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956 22
2009-05-11
有效需求定义是指商品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怎么理解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的意思.记得在微观经济学中并不提到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11 20:09:00

应该是将价格表示为总需求的函数时,该价格为总需求价格,这主要针对消费(个人消费以及生产厂商消费)。将价格表示为总供给的函数时,该价格为总供给价格,这主要针对厂商(个人消费以及生产厂商消费)。针对同一种商品,在均衡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解出价格,该价格即代表总需求价格,又代表总供给价格,其隐含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09:42:00
价格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应关系。需求在市场经济中的表现是一咱能力,需求是主观因素,根据人个喜好而定。但经济收入水平是客观的,表现为一种满足需求的能力。个人或社会需求量受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这种能力可以用钱、货币进行量化。根据市场经济运动规律运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也:需求=价值(价格水平)×商品量。由于价值、价格是需求能力与商品量的对应关系表示。在实践中价(值)格最易为量化,所以将需求与商品量对应关系的常规变化称为价值规律:表示为价值=需求/商品量,其中/有除法的基本含义,但更为准确地表达是需求与商品量的对应。
价值规律( 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1、需求一定时,价值与商品量呈反向变化。商品量越少价值越高,商品量越多,价值越低。需求一定时,商品量客观变化,引起了需求与商品量对应关系(价值、价格)的变化。需求与商品量的对应关系决定价格(价值)。
西经中的需求规律,由于缺乏对需求基本结构的认识,使得需求因素缺失,处于市场认识的盲目。所以,西经的需求规律只是一种现象描述,缺乏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由于盲人摸象将商品量表述成了需求量,并称为需求规律。事实上,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哪有需求规律可言?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丰收,粮价下跌;粮食减产,粮价上涨。原因是在需求(货币量、能力)一定的条件下,需求与粮食商品量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作用下,粮价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西经中需求规律,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学说。既不能认识、了解市场经济,也不能对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典型的现象学说和谬论。
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在任何对应点都均衡。任何总需求与总供给也没有两个价格之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21:28:00
以下是引用huizihuizi在2009-5-11 19:22:00的发言:有效需求定义是指商品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请先说说,这是哪本书中给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21:32:00
以下是引用龙之珠在2009-5-12 9:42:00的发言:但经济收入水平是客观的,表现为一种满足需求的能力。个人或社会需求量受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这种能力可以用钱、货币进行量化。

个人以为,这种说法之“盲人摸象”的程度也不低。

“个人收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把收入、需求割裂开去分析,更像“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本身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总有人认为自己才摸到了“全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21:37:00

补充一句:忽略了收入与需求的互动关系(这就是上面所谓的“割裂”),只谈一句“个人或社会需求量受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就打发了事,这样的说法,谁都可以廉价地说上一大堆,所能表述的东西又算“象”的哪部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