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43 2
2016-05-02
《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揭示劳动价值量概念成因的分析过程

    人通过劳动解决生存问题,人解决一切矛盾的行为都要通过人的劳动实现。劳动价值量的概念产生于人解决矛盾行为对劳动量价值的承认过程之中。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是对人解决矛盾的劳动行为进行定性分析,产生劳动行为的定义。

    “人消耗体能的行为不一定都是劳动行为,如锻炼身体的行为、做游戏的行为等。人消耗体能的行为只有在以解决生存矛盾及其相关矛盾为目的时,才能够称之为劳动行为,如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行为、研究技术的行为、搬运商品的行为、生产产品的行为、安装设备的行为、学习技术的行为、维护安全的行为等等。”

    其次是对劳动行为消耗的体能进行定量分析,产生劳动量的概念。

    “儿童、老人与青壮年之间的体能素质差异很大。体能素质的大小可以通过可持续阅读与思维时间、可持续俯卧撑次数、可持续引体向上次数、弹跳高度及可持续次数、短跑速度、长跑速度等参量来衡量。单个人单位劳动时间消耗的体能称为劳动能耗单位,劳动能耗单位可以作为劳动行为体能消耗量的计量单位。如果劳动能耗单位是指单个人劳动一小时消耗的体能,劳动行为的体能消耗量就可以表示为计时工数量或工时数;如果劳动能耗单位是指单个人一天劳动八小时消耗的体能,劳动行为的体能消耗量就可以表示为计日工数量或工作日数。计时工数、计日工数是用劳动时间衡量的劳动行为体能消耗量,称为劳动量。不同种类劳动行为的劳动能耗单位存在差异,因而每种劳动行为的劳动量应当用工种来定义,称为工种劳动量,表述为某工种计时工数量、某工种计日工数量等。”

    “劳动行为的体能消耗量也可以用单个人获取单位劳动成果消耗的体能为单位计量,表示为计件工数量,通常也称为劳动量。用劳动成果衡量劳动行为体能消耗量的计量方法主要在劳动成果比较标准且易于计量时使用,但这一计量方法并不准确,因为对熟练工与非熟练工来说,同样的计件工数所消耗的体能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劳动量用计件工表示的方法不准确,且使用范围有限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本文所使用的劳动量概念都是指用劳动时间衡量的劳动行为体能消耗量,用计日工数或计时工数表示。”

    其三是对劳动成果进行定量分析,产生劳动成果达标系数与劳动成果量的概念。

    人解决矛盾行为的成本包含消耗的劳动量及各种物质资料,而劳动行为的成本仅仅是消耗的劳动量。劳动成果要求标准可以用各目标参量增加值要求标准的集合来表示。劳动行为各目标参量增加值达标系数的最小值反映劳动的成效,称为劳动成果达标系数。

    劳动成果用单位劳动成果要求标准计量,表示为劳动成果量,劳动成果量是以标准劳动成果为单位表示的标准劳动成果数量,劳动成果量=劳动成果数量×劳动成果达标系数=标准劳动成果数量。

    其四是对劳动技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产生劳动力、劳动力达标系数与劳动量质量系数、劳动强度的概念。

    劳动行为的方式、方法称为劳动技术。劳动技术的效能直接表现为单个人消耗单位劳动时间体能获取的劳动成果量,我们称为劳动力。由于劳动量是用单个人单位劳动时间消耗的体能为单位计量的体能消耗量,因此,劳动力可以直接表示为单位劳动量获取的劳动成果量。劳动技术决定劳动力的大小,如,石器时代、铁器时代与机器工业时代分别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挖水沟,劳动力因劳动方式的不同而相差数十倍、数百倍。不同劳动方式的劳动行为具有不同性质的劳动力,每种劳动行为的劳动力可用工种名称定义,称为工种劳动力。

    劳动力与劳动力要求标准的比值是劳动力达标系数,也可称为劳动量有用系数。劳动力达标系数=劳动力÷需求劳动力。

    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符合要求标准的程度称为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直接反映劳动者体能素质的情况,因而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可以反映劳动者体能符合要求标准的达标程度。劳动力达标系数与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之积综合反映劳动者劳动素质的质与量达标情况,称为劳动量质量系数。劳动量质量系数与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之积是劳动者在行为过程中投入的标准劳动时间。

