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分析 作者:翟俊芳、… 文章来源:2000-2005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年鉴 翟俊芳 李亚堂
自1984年建立乡镇一级财政以来,乡镇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收支管理日趋规范。但从目前看,不少乡镇财政运行还存在负债较重,大面积拖欠工教人员工资,专款挪用现象严重,乡镇基础设施落后等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造成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财政供养人员经费支出过大。现在许多地方乡镇机构严重超
编,财政供养人数仍有增加的趋势。此外,人均工资的不断增加,也使乡镇财政捉襟见肘。
2、财源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大部分县乡经济是以传统的
农业为主。乡镇财政收入的主体税源以农业为主,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档次低,致使基层财政基础薄弱。
3、乡镇财政管理不科学,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由于乡镇财力
规模小、收入不实、人员经费增长过快等原因,乡镇一级财政预算不足,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又由于乡镇资金供需存在时间差的矛盾,以农业税为主的乡镇财政收入,只能在下半年资金才能入库,出现了基层政府资金调度困难,支出管理弱化。此外,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一些本应纳入乡镇财政专户统一管理的各项收费,却成为站所的小金库,造成财政收入的体外循环。
对乡镇财政困难问题,必须实施综合治理。
1、调整乡镇职能,减轻乡镇财政支出的负担。一是精简机构,
提高工作效率。在乡镇财政收入硬约束下,重新进行职能划分,精简机构,扭转人员经费增长过快的势头,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二是规范乡镇财政行为,严格税费界限。
2、强化乡镇财源建设,增加乡镇财政收入。一是处理好传统财
源和特色财源的关系、现有财源和潜在财源的关系、支柱型财源和成长型财源的关系、速效财源和可持续财源的关系,以便于寻求乡镇财源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二是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乡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
3、创新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促进理财规范化,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约束有力,讲求效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一是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要求,规范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方式,规范财政对事业单位的供给方式。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不体现政府职能或不体现基本公共利益的事业单位都应推向市场。二是按照强化预算,淡化决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准确性、透明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三是按照提高效益,规范秩序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公开、规范、公正、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