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思维、认识,没有产生实际危害;如有不和谐,请版主动动手指头灭掉,谢谢先;谢绝跨省、谢绝人身追究!当然更希望能有不同意见的提出,让我受教!当然也希望有相同认识的人补充,谢谢支持!
《资本论》的核心是提出了“剩余价值”——实际人类到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了“剩余价值”(一个人产出财富大于其消耗财富,并且叫剩余财富更合适);对于剩余财富的分配,才产生了后来的各种社会制度。
然后再假设“人可以利他主导”(既在一定程度上损失自己的利益)——实际上“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能不以生物本能为主导?这方面我还是相信管仲的观点。
再假设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财富可以无限量供应(如果没有稀缺性,财富还叫财富?有稀缺性,还叫做可以无限量供应?)。我本以为,这是常识!财富极大丰富,就意味着没有多少稀缺性;没有稀缺性的东西,还叫财富?就如当年拿破仑拿个铝碗炫耀,慈禧60大寿搞个玻璃黄鹤楼,都是为了炫耀财富!现在还有谁拿这些东西当财富炫耀?财富极大丰富的逻辑建立,就是财富种类不会增加,或者说人的需求(欲望)是停滞的;才有可能实现!而人的欲望停滞,个人觉得比让地球逆转更难!
然后忽略人自身的不同、分工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既假设人如同款同质量的“机器”,完全无视自然存在的各种不平等——如果自然各方面都是平等或接近平等,那么就是死物),并由此产生的竞争(当时《物种起源》已经出来,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读懂);现实情况就是人人(含生物)都是追求,不平等中的上端!根本不是追求所谓的,特别是狭隘的“平等”(平均)!
而现实中,共产共有的社会,能存在的条件基本就是——没有财富(或者说剩余财富)!故在社会极度贫困,社会整体生产的财富被及时消费后没有什么剩余,如果财富分配不平等,就会或可能饿死很多人的时候;作为大多数的“穷”人(基本没有剩余财富的真正的“无产”者),自然支持平均化(狭隘的“平等”);然后“马列主义”才可能盛行!
当然老马还假设了——人都是自觉自愿的“热爱劳动”!而实际的事物(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特性是——保持惯性并趋于惰性!这已经不是反人性了,而是反物性!怎么可能?现实中,这个要靠竞争来对冲!当然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岂止是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本!
当然“马列主义”的出发点:只是建立在,人类的目标只是为了生存,人产生的社会行为可能!而现在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为了存在度或感(可以简化为:认同)——这是因为社会共产(高度的分工合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个人的存在度下降;个人不再为生存物资纠缠的时候,产生的新“需求”(品牌的价值就源于此);在认同这种需求下(刷存在感,追求不同),怎么玩共产共有(放弃个人的存在感,追求相同)?
退回来说,人是追求相同的,但是是和不平等中的上端相同;而不是和占绝大多数的中端甚至是下端(社会分化严重时出现,当然也是社会可能洗牌的时候)相同!而本来属于上端的人,肯定是怕平等(或相同)的,他们会继续向上爬!而合力的结果就是社会的发展或者说进步!
你设定的规则,在你的思维里运行而已!当然很多“主义”就是这么来的,而一个“主义”被大家热谈,甚至实践的时候,通常是人头滚滚的时候,基本没有例外!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红色是主色,口号是“革命”;不过我不喜欢革命,不觉得这是个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