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9040 94
2016-03-30

经济学金字塔

2.9.3.1 经济学金字塔

此章节我们将根据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建立起经济学金字塔的模型。经济学金字塔包含4个层级的均衡。第一层级是两个单一市场的均衡,分别为商品市场的均衡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第二层级是两市场的均衡,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达到均衡。第三层级是三市场的均衡,即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政府市场的均衡。第四层级是四市场的均衡,即商品市场,货币市场,政府市场和进出口市场的均衡。我们将逐个层级,逐个因素的分析经济学金字塔。


                              


经济学金字塔是根据广义动量定理和系统思考来构建的,各种公式是基于广义动量定理来构建的,层级结构则是基于系统思考构建的。而各个市场为什么均衡和不均衡是基于系统思考的负反馈和正反馈的。由于存在商品,货币,外国货币等多个参照,为了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所有参照系均转换成国内货币参照系。比如需求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就是以货币体系衡量的消费额。


在经济学金字塔中,有28个因变量,加之后边分析中会引入货币发行量,投机,风险等因素,影响经济学金字塔的因变量将超过30个。许多因变量之间还会互相影响。越低层的层级对于金字塔越重要,越向内的层级对于金字塔越重要。消费和产出是经济学金字塔的核心,它们关乎着人类的现在;接着是储蓄和投资,它们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商品市场:需求量公式为Q=K(B-P),其中K为盈余转化率,利益B为消费者购买的动力,价格P为消费者购买的阻力。需求量与价格的乘积为消费C。供给量公式为QS=KS(P-C),其中KS为供给转化率,价格P为生产者生产的动力,成本C为生产者生产的阻力。供给量量与价格的乘积为产出O。当消费C等于产出O时,商品市场达到了均衡。


货币市场:储蓄量公式为S=KV(r-l),其中KV为储蓄转化率,利率r为储蓄的动力,流动性偏好l为储蓄的阻力。投资量公式为S=KI(e-r),其中KI为投资转化率,预期利润率e为投资的动力,利率r为投资的阻力。当储蓄S等于投资I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国民收入的需求为YD=C+S,即国民收入的需求为消费加储蓄;国民收入的供给为YS=O+I,即国民收入的供给为产出加投资。当国民收入需求等于国民收入供给时,即YD=C+S=YS=O+I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了均衡。也可以简单的来理解,商品市场均衡时C=O,货币市场均衡时S=I,两国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就得到C+S=O+I。两个市场均衡时,如下图所示。两个曲面的交线为均衡线。



2.9.3.1.1 商品市场的均衡

在商品市场的均衡中,商品的消费额C等于商品的产出额O,即C=O


在需求定律公式Q=K(B-P)中,Q为需求量,K为盈余转化率,B为消费者利益,P为价格。在广义动量定理中,B为动力,是产生购买的力量,P为阻力,是阻止购买的力量,B-P为合外力,合外力决定成果的大小。以价格P衡量的消费需求额为C=K(B-P)P。设由购买引起的税收水平为T,由于税收为消费的阻力,所以在有税收的影响下,需求量Q=K(B-T-P),消费额C=C=K(B-T-P)P


在供给公式QS=KS(P-C)中,为QS为供给量,KS为盈余转化率,P为商品价格,C为成本。在广义动量定理中,P为动力,是生产产品的力量,C为阻力,是阻止生产的力量,P-C为合外力,合外力决定成果的大小。以价格P衡量的商品供给额为O=QSP=KS(P-C)P。设由供给引起的税收水平为TS,由于税收为供给的阻力,税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在税收的影响下,供给量QS=KS(P-TS-C),产出额O=KS(P-TS-C)P


由于在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章节中,已经详细分别详细分析了两个定律,此处只分析消费C和产出O的关系。



总供给额CS与总需求额CD相交于均衡点E,对应的价格水平为PE,对应均衡消费为CE


1)成本C减小,价格水平下降,消费提高


均衡点为E点,对应的均衡价格水平为PE,均衡消费CCE。当成本从C上升到C1时,新的均衡水平价格变为PA,价格水平上升;新的消费C均衡点变为CA,均衡消费C下降。当成本从C下降到C2时,新的均衡水平价格变为PB,价格水平下降;新的消费C均衡点变为CB,均衡消费C上升。所以降低成本不仅可以降低价格水平,还可以增加有效消费C。通过降低成本,可以提高消费C,如日本企业实施的精益生产方式,就可以达到降低成本,进而增加消费C的目的。



2)价值B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消费提高


均衡点为E点,对应的均衡价格水平为PE,均衡消费CCE。当价值(消费者利益)从B下降到B1时,新的均衡水平价格变为PA,价格水平下降;新的消费C均衡点变为CA,均衡消费C下降。当价值从B上升到B2时,新的均衡水平价格变为PB,价格水平上升;新的消费C均衡点变为CB,均衡消费C上升。所以增加商品价值(消费者利益)不仅可以降低价格水平,还可以增加有效消费C。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使德国的产品质量较高,所获得的消费C也较高。



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中,新的投资创造了新的需求,投资者进行购买,创造了第一轮的需求,第一轮需求的供给者获得货币收入,按照边际消费倾向进行消费,创造了第二轮需求,第二轮的供给者获得第一轮的货币收入,产生第三轮的需求,从而产生了数倍于投资的需求B。市场中的总需求增加,导致消费者利益B增加,进而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消费C增加。而在经济预期不好的时候,消费者会降低自己的需求,从而导致第一轮的需求下降,第一轮的供给者获得的收入减少,开始降低自己的需求,导致第二轮的需求下降,直到产生数倍于第一轮的需求下降。需求的下降导致消费者利益B的降低,从而导致价格水平下降,总消费降低。在凯恩斯的通论中,他假设价格水平不变,是存在逻辑谬误的,有效需求增加时,价格水平必然增加。在凯恩斯的分析中,投资导致有效需求C增加,由于C=PQ,他假设价格水平不变,那么Q=C/P必然增加,所以逻辑上可以无限的通过投资来增加有效需求,即增加购买量Q=C/P。但是当需求增加时,消费者利益B和价格水平P均是增加的,Q=K(B-P)是否增加是不一定的,因为ΔQ=K(ΔB-ΔP),消费者利益的增加量ΔB与价格增量ΔP不一定大于0。当新产生的投资所导致的只是消费C的增加,而消费数量Q没有增加时,人民的只是名义上的消费增加了,实际上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增加,不断产生的新投资所追求的消费额增加就变成了数字游戏了。消费的数字增加,生活水平未提高,甚至下降。


==================
zounghy 注:帮楼主的这个帖子做下汇总(原贴分了五个单独的帖子,我帮楼主做个链接,防止分散不好找)
经济学金字塔(2)
经济学金字塔(3)
经济学金字塔(4)
经济学金字塔(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3-30 22:11:09
xiexielouzhu 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30 22:13:29
欢迎继续,楼主辛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30 23:12:58
楼主的模型过于混乱,其实ZF和进出口市场是以市场主体来分类的,而商品商品和货币市场则是以市场客体来分类的,他们并不是同一层次的市场。即便是ZF市场、进出口市场他们同样也是商品或货币市场,影响的同样是商品或货币市场。

在一方面,如果说进出口市场只是商品或货币市场的范围扩大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ZF市场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如果从商品购买或货币的ZF采购上来讲似乎看不出多大差别。但他的功能不同,我们讲的是市场均衡,其实就是供需均衡,而ZF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一是调整市场失衡,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等。这才是ZF的经济功能所在。而不是什么均衡。ZF不一定需要均衡,但一定要市场均衡。这就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来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30 23:16: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30 23:18:24
不明觉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