    单位劳动时间投入的劳动量称为劳动强度,劳动强度主要反映单位劳动时间参与劳动的人数。劳动强度与劳动量质量系数之积是用劳动者劳动素质要求标准衡量的劳动强度,称为标准劳动强度,表示为标准劳动人数。

    其五是对劳动能量进行分析,产生标准劳动量、社会劳动量、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行为功能系数、劳动行为功能能量等概念。

    劳动力与劳动量拥有量之积是预期可实现的劳动成果量,称为劳动能量。劳动力达标系数反映劳动量的功能大小,劳动力达标系数与劳动量拥有量之积可称为劳动量功能能量,劳动量功能能量是用标准劳动力计量的劳动能量,表示为标准劳动量,含义是标准劳动时间拥有量。

    若社会统一规定各工种劳动力的要求标准,并将工种劳动力与工种劳动力社会要求标准的比值定义为工种劳动力社会达标系数,则工种劳动力社会达标系数与工种劳动量拥有量之积是工种劳动量社会功能能量。工种劳动量社会功能能量是用工种劳动力社会要求标准计量的劳动能量,表示为工种社会劳动量,其含义是工种社会标准劳动时间拥有量。

    劳动行为能力是单位劳动行为时间获取的劳动成果量。劳动行为能力与劳动可持续时间之积是劳动行为能量,劳动行为能量=劳动能量。劳动行为能力与需求劳动行为能力的比值是劳动行为功能系数,劳动行为功能系数=劳动行为能力÷需求劳动行为能力=(劳动力×劳动量/行为时间)÷(需求劳动力×劳动量/行为时间)=劳动力达标系数。

    劳动行为功能系数与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之积是劳动行为功能能量,劳动行为功能能量是用劳动行为能力要求标准计量的劳动能量,具体表现为标准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劳动行为功能系数与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之积是劳动行为质量系数。劳动行为质量系数=劳动行为功能系数×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劳动力达标系数×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劳动量质量系数。

    其六是对劳动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产生劳动量需求系数、劳动量价值量的概念。

    某时段某工种标准劳动量预期需求量与预期拥有量的比值反映该时段该工种标准劳动量的需求程度,体现劳动量的重要性存在程度,这里称为工种劳动量需求系数。劳动量的有用性表现为劳动量质量系数,劳动量质量系数与劳动量需求系数之积是劳动量的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体现劳动量的价值大小,称为劳动量价值系数。劳动量价值系数与劳动量之积反映劳动量的财富大小,称为劳动量价值量。劳动量价值量=劳动量价值系数×劳动量=劳动量质量系数×劳动量需求系数×劳动量。

    其七是劳动成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产生劳动行为价值系数、劳动行为价值量的概念。

    某时段劳动成果量预期需求量与劳动成果量预期拥有量的比值反映该时段劳动成果的重要性,称为某时段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行为的有用性表现为劳动行为质量系数,劳动行为的重要性表现为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二者之积体现劳动行为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称为劳动行为价值系数。劳动行为价值系数与劳动行为时间之积反映劳动行为价值的实现程度,体现劳动行为时间的财富大小,可称为劳动行为价值量。劳动行为价值量=劳动行为价值系数×劳动行为时间=劳动行为质量系数×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行为时间。

    最后是对劳动量价值被劳动行为价值承认的情况进行分析,产生劳动价值量的概念。

    劳动量价值系数与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反映劳动量价值被劳动行为实现的程度,体现劳动量价值被承认情况,是反映劳动量的消费价值大小的参量,称为劳动量消费价值系数。劳动量消费价值系数=劳动量价值系数×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量质量系数×劳动量需求系数×劳动成果需求系数。

    由于劳动量的消费价值体现了劳动量价值与劳动行为价值的统一,因而劳动量消费价值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劳动价值,劳动量消费价值系数可直接称为劳动价值系数。劳动价值系数与劳动量之积反映劳动量消费价值的存在程度,体现劳动量的财富承认程度,称为劳动价值量。公式表示为:

    劳动价值量=劳动价值系数×劳动量=劳动量价值量×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量需求系数×劳动量质量系数×劳动量=劳动行为价值系数×劳动量需求系数×劳动量=劳动量价值系数×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量。

    以上整个分析过程是对劳动行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逻辑发展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2 19:46:32
   
