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寄语——
看到有这么多的塾生连续2天来参加大会,学习经营哲学,非常感动,我已经84岁了,留给我的时间不会很多了,希望你们要努力,当然我也需要努力,大家一起努力把自己企业的经营做的更好,为了我们的员工更加努力,让他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我们聚集在这里,以哲学为中心,今天这么多人来到世界大会的现场,连三楼都坐满了人,我看了非常感动。我们这个组织,这个团队以经营哲学为中心,拓展自己的企业,像这样的集团在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吧。在座每个人的企业都会有一二百以上的员工,这么多企业集合在一起,所集结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希望各位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好,我自己也需要更努力,虽然我已经感到很累了,但是每次看到大家我就感到自己需要更努力,才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帮助。
最后,请大家一定要保重身体,把企业经营得更好。
盛和塾第24届世界大会 (2016年7月14日):
这次第24届盛和塾世界大会,从日本以及美国、巴西、中国包括台湾,共有超过4700名塾生参加。同以往一样,超越行业、超越国界、超越代沟,今年仍然能够与大家一起提升心性,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感到非常高兴。
那么,在这个大会结束之前,我想讲一讲“培养人才”这个话题。因为如何培育人才,对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是最困难的问题。
根据东京商工会议所所作的问卷调查,针对“为了扩大销售,需要解决什么课题”这一提问,回答最多的是“人才不足”。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提出,培育人才是他们面临的经营课题。
我认为,盛和塾的塾生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过去,在盛和塾举办的经营问答中,有事业如何展开,如何实现多元化,如何提高核算效益等等问题。但是超过这些问题,占比例最多的,还是有关如何培养人才、如何选择和培育接班人的问题。
对于这些实际面临的问题,每一次,我都根据提问塾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回答。同时,其中主要的问答内容经过汇总以后,都刊登在盛和塾事务局编辑的《经营问答集》里。但是,至今为止,关于“培育人才”这个话题,在盛和塾里,我还没有机会与大家系统地讲述过。今天,我准备一边介绍我在经营京瓷公司时的实际经验,一边讲述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怎样来培育人才。
如何培养内部人才
我经营的京瓷公司在成长到一定规模以后,我就感觉到,这样下去,只靠我一个人,已经无法照管整个公司了。这时候,我才真正从心底感觉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公司还小的时候,经营者自己就能管理整个公司。但随着公司的成长壮大,一个人要照看全体就变得困难起来。因此,随着京瓷规模的扩展,我就从内心渴望出现这样的搭档和伙伴:他们理解我的思想,同我能力相仿,热爱公司,能为公司废寝忘食、努力工作。
这样的人才实际上很难找到。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在公司内部发现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所以,说起来好像是笑话,当夜里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
像孙悟空那样,如果拔毛一吹,就能变出与我能力相同、模样相同的人,那该多好啊!那我就可以拜托他们了:“你给我管这个制造部门”“你给我管那个销售部门”。“神灵啊!请赐予我孙悟空那种神奇的本领吧!”或许荒唐无稽,让人笑话,但当时我真的这么想过。而实际上,想要变出自己的分身,这种思考的结果,就孕育了现在的阿米巴经营这样一种体制。
与我有相同理念的小组织的领导人,即使他们管不了一个很大的组织,但如果把组织划分成一个个20人——30人的小团体,任命他们做这种小团体的负责人,委托他们运行,他们应该能够胜任。另外,可以让他们独立核算,让他们具备经营者的意识。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构建了阿米巴经营这一管理会计的体系。公司内部的组织配备可以推进,但胜任小团体领导工作的负责人,却数量不足,这个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想从外面引进人才,但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总是不肯问津。
所以,在京瓷尚小的时候,看到优秀人才自然汇集的大企业,我总是感叹不已:“同这些大企业相比,进到京瓷公司的都是一些笨人。这样的话,公司怎么能发展壮大呢!”这里所说的“笨人”,就是不那么聪明伶俐的人,他们的优点就是认真老实。
另一方面,偶尔也有很能干的、才气横溢的人进公司。对于这类人,我总是寄予厚望:“此人将来可望成为公司的栋梁之才。”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当然不会喜欢笨人,总是希望把聪明的、优秀的人才培养成出色的干部。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一心想留住的优秀人才,可能是因为头脑好使吧,他们很快就看不上手头的工作,看不起我们这个小企业,不久就辞职而去了。
而留在公司里的人,我的用字可能不当,都是我原来并不看好的那些“愚笨”的人。招不到、留不住优秀人才,是公司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对经营者的要求就是:通过锤炼那些留在公司里的平凡的人,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培养成合作伙伴,也就是培养成公司得力的干部。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把还不成熟的员工培养成可靠的、优秀的干部呢?
