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
<P> 世界银行于2009年4月8日发布的一份旨在“评估中国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报告——《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P>
<P>摘要:</P>
<P>中国的扶贫和发展的成就令人称羡<BR> 在过去25年里,中国减少绝对贫困的成就极为显著。<BR> 1981至2004年,人均日消费低于1美元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从65%下降到了10%,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BR> 2001年至2004年,中国的贫困率加速下降,有迹象表明,到2007年,贫困率一直持续快速下降。<BR> 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扶贫成就的取得至关重要。<BR>然而,扶贫重任仍将继续,在某些方面,任务还更加艰巨<BR> 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中国的贫困人口的数量仍然巨大。<BR> 中国尚有大量人群容易陷入贫困,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给定年份,容易陷入贫困风险的脆弱人群的数量比贫困人口数量要高一倍。<BR> 随着贫困率的下降,剩余的贫困人口更为分散,扶贫措施更难以到达。<BR> 尽管经济增长对扶贫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经济增长的扶贫效应已经开始下降。<BR> 由于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内部和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加大,收入不平等明显加剧。<BR> 与过去相比,收入对人们获得卫生和教育的影响与收入更加密切,贫困人口的卫生和教育支出负担越来越重。<BR> 随着国有企业的大规模重组,城市失业人口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下降。<BR>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化,使得城市劳动者的福利受人关注。<BR> “流动人口”的出现对社会政策提出了持续挑战。<BR> 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在进一步完善,挑战尤存。<BR>应对挑战所采取的政策举措表明,扶贫议程正逐步扩大<BR> 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BR> 重新调整扶贫投入的方向。<BR> 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制。<BR> 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计划。<BR> 废除农业税。<BR> 支持农业收入。<BR> 覆盖全国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BR> 农村医疗保障计划。<BR>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BR> 城市及农村医疗救助计划。<BR> 义务教育财政改革。<BR>扶贫的主要优先事项,以及执行的办法<BR> 采用一个更宽泛的贫困定义和更合适的标准来识别与瞄准贫困人口。<BR> 继续将农村扶贫作为首要任务。<BR> 通过提高劳动回报来增加机会。<BR> 通过扩大和改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来提升保障。<BR> 通过保障基础教育和全民基本医疗促进公平、减少贫困。<BR> 在以区域为基础的扶贫工作中辅助以面向家庭的方法。<BR> 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而公平的资源配置。<BR> 加强制度安排以促进参与、加强问责和改进协调。<BR> 提高数据监测和评估能力。</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