    这里摘录书中二段关于财富的内容:


    下面进一步分析财富存在的质与量问题。

    财富帮助人解决矛盾的功用与效能称为功能。功能的存在状况可以用财富各功能参量符合解决矛盾要求标准的达标系数的集合表示。各功能参量达标系数的最小值反映财富功能的整体成效,这里定义为功能系数或有用系数,用以反映财富特定用途的功能大小。功能系数=min{各功能参量达标系数}。功能系数小于1,就说明功能不达标,对解决矛盾没有用。

    物体形式的财富具有使用寿命,使用寿命可用财富功能的可持续使用次数或时间表示。财富功能的使用寿命与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使用寿命达标系数。财富的功能系数与使用寿命达标系数之积反映财富功能的质量情况,可称为财富功能质量系数。

    例如,水泵的主要功能参量有额定扬程a、额定流量b,相关性能参量有额定功率c、重量d、体积e、耐腐蚀度f、额定使用寿命g等,若解决矛盾行为对水泵功能各参量的要求标准是扬程A、流量B、功率C、重量D、体积E、耐腐蚀度F,额定使用寿命G,则水泵的功能系数=min{a/A,b/B,c/C,d/D,e/E,f/F};水泵的使用寿命达标系数=g/G;水泵的财富功能质量系数=功能系数×使用寿命达标系数=min{a/A,b/B,c/C,d/D,e/E,f/F}×(g/G)

    功能是财富的根本属性。财富的大小可以用社会规定的功能参量要求标准来衡量。不同财富因为功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参量社会衡量标准。财富拥有量用社会规定的功能参量要求标准来衡量就表示为社会标准财富量。假设,Q量某财富的功能参量为{a、b、c、d、e},使用寿命为s,社会规定该类财富的功能参量社会衡量标准为{A、B、C、D、E},使用寿命为S,则Q量该财富的社会标准财富量=Q×该财富功能社会质量系数=Q×min{a/A,b/B,c/C,d/D,e/E,f/F}×(s/S)。再如,我拥有Q吨燃油,总热量为K千卡,用标准煤(7千卡/千克)来衡量Q吨燃油的社会财富大小,则Q吨燃油的社会标准财富量=(K÷7)千克标准煤。

    当今社会一般用型号规格来规定商品功能参量及使用寿命的要求标准,用型号规格定义的商品称为标准商品。商品可以直接用标准商品规定的要求标准衡量其财富量大小,Q量商品财富量=(Q×商品功能标准质量系数)个标准商品。

    分析到这一步已经很清楚,财富的质与量是用解决矛盾行为对功能参量与使用寿命的要求标准来衡量的。解决矛盾行为不仅产生了财富,同时还产生了衡量财富大小的质与量要求标准。

    现在开始分析财富的重要性问题(即财富价值的形成原理)。

    假设解决矛盾行为的资本要素需求构成是{A1,A2,A3,…,An},解决矛盾行为需要时间,若在需求时间段对各资本要素的预期需求量是{a1,a2,a3,…,an},各资本要素的预期拥有量是{B1,B2,B3,…,Bn},则各资本要素的重要性可以用集合{a1/B1,a2/B2,a3/B3,…,an/Bn}表示。

    在需求时间段内,资本要素的预期需求量与预期拥有量的比值可称为需求系数,其反映该资本要素的存在情况对解决矛盾行为的重要性。在栽培与饲养野生动植物的自主生产活动中,一些资本要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都由大自然提供,供应量远远超过需求量,其需求系数近似为0。一些资本要素如生产工具要靠人工制造,有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情况,在供不应求时其需求系数会大于1。

    供不应求的资本要素称为短缺类资本要素,短缺类资本要素的供应决定解决矛盾行为能否完成,其需求系数一般较高。资本要素的财富拥有量与需求系数之积反映该资本要素的财富存在被解决矛盾行为承认的情况,财富存在被承认量=资本要素的财富存在数量×财富功能质量系数×需求系数=资本要素财富拥有量×需求系数。

    财富功能质量系数反映财富的有用性大小,需求系数反映财富存在的重要性大小,财富功能质量系数与需求系数之积综合反映财富有用性与重要性的存在情况,体现着财富帮助人解决矛盾的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因而定义为价值系数。

