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正在负利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向储户的存款收取利息,这在过去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丹麦最早在2012年尝试负利率,欧洲央行在2014年步入负利率阵营,之后瑞士和瑞典也加入了进来。
在亚洲,日本央行今年1月份宣布实施负利率。匈牙利则在今年3月份成为第一个实施负利率的新兴市场国家。
在越来越多的央行加入负利率阵营,且负利率越走越低的背景下,《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本周探讨了负利率政策在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决策者和市场意味着什么?
很少有银行会把负利率转嫁到客户身上,但瑞士银行Alternative Bank Schweiz AG比较另类,决定向储户收取利息。
在邻近的德国,拥有长期债务的寿险公司已经感觉到了负利率的挤压。一些寿险公司需要超过5%的年收益率才能维持运营,令这样一个通常而言低风险的行业去追逐风险越来越高的资产。
在日本,负利率刺激日本40年期国债价格大幅上升,这种涨势通常只出现在委内瑞拉等新兴市场债券上。但就算是日本国债,投资者也要承担一种新的风险——期限。
在美国,经济学家、银行家们正在评估这一充满争议的政策能否奏效。美国经济正在为加息而不是降息做准备,然而,就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也在调研,如果经济出现另一轮衰退,负利率是否有用。
从全球来看,负利率政策及其其影响似乎将继续存在,不管你喜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