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517 0
2005-09-16
宏观经济研究中,找到变量之间的某种稳定联系是很有意义的。一直以来,利率、货币供应量与GDP、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就是经济学界很有争议的部分。M.Friedmam根据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货币层次(M1、M2等)一直为经济学界采用,但随着在实践中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简单加总的货币指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遭受了质疑,经济学者门开始提出新的或改良的货币方案。目前实际采用的如Divisia货币指数等。 传统的货币指标更多的是从资产角度来定义货币,对货币的交易中介职能有些重视不够,从而多注重的是货币的数量,而忽视了货币的真实速度---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 动量货币(MTM)是陶江老师提出的新概念。作为一种新的货币指标,就目前用美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该指标优于传统指标和其他指标。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之间有一种更稳定的关系,而且检验结果在经济理论的解释上更合乎逻辑。 动量货币概念的提出源于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对费雪方程式的误解。(见下图) MV =PT (1) MV+M’V’ =PT (2) MV =YT (3) 在方程式(1)和(2)中,M类似今天的现金(Gold+bank note)M’为支票支付量(由于支付制度的变化,划分方法和今天存在区别,今天的M1、M2等口径的划分是从M.Friedman在《美国货币史》中开始),V与V’分别为它们的周转速度。方程式(3)中Y为收入总量,V为收入速度。方程(3)是教科书中出现的费雪方程,而在费雪的著作中出现的是方程(1)、(2)。区别就如上对变量含义的解释。 这种区别的实质是经济学界抛弃了货币的交易速度而创造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收入速度。也正是这简单的利用GDP/Y测算的收入速度,M.Friedmam才困惑于美国的货币速度是平稳并有下降趋势与实际观察到的交易制度的改善、金融创新的发展导致的货币交易速度应该上升之间的矛盾。 由于宏观经济估计中GDP的意义重大,所以后来的经济学家们都将目光转向了类似与方程式(3),无论是剑桥方程(M=kPY)还是货币主义(Md/P=f(y,w;rm,rb,re,dP/Pdt;u))无不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