    价值系数反映财富的价值大小,财富存在数量与财富价值系数之积可称为财富价值量。财富价值量就是财富存在被解决矛盾行为承认的量。财富存在被承认量=财富存在数量×财富功能质量系数×需求系数=财富存在数量×财富价值系数=财富价值量

    显然,需求系数近似为0的资本要素的财富价值也近似为0,这意味着其存在对解决矛盾行为不重要,或者说解决矛盾行为对其存在不重视。解决矛盾行为各资本要素需求量与其价值系数之积的集合反映解决矛盾行为的资本价值构成情况。资本价值构成={a1×A1价值系数,a2×A2价值系数,a3×A3价值系数,…,an×An价值系数}。

    作为行为成果的产品同样也具有价值。解决矛盾行为对行为成果(产品)有着明确的功能参量要求标准和使用寿命要求标准,这直接决定产品的财富功能质量系数。某时段的产品预期需求量与产品预期拥有量的比值是产品需求系数,其反映产品的存在重要性情况。产品功能质量系数与产品需求系数之积是产品的价值系数,其反映产品的价值大小。产品产量与产品价值系数之积是产品价值量。解决矛盾行为获取的财富可以用各产品价值量的集合表示。

    本书认为价值是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价值系数是综合反映财富存在的有用性与重要性大小的系数,财富价值量是财富存在被承认的量。资本要素的价值大小由解决矛盾行为对资本要素的功能参量要求标准及其供求情况来决定。因而,财富的价值产生于解决矛盾行为对财富功能的质量与数量的要求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 19:49:13
摘录书中关于行为能量的分析

    人解决矛盾的行为有着明确的目标,人们根据目标的要求标准确定行为能力与行为时间等行为参量的要求标准。采用不同行为方式产生的行为能力及资源消耗单位等行为参量的大小各不相同。人们根据行为能力要求标准、资源拥有情况和行为时间要求标准来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一旦选定,就明确了资源消耗单位和行为能力等行为参量的具体大小,从而能够依据时间要求标准预测各种消费资源的需求量,并根据行为技术要求标准确定掌握技术的需求程度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的要求标准,最后根据这些要求标准考虑环境的影响,确定环境相关影响要素各参量的要求标准。

    对解决矛盾行为的定量分析主要是用这些要求标准对行为参量及资本要素进行定量化。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为解决矿井排水问题,我不得不对矿井排水系统进行改造。矿井排水系统的功能参量主要是流量、扬程、排水能耗、故障率、可持续运行时间、保养难度、操作难度等等,其中流量、扬程和可持续运行时间是直接影响排水问题能否解决的主要功能参量,其余是次要功能参量。在主要功能参量不达标的情况下,我就要考虑改造旧的排水系统。改造排水系统还需要考虑排水系统建成后的运行成本与消费资源的供应能力,这就要在主要功能参量达标的基础上,保证排水系统的排水能耗、故障率、使用寿命、保养难度、操作难度等次要功能参量的达标。

    如果在改造排水系统之前,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为{a,b,c,d,e},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要求标准为{A,B,C,D,E},那么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达标系数是{a/A,b/B,c/C,d/D,e/E}。改造排水系统的目标是建立完全符合要求标准的排水系统,标准排水系统的各功能参量达标系数均为1。假设改造后的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为{a1,b1,c1,d1,e1},那么,改造后的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达标系数是{a1/A,b1/B,c1/C,d1/D,e1/E},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达标系数增加值是{(a1-a)/A,(b1-b)/B,(c1-c)/C,(d1-d)/D,(e1-e)/E},而要求的增加值是{(A-a)/A,(B-b)/B,(C-c)/C,(D-d)/D,(E-e)/E},因此,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达标系数增加值的达标情况是{(a1-a)/(A-a),(b1-b)/(B-b),(c1-c)/(C-c)},(d1-d)/(D-d),(e1-e)/(E-e)}。这个集合实质是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增加值达标系数的集合。

    改造排水系统的行为成果可以表示为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增加值的集合。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增加值达标系数的集合是用改造排水系统的行为成果要求标准衡量的行为成果,反映改造排水系统的行为成效。由于解决排水问题的行为是系统行为,排水系统各功能参量增加值达标系数的最小值体现行为成果的达标情况,反映改造排水系统行为的整体成效,这里定义为改造排水系统行为成果达标系数。改造排水系统行为成果达标系数=min{(a1-a)/(A-a),(b1-b)/(B-b),(c1-c)/(C-c)},(d1-d)/(D-d),(e1-e)/(E-e)}。

