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操作”在西方国家金融领域相当普遍,成为了资金运作的规矩,杠杆率高,利润就可能会很高。但风险也高,这是要被控制的。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1:30的杠杆操作,在CDO(债务抵押债卷)的业务上,往往高达1:60。有的衍生品基金杠杆率甚至达到1:100。(储蓄银行因有严格的政府监管,杠杆率一般不会超过15倍,即1万元的资本金,放贷规模控制在15万元之内。而投资银行无需像储蓄银行一样拨备等量的资本储备,因而杠杆率平均达到33倍。)
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已被美国政府接管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金融机构到2007年底核心资本只有832亿美元,却支持着5.2万亿美元的债务和担保。杠杆率为1:62.5。
杠杆率到底如何计算?多少为适中的?很难把握,我想先撇开收益的杠杆作用,而首先要考虑风险的杠杆作用,当亏损因为杠杆作用放大时,自身的资产是否能够抵债,这个要从整个公司的投资角度来看,而不仅仅是单个产品,把握这个这个准则,具体杠杆率就可以具体对待了。
大家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