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272 0
2016-03-01

  担保人的背弃之所以可以是双重的,因为两种背弃可以同时发生。一方面他进行第一种背弃,不再保证以往的交换被完成,另一方面,他可以进行第二种背弃,不再作为保证人而是作为一个单纯保证符号的生产者,凭借暴力生产可以是毫无现实价值的保证符号。
  
  我们看到平等交换走到了它的反面,只要存在信用,那么这种信用在心理意义上只能是永远非暴力的,但同样地,背信弃义可以看上去是“有价值的”,因为背信弃义所招致的保证是某种空洞无物的生产——它生产保证——但是只能凭借暴力。
  
  因此,如果信用如果是有价值的,那么只能说是背信弃义使得被保证的信用有了价值,而无保证的所谓信用只是一种心理上的相信。而如果相信也是有价值的,那么只要相信上帝或者某种超自然的神力,那么一切经济活动都可以取消了。(我无意反驳某个《信用价值论》的作者,但逻辑推导的结果如此)
  
  一旦双重背弃发生,那么一切导致生产剩余的生产都会停顿下来。我们强调是生产剩余的生产会停顿下来,是指,在经济循环中,贝壳捡得太多而又对以往的生产不进行偿付,那么除非等到生产的剩余被消灭,否则出了满足基本自足的生产以外的一切生产都会停顿下来。与此同时,被捡拾的贝壳依赖暴力强制要求待交换方接受,那么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倒转的情况:原来贝壳作为货币是一种债务符号的载体,但现在当贝壳被强行塞到待交换方手中时,贝壳成了一种债权符号。只不过这种噢乖债权符号可以没有特定的债务人,因为原本参加交换的对方不参加交换了。而一旦交换方退出交换,那么作为货币的贝壳实际上毫无意义,不管保证人出于什么目的——需要强制从拥有产品的一方手中取得产品或是希望交换双方中的至少一方能继续有剩余的生产。
  
  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得这种彻底的颠倒以倾倒的方式维系,即:交换双方不是交换自己的剩余产品而是交换自己的全部产品。
  当社会分工足够发达,以至于每一个参加交换的单位交换的都是自己的全部产品时,原本退出交换的一方一旦掌握了足够的非待交换产品,而只需要手中握有作为货币的贝壳作为可以随时换得自身所需的保证符号就可以不进行生产劳动时,其手中原本非待交换产品就会被拿出来交换,但不是以原先交换比例进行交换,而是以远高于表示原先比例的贝壳量来进入交换。这不是因为他贪心,而是因为太多原本不存在的人捡拾出了太多的货币,于是相对于这种休闲的劳动太少了。
  
  作为货币的贝壳是并不神奇,当待交换的一方有了足够的剩余被支付成了贝壳后,贝壳突然成为一种可以不再投入劳动到生产中去却可以索要对方产品的权力。只要贝壳不是作为一种超过生产交换所需的额外生产物,那么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不论交换方有多少,每一方都竭力在短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剩余以使得自己能够等待对方生产出足够多的交换物来交换。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要交换的产品需要多少时间来生产,也不知道自己和每一参加交换方因为这种分工而节省了多少时间,只要有交换的某一方手持货币要求对方等待某一段时间以便自己能生产出足够的交换物,那么即便对方偷懒或者因为某种以外而退出,只要有另一方有劳动空闲下来,就会立即对这枚贝壳作出响应。当对作为货币的贝壳作出响应时,他本身既不是为了自己生产,也不是为了对方生产,更不是为了某种崇高的理想而进行劳动,他所希冀的只是把货币拿到自己手中,以使得自己的空闲和别人的劳动在交换完成后依然是平等的,因为“货币是天生的平等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