    这个例子主要说明行为成果定量化过程。在例中,行为成果的要求标准是用行为成果各参量增加值要求标准的集合表示。按照系统理论,行为成果各参量增加值达标系数的最小值决定行为的整体功效,因此,行为成果达标系数可以用行为成果各参量增加值达标系数的最小值表示。行为成果达标系数与行为成果数量之积是标准行为成果数量,这里定义为行为成果量。系统行为的行为成果可以有多种,若行为成果有A1至An种,则系统行为的行为成果量可以表示为{A1行为成果量,A2行为成果量 ,… ,An行为成果量}。

    单位行为时间产生的行为成果量称为行为能力。行为能力与行为能力要求标准的比值反映行为的有用情况,体现行为的功能大小,称为行为能力达标系数,也可称为行为功能系数或行为有用系数。

    解决矛盾行为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和各工种劳动量统称为消费资源,单位行为时间消耗各种消费资源的量的集合称为行为消耗能力或资源消耗单位,消费资源拥有量与资源消耗单位的比值是行为的可持续时间。若消费资源拥有量={A,B,C,D,E},资源消耗单位={a,b,c,d,e},则行为可持续时间= min{A/a,B/b,C/c,D/d,E/e}。

    行为能力与行为可持续时间之积是预期可以产生的行为成果量,称为行为能量。行为能量从整体上反映行为可以解决矛盾的能力与作用情况,是人拥有的一种财富。行为能量用标准行为能力衡量大小就称为行为功能能量,其含义是可持续标准行为时间。行为功能能量=行为能量÷标准行为能力=行为能力达标系数×行为可持续时间。

    衡量事物发生变化的参量是物理参量。解决矛盾行为使周边事物的物理参量发生变化的程度称为行为做功成果,行为做功成果可以用周边事物各物理参量增减量的集合表示。单位行为时间产生的行为做功成果称为行为做功能力,行为做功能力与行为可持续时间之积是预期可以产生的行为做功成果,称为行为做功能量。

    行为做功能量与行为能量是完全不同的二种能量。行为能量是解决矛盾的能量,行为做功能量是使周边事物发生变化的物理能量。解决矛盾是行为的目的,财富的特性是对人解决矛盾有帮助,若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行为做功能量和行为能量,答案只能是:行为能量是财富,行为做功能量不是财富。

    行为可持续时间与行为可持续时间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行为能力达标系数与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之积综合反映行为能量的质与量的达标程度,这里称为行为能量质量系数。行为能量质量系数=行为能力达标系数×行为可持续时间达标系数=行为能力达标系数×(行为可持续时间÷行为可持续时间要求标准)=行为能量÷行为能量要求标准。

    行为能量与行为能量质量系数之积是用行为能量的质与量要求标准为尺度衡量的行为能量,表示为标准行为能量。同样,行为功能能量与行为能量质量系数之积是用要求标准衡量的功能能量,表示标准行为功能能量。行为能量拥有量通常用标准行为能量表示。某时段行为能量拥有量通常称为有效行为能量。

    解决矛盾行为不仅有着时间和时限的要求标准,而且对标准行为能量的需求量也有着要求。由于矛盾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因而在解决矛盾的行为过程中,时间与时限的要求标准和行为能量需求量的要求标准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解决矛盾的需求时段内,对行为能量的需求应当用标准行为能量期初需求量与期间需求预期增减量之和表示,称为行为能量预期需求量。

    行为能量的拥有情况由解决行为能量供应矛盾的行为决定,在需求时段内,行为能量预期拥有量是标准行为能量期初拥有量与期间预期供应量之和。某时段行为能量的预期需求量与预期拥有量的比值体现行为能量的存在重要性大小,称为某时段行为能量需求系数。某时段行为能量需求系数=行为能量预期需求量÷行为能量预期拥有量=(行为能量预期需求量÷标准行为能力)÷(行为能量预期拥有量÷标准行为能力)=行为功能能量预期需求量÷行为功能能量预期拥有量。

