金增长的程度,从欧洲把穷人输入到殖民地来,为资本家老爷充实雇佣劳动市场。……威克菲尔德洋洋得意地喊道:‘按照这个计划,劳动的供给必然是不断的和有规则的;因为,第一,任何一个工人在没有靠劳动挣到钱以前,都不能获得土地,因此,所有移入的工人都得为了挣工资而结合起来进行劳动,这就将为他们的主人生产出可以使用更多劳动的资本来;第二,每个放弃雇佣劳动并成为土地所有者的人,正好由于购买土地而提供一个能把新劳动输入到殖民地来的基金。’”[14]</p><p>     威克菲尔德先生制定的这个专门用于殖民地的“价高者得”的计划办法,英国政府采用了好些年。而它遭到了可耻的失败。结果只是使移民潮流从英国殖民地转向美国。同时,欧洲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压迫的加重,使威克菲尔德的方案成为多余。[15]</p><p>      张五常大概是以一目十页的方式翻了翻《资本论》就自称自己读过了,否则他怎么会不理解阿拉斯加用狗拖雪车比赛来私有化公共的采矿权呢?</p><p>     在阿拉斯加发现金矿一百年后,中国政府总理朱镕基在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不能把出售作为国有小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需要出售的要按照国家规范的办法进行,坚决制止名卖实送、半卖半送和逃废银行债务及国家税款、规避安置职工的错误做法。”</p><p>     与中国政府强调要加以制止的名卖实送、半卖半送和逃废银行债务及国家税款、规避安置职工的错误做法相比,阿拉斯加的狗拖雪车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游戏。</p><p>     张五常说,“一个人要在市场中得益,就要努力生产,或发明新的产品,或创造有效率的经营方法,或找寻可以节省费用的信息,等等。”[16]</p><p>     但是,在私有产权制度的游戏规则下,没有产权的劳动者要想从努力生产中得益只能是黄粱一梦。</p><p>     中国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从时间长度上讲,不短于中国共产党异常艰难地从建党到建国从而拯救全体中国人的时间,但其后果在主流经济学家的眼里却是,“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17]同时,有学者指出,在过去的12年里,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月工资仅提高了68元,如果把物价等因素考虑进去,实际是负增长[18]。</p><p>      既然某些人眼里的改革目标是少数人的享乐,那么,劳苦大众除了一代又一代的牺牲,还能从这场“游戏”中得到“梦”以外的什么呢?</p><p>      好在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为本,更不是以价为本,明确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伟大主张,从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p><p> --------------------------------------------------------------------------------</p><p> </p><p>[1]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89页至第90页。</p><p>[2] 同上,第91至第92页。</p><p> [3] 同上,第92页。</p><p> [4] 同上,第96页。</p><p> [5]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97页。</p><p> [6] 《山西运城西瓜两分一斤价格冰点致瓜农自杀》,<a href="http://news.sohu.com/20060724/n244416714.shtml">http://news.sohu.com/20060724/n244416714.shtml</a></p><p>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43页。</p><p> [8]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96页至第97页。</p><p> [9]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氏族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01页。</p><p> [10] 指自由移民所开拓的处女地。</p><p>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3页。</p><p> [12] 同上,第834页。</p><p> [13] 同上,第837页。</p><p>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41页至第842页。</p><p> [15]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42页。</p><p> [16]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93页至第94页。</p><p> [17] 摘自互联网。</p><p> [18] 《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工资涨幅小属低工资国度》,<a href="http://news.sohu.com/20060724/n244419632.shtml">http://news.sohu.com/20060724/n244419632.shtml</a></p><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7 21:44: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3 15:23:00

我觉得这个是写得很不错的哈!呵呵----就是这个格式没有调整好,看起来,眼睛有些累!呵呵----还是要顶一下子的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 16:45:00

我实在调不好格式,主要是发点帖子给无赖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 17:33:00
[em04][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 17:46:00

格式调了,不满意,但勉强能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6 11:17:00

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