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叫建筑产业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以及模数化、工厂化的部品生产,实现建筑构部件的通用化和现场施工的装配化、机械化。
  所谓建筑产业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叫建筑产业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以及模数化、工厂化的部品生产,实现建筑构部件的通用化和现场施工的装配化、机械化。建筑产业化是指整个建筑产业链的产业化,把建筑工业化向前端的产品开发、下游的建筑材料、建筑能源甚至建筑产品的销售延伸,是整个建筑行业在产业链条内资源的更优化配置。如果说建筑工业化更强调技术的主导作用,建筑产业化则增加了技术与经济和市场的结合,发展建筑产业化是建筑生产方式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根本转变,是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和发展方向。
        建筑产业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连接成完整一体的产业链,实现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工程的效率、效力和质量。建筑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范畴非常广泛,涉及技术、经济、管理全方位,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住房城乡建设发展的一个总体目标。
 
        以建筑工业化为突破口
 
        建筑产业化的内涵丰富,内容及范畴也非常广泛,很多方面是建筑领域不可以涉及的,例如冶金、化工、建材及金融等。因此从建设领域抓建筑产业化,还是要从建筑工业化入手,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同时建筑工业化又是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内容。
 
        建筑产业化推行之必然
 
        传统现场施工建造模式下的建筑业与社会的发展逐渐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现场施工条件差、管理难度大、资源消耗大。建筑工人露天施工条件差,并且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钢材、混凝土、木材等建筑材料浪费严重。为防止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等问题,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2)人工成本逐年增大。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淡出,建筑工人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建筑业发展的时代需求。熟练和半熟练技术工人越来越缺乏,“用工荒”的出现导致工人工资大幅提高,人员流动性大,迫使工程成本增大。(3)工程项目竣工后,后期的维护、保修的工程量大。(4)北方地区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低。由于受到气候条件限制,一年里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可以施工作业。因此,这些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和探索如何改变传统施工方法,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施工环境,避免安全事故,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经济效益。
        推行建筑产业化具有诸多优点:一是节省资源。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他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二是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建筑品质。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三是集约增效,利于企业“走出去”。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技术集成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能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四是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达国家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原有的缺陷,为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建筑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此,国内一些开发商和施工企业正积极探索采用国外的新型工业化技术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变化,满足建筑产业化的需要。政府也因势力推,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助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环境保护与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筑产业化作为建筑工业化的更大外延,更是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