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确立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策略 <br/>(一)要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 <br/>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实力、政府财力状况来确定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鉴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由于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增长对我国未来造成财力负担,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上应保持低水平。 </p><p>(二)要确定合理的各个保障项目的社会保障水平 <br/>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解决先于经济发展出现的老龄化问题,为实现 “两个确保”等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应该保持低水平。其中养老保险应逐渐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增加社会保险金的积累;社会救助应满足救助群体的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要考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因素,但是要避免高福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p><p>(三)优化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促进社会保障区域平衡我国的区域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高于农村的现象。而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尤其是农村,都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人口众多,需要社会保障的人口多,从社会公平的原则出发,社会保障资源应该向这些地区倾斜,以避免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的进一步拉大。</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