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香港大公报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上任后首度到访中国,并在北京大学就中美经贸关系发表演讲。当然,他此行主要目标是讨论双方在经贸及金融上加强合作,尤其是如何协调立场,共同维护国际经济及金融稳定。但在背后自免不了要中国支持美国,特别是多买美债,及开放市场让美国企业进入。
近来美国方面对中国确已客气得多了,少了过去那种趾高气扬的训话,或来势汹汹的警告,语调温和得多。但中美关系在表面的“和谐”下,却没有很大的实质改变,美国仍在推销过去遏制、欺压中国的一套,只不过是毒药包上了糖衣。这可首先从两个传统的中美磨擦热点看到。第一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盖特纳仍声言中国要增加汇率弹性,实质意义是要加快人民币升值,并诱称这将有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之前不久,国会议员又蠢蠢欲动,说要推出人民币法案等。在这事上美国乃贪得无厌,中国近年来已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两成,去年又容许实际汇率大幅升值,加重了出口滑坡。虽然形势严峻,但上周国务院会议在讨论稳定外需时,仍未有对此关键因素动手,让人民币适度贬值。正因此中国的出口部门已作出了重大牺牲,有关企业已大量倒闭、裁员,短期内亦难有明显好转。
另一个磨擦点是压迫中国开放市场。盖特纳指中国从开放中,获得出口大增及由此而来的巨大利益,因此也应让美国更多对华出口及投资。事实是中国固然从开放及全球化中获益,美国同样从中国的价廉物美产品入口及在华投资中获益。何况美国乃为了遏制中国而自缚手脚,如限制高利润的高科产品出口及在华相关投资,平白丧失了许多宝贵商机。例如在超级电脑上,中国产品已达到每秒运算百万亿次的水平,直逼美国,但美国仍要对出口诸多设限。另一方面,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又不断推出新招,而且保护主义日重,在刺激经济方案中更引入了“买美国货”条文,令中国对美出口蒙受不利影响日多。
更值得注意者是,美国既向中国硬销国债,却无实质的投资安全保证。美国滥发货币及狂增赤字,必将做成货币贬值、债券贬值及主权评级下降的三重危机,令投资者蒙受资产值及汇率齐跌的多重损失。这次盖特纳一如前任政府高官,信誓旦旦说美国会维持强美元政策,和努力控制财赤。实际上这些都是信口开河,根本无可能做到,连不少美国学者亦表忧虑,有人更担心会引发超级通胀。美国不可能达到强美元及低财赤目标,其最根本原因是其财政、货币政策与目标背道而驰:由印钞买债压低按揭及国债长息,由扩大财赤来抵销经济的必要调整等,其结果必将是压低美元及国债价格。因此,对美国只须观其行,而不必听其言。基本上市场已不信其言:近期美债孳息持续上升而美元持续下跌,正反映了美国主权失信的严峻现实。近月中国在美债泡沫爆破后,仍大手买入美债,应已惨蚀不少,因此绝不宜继续受骗和被“搵笨”。
总之,在这次危机中,中国已因出口滑坡、外汇储备及其他的投资损失惨重,承受了超乎其份或应负的责任,实在再无理由不断地以牺牲国家民族利益来支持美国。正如有人说,我们不应做国际雷锋,以舍己救人为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0 21:46: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