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917 2
2009-06-17

    阴阳者,太极之变,造化之本,推刚柔,分奇正,生变化。《系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物必有一身,一身蕴一乾坤,有乾坤而必含阴阳。是故古之学者穷究古今之变,通天文,察地理,观前鉴,预后事,以期有补于时事,彪耀于将来。

易分阴阳,万象分阴阳,五行分阴阳,学亦分阴阳矣。然学者不通学之阴阳久矣,或皓首穷经,至死不悟;或不知变通,酸腐遗人;或攻习邪术,祸害国族。天地失阴阳,则日月不明;万物失阴阳,则春秋不调;学失阴阳,则事理不通。学者皆知天地有阴阳,皆知万物有阴阳,而不知学亦有阴阳,岂不悲乎?

天地之阳,为动,为明,为日;天地之阴,为静,为暗,为月。万物之阳,为生,为暖,为春;万物之阴,为灭,为冷,为秋。何谓学之阴阳?学之阳,为正义之守,为清白之操,为悲悯之怀;学之阴,为经济之术;为奇变之谋;为决断之魄。学而不懂阴阳,终身一俗人耳。学而通阳不晓阴,可以为忠直之士。学而通阴不晓阳,则为奸邪之能士。苟学通阴阳,可以为匡济之才,国族之栋梁也。

昔者刘先主三顾武侯于襄阳隆中。刘先主谓武侯曰:备怀匡济之诚,而乏经纶之策。先主有自知之明,知其懂学之阳而不懂学之阴。武侯乃千古奇才,学贯阴阳。出茅庐时未至而立,勇赴江东,游说孙仲谋,结交周瑜鲁肃,火燃赤壁,大败曹公。先主取荆州、汉中、益州,皆武侯之谋也。先主既崩,武侯辅佐幼主,公明廉威,忧国不忧身,古今之盛轨也。曾子云: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辱,有诸?五百载后,诸葛武侯也。

武侯堪懂学之阴阳也。躬耕陇亩之时,其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北伐曹魏时,其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清白磊落之操,为学之阳之魂也。赤壁之战,其预测天时,谓鲁肃曰:不知天时地理变化,不可以为大将。六出祁山,神鬼莫测,司马宣王无策。此深算远见之机,为学之阴之髓也。

武侯之精诚,后有之,文少保,刘宗周不逊之。武侯之韬略,后也有之,刘伯温、左宗棠亦不逊之。然兼具武侯之精诚与韬略,后鲜矣,岳武穆、阳明先师之外,似无人矣。

武侯隐居卧龙岗时,结交英杰,同学读书务精熟,独武侯观其大略。故武侯通兵、政、经济、水利之学,其治蜀开明布公,民殷国富;其治兵赏罚无私,算无遗策,盖皆始于卧龙岗之勤学也,皆源其学察阴阳也。陆放翁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吾初信然。今以武侯验之,亦不尽然。学察阴阳之大材者,穷神知化,一通百晓,临机决断,皆中其谋,纸上之得亦等同躬行之得也。

吾国族之学,皆始自《易经》。《易经》乃变化之学,然变化皆不失其正,深蕴学之阴阳。东周春秋之际,先哲并起。老氏之道家,孔子之儒家,墨翟之墨家,韩非子之法家,鬼谷子之阴阳家,如晴夜众星,光耀千秋。受众家薰习,其时人才辈出,管仲、乐毅、苏秦、张仪、子贡、范蠡,可谓千年一时。其时之儒学,须通六经,晓六道,孔门七十二贤皆经世致用之大材。先师授徒,先以道德立其身,再以技艺润其身,学分阴阳,学含阴阳,学统阴阳,故其时之儒学活泼致用,绝无后世之清谈流弊。

汉武之际,独尊儒术,其实乃肢解儒术耳。儒学之阳面曲解为君权神授之宗教神学,儒学之阴面凋落更甚,后世之儒生以习技艺为耻。儒生穷经皓首于空洞无物之宗教神学,而无一技安身立命、安邦定国。春秋别家之学不上朝堂,流传民间,有聪慧之人得其一二权诡之术,谋其身之富贵,然失学之阳之贞正,终祸及身家,贻害国族。学之阴阳割裂如此,朝野民间遍愚人、迂人、邪人,而无大人。

两晋至隋唐,学之阴阳割裂更甚。通儒道之学者不通兵法经济,通兵法经济之学者不通儒道之内核。继至两宋,学之阴阳失调久矣,诸硕德大儒皆不通经济兵制。宋神宗问政于张子,张子曰:复井田制。其时府库财税匮竭,须治理财政,复井田治何用?可谓不通时事变化之尤。宋光宗问政朱子,朱子曰:上位正心诚意。其时金国北据,内忧外困,正心诚意何用?诸子皆无一法以缓危局,况儒生耳?两宋诸子德昭千秋,然皆通学之阳而塞学之阴也。

明二百年,诸儒更流于空谈性理。阳明先师横空出世,倡良知之教,平宁王之乱,天理事功毕于一身。盖阳明先师少时研习兵道,依天纵之才,故成就不世之奇功。先师既没,诸儒谈禅说道,空谈心性,国家遇难而无一技勤王,惟以死报君王。刘宗周绝食存节,其气节可敬,然吾辈当深思之,若彼时有一二大才力挽狂澜,时局不致危难至此。故刘师之绝食可敬而不可取。

清初三先生反思前鉴,力主经世致用之学,然又入考据之臼。清之学者为一字一句耗尽心血,然于修身安民无一所得,学之阴阳尽失,比之宋明诸儒更可悲。戴东原临终嚎啕,盖悲其一生舍本逐末耳。鸦片战争及至清失其鼎,学风陡变,学者逐学之阴而失学之阳,国学之源随时衰微。


观吾国之学术,汉武以降,学之阴阳割裂,民国之前得阳失阴,民国之后得阴失阳,皆非学之大本。学之大本,贯通阴阳,融会贯通,学者得学之阳立身,得学之阴报国。张子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若臻此境,学者当必晓学之阴阳,修身求术,博学经济、人文、科学诸学问,由博返约,明辨事理,干练果决,方可谓继绝学开太平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17 10:56:42
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7 11:05:40
感谢分享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