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向何处去
这里有个人的价值判断。苏联东欧由于经济理论出了问题,国家就出了问题。对我国而言,判断有两个标准,一是对中国有益,二是有实践标准。
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需要考虑四个方面:
(一)为什么发展中国经济学
这个属于上层建筑问题。经济学为经济基础服务。中国经济学目前不能很好的为经济基础服务。因为经济学理论源于前苏联,而前苏联经济学则是马克思经典在建国初期苏联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解读。
其影响在于,前苏联将社会主义当作产品经济的范畴,将社会生产当作大工厂的生产,这不是唯一正确的解释。苏联经济学着重从政治方面,并非是从经济方面解释马克思主义。可以理解,计划经济不需要多少经济知识,如对于竞争的阐述,自由竞争以及尤其有关的经济体制利于发展。前苏联认为竞争会让矛盾尖锐化,导致社会分化。没有看到竞争的优点。
(二)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经济学
改良应该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过去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的框架取得较大成就。经济实力加强。1988年棉花,煤炭生产世界第一,钢,石油产量世界第四。综合经济实力提升,1987年农业纺织业分别是世界第7,第5位。电力,化工居第2,第7位。人均GNP提高。1980~1993年,人均增长率为8.2%,韩国是3%,朝鲜8.2%,美国1.7%。1960~1981年,中国增长率5%,印度1.4%,朝鲜6.9%,美国2.3%,过去增长也比较快。人民福利改善。每千名初生儿死亡率(1993年)中国千分之30,印度千分之80,朝鲜千分之11,美国千分之9。人均寿命中国67,印度52,朝鲜66,美国75。日均摄取热量占所需百分比,中国107,印度87,朝鲜128,美国139。
社会主义国家脱离马克思主义就会解体。前苏联解体并非是经济上的原因。1965~1980前苏联GNP增长率为5.8%,美国为2.7%。1980~1988年前苏联为3.4%,美国为3%。发展速度美国排名99位,前苏联是41位。绝对量,1987年前苏联是美国的40%,但是起点低,经过了卫国战争。美国二战期间发展快。前苏联人吃的不差于美国,热量摄入比前苏联是132,美国是139。
但是任何国家都有经济问题。苏联解体的关键在意识形态上,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精神垄断。
苏联解体后,实行萨琳计划,500天过渡到市场经济。结论是:发展中国经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三)  为什么要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规律有优点也有缺点。西方经济学只强调缺点,对价值规律加以管理操控。
1.      马克思的论述(管理操作价值规律),首先要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理解。
2.      过去没有得到很多注意。如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管理方面,高精尖技术的采用就是例子,指导经济实践。苏联解体前停滞了下来,长期注意有机构成的提高,复制原始工厂。这里只有外延的生产,导致对资源的浪费。
3.      把现在一切先进经济技术纳入马克思主义框架。如计量经济学,农产品市场竞争性强,可以用来预测产量。
企业管理权应该与所有权分离,也应该存在于社会主义企业。因为都存在管理者蒙蔽所有者的问题。西方的委托代理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可以借鉴。要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四)政府在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社科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若要被接受,困难程度大于自然科学。例如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凯恩斯理论等。现有经济学对现有经济基础而言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对其发展给予支持。
社科理论会影响到研究对象,而自然科学理论一般对研究对象没有影响。正确理论的作用也大。国家的支持应该很划算。
 
参考高鸿业教授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