1、经营者率先垂范
一般来说,经营顾问们总是建议说:“行事独断的社长培养不出人才。要想培养人才,就应该更加放手,让部下独立去干”。
听了经营顾问的话,实际放手委托部下做事,结果却把事情搞砸了。许多经营者都有过这样的烦恼。我认为,这类建议,都是自己没有经营过企业的人说的。有实际经营经验的人,决不会说这些轻松漂亮的话。
如果社长是一个懒惰的人,“自己不想干活,尽量让部下干,自己想玩”,如果社长是这样的人,那是另当别论。“要把公司搞好”“要提升业绩”,如果真是这么想,那么,首先,经营者自己必须站在最前头,以身作则,拼命工作。
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依靠的人不多,社长更要率先垂范,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引导企业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人称这样的社长是“独断”。“因为社长这也干那也干,所以培养不出人才”,有人这样批判。但是,没有必要在意这种批判,不要因为这种批判而迷惑,犹豫不决。
看着劲头十足、干活麻利的社长的背影,学习模仿,潜移默化,同社长一样能干的人,在公司里一个个成长起来,企业必须营造这样的氛围。尤其是,揭示了行业第一、日本第一、世界第一的高目标,向着新的事业领域进军,开创新局面的时候,无论销售方面、制造方面、研究开发方面,都要培养出“一骑当千”的猛将。为此,社长在第一线临阵指挥,以身作则非常重要。我认为,领导人一马当先,率先垂范,呼啸着“跟我冲”,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2、“笨蛋”战术
实际上,在经营京瓷的时候,无论是进军海外,还是开拓新事业,为了打开销路,我总是冲在前面,开辟前进的道路。
通常,进军海外或开拓新事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公司的主要干部不出去,只派年轻人出阵。常言说“经商即育人”。无论日本也好,哪里都一样,谋求开展新事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选派什么人去当现场的指挥官。
如果派第一把手有困难,至少要派社长下面的二把手,真正有实力的人,或者是最可靠的干部,必须把这样的人派往新的据点。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领导级别的人才派了出去,大本营的力量削弱了,那也不行。特别是在公司还小的时候,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值得社长依靠的干部非常有限,冷静观察的话,也只有一两个人,如果身边失去这种左膀右臂式的人物,事业就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当经济萧条、经济变动袭来的时候,如果大本营削弱了,总指挥部陷落了,那么,血本无归,连老家也回不了了。
因此,就我而言,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培养人才,为了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我考虑的办法是:把第二、第三把手留在大本营,拜托他们管好家里的工作。由我亲自出征,奔赴海外,去开辟新的据点。
我出征时如果带着二把手、三把手,那么大本营就不免空虚,此时,一旦敌人乘虚而入,就可能全线崩溃,所以要让二把手、三把手留守大本营。
因此,我出征所带的兵卒,就选择那些能力较差的、不够成熟的人。形容他们的字汇也许不恰当,就是在原来的公司里不派用处的那些所谓“笨蛋”,我把这些“笨蛋”集合起来,去攻占新的市场。我称之为“笨蛋战术”。我就是这么干的。
当然,我也不是出征去第一线以后,一直留在那里,必要时我会回到大本营,关照那里的工作。然后再去前线打仗。在这过程中,原本那些在本公司被埋没的人,不够活跃的人,被我带到前线,与我同甘共苦、一起战斗,从中受到锤炼。
实际上,采用这种战术,第一把手要承受极大的辛劳,所以我一般不推荐。但是,这样做,对培养人才有很大的好处。过去在公司里默默无闻的人,一下子精神焕发,干劲培增,干出成果。
例如,在美国、在中国,设立新公司开展事业,如果新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那么,过去曾是不中用的那些所谓“笨蛋”就能成长成为独立领军的出色的大将,除国内的大本营之外,他们又在当地建立起新的城堡。我认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培育人才。
当然,将这些“笨蛋”培养成一流人才并不是容易的事。带领这些“笨蛋”的领导人必须在恶战苦斗中,将他们培养起来。
打个比方,领导人挥刀冲锋在战斗的最前线,将敌人一个一个砍倒在地,勇猛向前。看着这情景,那些“笨蛋”们手持竹枪,拿着粗劣的武器,气喘吁吁,跟在后面跑。尽管体力不支,装备不佳,但就是通过这样的实战,他们学会了打仗,学会了战术,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做人,获得了成长。
当他们攻下一个城堡,也就是开拓市场、扩展事业成功时,这些人就不再是在本公司时不出彩的所谓“笨蛋”了,他们已经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才。
刚才已经提到,这个“笨蛋战术”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稳守大本营,一个是培养人才。但是,因为我带去的这些人,本来靠不住,下了指示,也不能好好执行。所以,开始时他们没有战斗力。因为必须逼着他们战斗,所以我特别辛苦。但是,无论是进军海外还是开拓新事业,我几乎都靠这一战术获得了成功。
通过艰苦奋斗,进军海外、开拓新事业获得成功,又培育了人才。之所以能这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本营持续维持着高收益。正因为如此,在设立新的据点、展开进攻的时候,能从大本营获得充分的补给,能让不成熟的员工在前线有锤炼的机会,直到他们能够顽强战斗。
就是说,正因为大本营确保了充分的收益,才能给很多员工提供表演的舞台,让他们通过严酷的修炼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干部;同时,也能让我这个领导人具备信心,在事业成功之前决不放弃,与员工们一起,在严酷的战场上战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