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603 0
2016-07-09
2016年4月17日晚CCTV2《对话》栏目“改变世界的中国生意”节目中,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说:“在美国比在中国,白领的工资是3倍,蓝领的工资是8倍,但天然气的价格是中国的1/5,电价是1/2,运输成本是1/2,其他材料都比在中国便宜。他在美国建了厂。福耀玻璃现在是世界汽车玻璃生产厂中的老大。其他还有资格参与汽车玻璃竞标的生产厂,还有5个。可这5个厂的利润总和,都没有福耀玻璃多。 ” 为什么我国还有一些人鼓吹“我国工人工资高,使我国失去了产品竞争力”呢?我不知道这些人如何分析的,只能说这是偏面之见。

ln0 网友说:“不是工资高,而是生产成本高。其中包括了工资、折旧和税费,是税费太高,抬高了生产成本。说工资高是偷换”,不错,进一步说是由于生产成本高体现效率即平均劳动生产力低,尤其是价值率低[价值率=商品价值/生产成本(生产资料价值+税费+劳动工资)],即创造单位商品使用价值的成本价值高,把生产成本价值归之于工资高是某此利益群体掩盖税费、生产资料等成本价值等占多头的偷换摡念,好借机为此长彼(工资)消(降低)找理由而己!作为企业总成本费用即使不变,但其包含的电价、税费等比竞争国的平均生产成本比例高,那么,本国的劳动力价值成本(工资)自然而然就被压缩,这就是说雇佣工人受到的工资报酬压挤来之两方面,一是由于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折算体现的社会价值低而映射相符的工资不高,而致命的是来之国营企业生产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即组成劳动价值的生产成本高,因此,收入剩余或盈余(工资一生活剩余)自然所存无几,这就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以,国家贫富差距拉大是必然的,大多数雇佣工人拿那点工资如何去消费日益膨涨的物价?反之,一个国家没有足够多支付能力的消费群体,又如何来购买或充分消费企业生产的商品?于是恶性循环产生,有些私企由于盲目生产和缺少国家扶持,在竞争中被淘汰了,而哪些掌据国家命脉生活必要商品生产的国企由于垄断和有人扶持还可以强撑着并让某些驻虫老鼠仓着,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导致整体社会经济不均衡,而产生苦逼的尴尬局面呢,社会经济的同荣不是单靠独角戏能唱下去的,阳长阴消,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不可不慎!切忌切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