    在行为可持续时间大于行为时间要求标准时,行为时间要求标准是有效行为时间;在行为可持续时间小于行为时间要求标准时,行为可持续时间是有效行为时间。有效行为时间与行为时间要求标准的比值是行为有效时间达标系数。行为能力与行为有效时间之积等于有效行为能量。有效行为能量与行为能力要求标准的比值是有效行为功能能量。行为能力达标系数与行为有效时间达标系数之积反映行为能力达标的质量情况,称为行为质量系数。行为质量系数=行为能力达标系数×有效行为时间达标系数=行为能力达标系数×(有效行为时间÷需求的标准行为时间)=有效行为能量÷行为能量需求量

    行为能量需求量与有效行为能量之差是行为能量净需求量。解决矛盾的行为只在行为能力达标系数≥1,且行为能量净需求量≤0时,才能够解决矛盾。

    在行为能力达标系数<1时,行为不具有解决矛盾的能力,这时只能改进解决矛盾的行为方式、方法,通过提高行为能力来解决问题。在行为能力达标系数>1,且行为能量净需求量>0时,可以通过改进行为方式和供应消费资源二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一时段不同个人(或不同时段同一个人)对相同行为能量的需求量或拥有量往往存在差异,因而相同行为能量在同一时段对不同人(或在不同时段对同一个人)而言往往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行为质量系数反映某时段行为能量在质与量上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体现行为有用性的存在程度,行为能量的需求系数反映某时段行为能量的需求程度,体现行为能量的重要性大小。行为质量系数与行为能量需求系数之积体现行为能量满足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反映行为能量的价值大小,这里称为行为能量价值系数。

    行为能量价值系数是综合反映行为能量在质量上有用程度和数量上重要程度的参量,是衡量行为能量财富大小的参量。行为能量价值系数与行为能量之积是反映行为能量财富大小的量,称为行为能量价值量,公式表示为:行为能量价值量=行为能量×行为能量价值系数=行为能量×行为质量系数×行为能量需求系数=标准行为能量×行为能量需求系数。

    我们衡量事物有无“价值”的依据主要是看它在使用质量上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和在数量上满足需要的程度,而使用质量要求标准和数量需求程度是根据解决矛盾的目标要求确定,这是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的尺度,所以,不同的行为目标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尺度,这是同一物品在不同目标的行为中具有不同价值的原因所在。

    如果社会统一规定某种行为的行为能力社会要求标准和可持续时间社会要求标准,那么该种行为的行为能量可以用社会尺度来衡量,称为社会行为能量,社会行为能量=行为能量×行为能量社会质量系数=行为能量×行为能力社会达标系数×行为可持续时间社会达标系数。

    某时段某行为的社会行为能量预期需求量与预期拥有量的比值是该行为能量的社会需求系数。行为能量社会质量系数与行为能量社会需求系数之积是该行为能量的社会价值系数。行为能量社会价值系数与行为能量之积反映行为能量的社会财富大小,称为行为能量社会价值量。

    某时段行为成果预期需求量与行为成果预期拥有量的比值反映该时段行为成果的重要性,称为行为成果需求系数。行为的有用性表现为行为质量系数,行为的重要性表现为行为成果需求系数,二者之积体现行为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称为行为价值系数。行为价值系数=行为质量系数×行为成果需求系数。

    行为价值系数与行为时间之积反映行为价值的实现程度,体现行为时间的财富大小,称为行为价值量。行为价值量=行为价值系数×行为时间=行为质量系数×行为成果需求系数×行为时间。

    行为能量价值系数反映行为能量的有用性与重要性,行为成果需求系数反映行为的重要性,行为能量价值系数与行为成果需求系数之积反映行为能量价值被解决矛盾行为承认的程度,体现行为能量价值与行为价值的统一,这里称为行为能量消费价值系数。行为能量消费价值系数=行为能量价值系数×行为成果需求系数=行为质量系数×行为能量需求系数×行为成果需求系数=行为价值系数×行为能量需求系数。

    行为能量消费价值系数与行为能量之积反映行为能量消费价值的存在程度,体现行为能量的财富被承认程度,称为行为能量消费价值量。公式表示为:行为能量消费价值量=行为能量消费价值系数×行为能量=行为能量价值量×行为成果需求系数。

    以上是从整体上对解决矛盾行为进行定量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