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5-19 12:31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不论是一个银行还是整个银行体系,一笔资金在贷款、准备金和存款之间总是平衡的,即存款 = 贷款+准备金恒成立。银行是不可能靠存款创造出倍数的货币的,货币是多少就是多少;要说创造倍数的话,也只能在这三者之间“创造”。
这个恒等式,就是抽象了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平衡式。
贷款+准备金,即金融机构的资产,贷款表示向公众的贷款,准备金表示向央行的贷款。
存款,金融机构的负债。
其实楼主强调的问题很简单:不认可存款(更一般地,金融机构的负债)中有可以充当货币的部分,或者说,不认可金融机构的负债计入货币口径。
在时刻t,某一货币口径,恰恰有一大部分就是金融机构在此时刻的某些负债的余额。
为什么这些负债对应了货币口径?因为这些负债
对应了公众持有的资产(公众对金融机构的索取权)。
本来,“货币”的意义应该是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部分,但是,在统计操作中,统计每个人的资产实在复杂,因此,在统计公众持有的“货币”这种资产时,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统计,只统计金融机构的某些负债项目(的余额)。
(当然,要统计公众的所有资产,只从金融机构的负债出发,也是不可能的。然而,“货币”这种资产有其特殊性,因此从金融机构的负债出发,有可能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