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人士,个人肤浅地认为王福重教授关于边际考虑这一篇值得商榷,其中边际效用递减是公理的说法和例证,以只能单向变化的特例,来证明边际效用递减,是不恰当的,不具备普遍性。
书中这一篇觉得不妥之处甚多:
1、用吃馒头例子证明边际效用递减是公理,太片面!
因为吃之前,己经是处于极端,只能单向变化。越吃越饱,馒头的边际效用自然是递减。
这是特例不具备普遍性。
2、五袋粮食用途例子,与吃馒头完全一样。片面!!
3、一亩地,一个人,足够,产量开始就达上限了。
与前二例,还是一样,片面!!!
二人三人,就是一万人,也只是一亩地的产量。
人数增加,产量不会增加。
因为一亩地太少,一个人产量就己经最大。
地的边际产量不变=0
人的边际效用递减
4、另外,一亩地边际产量不变,等于0呢?就算不为0,为1斤2斤,地球人都来种,一亩地也就几十到一百来亿斤,能满足十四亿天朝人民需求吗?
显然不能。
5、该例子中还有几处欠妥之处。
比如:一万人种一亩地产量为0,因为地被踩平了。
种地不是阅兵,庄稼有间隔空间可以踩,正常人不会踩庄稼。再说一万人种地也不用一起上吧,可以轮班。
王教授例举的都是单向变化的例子,有点以偏概全。
个人认为:
1、为什么不以百亩千亩等更多,来分析人数与产量关系?而且百亩千亩…,包含了一亩。
这样人数与边际产量的关系才具有普遍性。
随着人数增加,边际产量先增加后减少。
2、就算吃馒头好了,在极饿时,吃一个远远不够,难道不会激发对馒头更大的渴望吗?这样馒头的边际效用也有先上升的过程。
3、或者以一工厂举例分析:
1、一人做所有环节,没有分工,效率极低。
2、人数增加,分工越细,产量迅速增加。
3、当人达某一数量,最优化,效用最高。
4、人数超过所需,开始低效冗余。
这是一个边际效用先递增后递减的过程。
边际效用的规律,与赋税原理,和佃农理论,
其实是一样的。
何来边际效用递减是公理?
如有考虑欠妥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