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产品可分为二大类,一是实物产品,二是金融产品,两类产品分别积累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以收入作为观测起始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呈“收入-产品-资产-收入”的循环,整个经济循环可分实物循环和金融循环。实物循环是进行实物产品生产,满足消费、投资需求的循环,它由居民、厂商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构成。金融循环是进行金融产品生产、积累,实现储蓄-投资转化的循环,它由金融机构、投资/投机者和储蓄市场、投资市场组成。
从微观看,大多数居民是通过人力资产禀赋进入实物循环,厂商通过募集的资本参与实物循环,对于金融产品,如剔除复杂的表象,金融机构所从事的是一个生产金融产品、积累金融资产的过程,将货币融通需求加工成产品予以出售,同样构成一个“收入-产品-资产-收入”的循环。
社会资产由货币、人力资产、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四部分组成,货币虽然不能带来收入,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为人们对其他资产选择提供机会和流动性,从宏观看,收入购买产品,产品积累资产,资产形成收入。人们总是按照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原则将资产总量作最大化的扩张,这种扩张最终会在资产边际收益为零时达到平衡。由于资产收益不确定,人们会通过产品的买卖来调整自身拥有的资产总量与结构,当资产收入大于其成本时,购入产品,扩张资产,反之,出售产品,压缩资产;当金融资产收益大于实物资产时,增加金融资产(减少实物资产)份额,反之,减少金融资产(增加实物资产)份额,如此不间断、反复扩张、压缩和调整,最终,在资产与收入之间形成一相对稳定的倍数关系,这种倍数关系最终在宏观上表现为货币供给量对社会总资产的乘数。
实物循环是整个经济的价值创造核心,金融循环则是价值创造的“催化剂”,它们所构成的经济系统是有机的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健康(供需均衡、经济增长、就业充分等)、疾病(失业、通胀、产品过剩或短缺等)、垂危(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状态,一般情况下,健康时自由放任,疾病时则相机决择,垂危时改造系统。ZF所需要做的就是快速、系统地收集汇总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寻找一系列反映经济循环健康状况的指标,在遵循市场优先、价值侧重等原则的前提下,逐项开列针对某项、某些不健康指标的综合治理“药方”,确保经济呈递增式循环。
关键词:收入;资产;经济循环。
七、自然增长率
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会让人们在现在与将来之间作出选择,节制当前的消费,增加对未来的投资,这就会带来“有无节制意愿”及“有无承担能力”二个现实问题。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节制意愿主要是通过储蓄水平表现出来,但储蓄只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如片面地强调“储蓄=投资,储蓄率与增长率高度相关,储蓄率越高增长率就越高”,就会忽略了过度储蓄转化为投资所诱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胀、以及对现行的实物循环资源的挤占与冲击。从社会资源所能够承担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除储蓄外,还有赖于实物资产、人力资产和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所能承担增长速度的层面,即投资率等于其实物资产收益率时,投资活动才不会影响原有的供需水平,不会诱发通胀(投资率大于资产收益率)或紧缩(投资率小于资产收益率)。因此,自然增长率是一个经济体各市场主体愿意承受并且能够承担的增长速度,在这个速度上增长可能会带来结构性的价格调整,但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它由储蓄率和实物资产收益率共同决定,并且取值于储蓄率或实物资产收益率中相对较小的一方。即:
自然增长率=资产产量比*Min(储蓄率,实物资产收益率)
资产产量比=收入增量/资产增量
投资既属需求范畴,又能扩大供给,其变动幅度与资产收益率直接相关,从供给角度看,若资产收益率足诱导投资弥补资产损耗(重置投资),并且新净增加部正好与资产收益相当,那么这种收入转化投资是对产品产量、资产积累及收入是一种自然的“加速”。
zhongan100 发表于 2016-4-10 20:53
摘要社会产品可分为二大类,一是实物产品,二是金融产品,两类产品分别积累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以收入作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