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称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6.1%,虽然低于去年第四季度6.8%的GDP增幅,但这样的增幅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在进一步加深蔓延、仍在调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很不容易的”。
面对记者提出的“中国经济是否见底,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能否保八”的质疑,李晓超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用三句话来概括过去的经济形式:一是政策丰富多样、措施扎实推进;二是出现积极变化,结果好于预期;三是基础尚不稳固,任务还很艰巨。
之后,李晓超描述的经济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稳”、“两快”、“三高”、“三缩”上面。
所谓“两稳”,一是工业生产运行企稳,二是农业发展稳定。两个“快”则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加快长。 “三高”则分别是是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单季新高、全国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和社会信心在提高。 “三缩小”分别是对外贸易出口降幅缩小、财政收入降幅缩小、发电量降幅缩小。
实际上,对于目前中国经济能否“保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意义并不是很大。
“中央通过投资来短期地弥补出口的下降,导致对GDP的拉动,我完全相信可以达到8%的水平。”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说“我认为中国现在经济的问题不在GDP,而在于与经济结构是否能够调整,今年下半年甚至会出现8%、9%的增长速度,但问题是这个能不能持续。”
对此,姚景源也表示,目前经济还不巩固。他称“回到工业上,我们的工业现在平均5.1,5.1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前两个月,全国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是负的37.3;国际形势还是严峻的,世界经济什么时候到底现在还不好说,尽管我们出口降幅在回落,在缩小。”“现在这种好迹象、好的苗头,要真正变成一个趋势性的,我们还要加大努力。” 姚景源说。
在目前情况下,要实现今年经济的较快增长,李晓超认为,依靠外需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未来主要要看国内需求增长能不能恢复,国内需求通常也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另外一个就是投资。
经济观察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7 14:32: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