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5639 32
2009-06-20

  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前景依然黯淡的情况下,似乎全球股市都在上演着“不差钱”的喜剧。中国A股市场尽管比起周边市场还算不上什么,但表现也让中国股民们也热血澎湃,追涨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为何股市会逆基本经济发展趋势而动?这种“反动行径”又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之一,“晴雨表”失效。
  所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说法看来站不住脚了。股市从理论上讲是靠持股获利的投资场所,但是实践上,从一开始股市就具有独立于经济实体的获利机制,即投机可行性,这让股市天生具有赌具性质,和经济实况并无必然的“晴雨表”关系。反倒是经济实体的任何信息都会被股市用作炒作的借口和忽悠的由头。
  之二,股市的“赌性”进一步强化。
  这一点无须多讲。脱离了基本面的股市作为赌场的“赌性”显然已在这轮升势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就像所有的赌场的游戏都和实际经济没有关系一样,需要的只是赌徒入场的胆量。
  厂商部门在前一轮吹泡过程当中积累的资本,在实体当中缺乏投资方向的时候,正好用作进入赌场的赌资。
  之三,实体经济更加不容乐观。
  股市逆经济实体而动的现象恰恰说明,在资本看来实体经济当前依然缺乏投资价值,或者说实体经济对资本缺乏吸引力。那么,塞翁得马焉知非祸,此番股市逆经济实体状况而动就并非一件值得庆贺之事。基此我们就没有理由对经济的快速复苏抱有太大的希望,不要把股市的兴旺看作是经济危机的终结,也不要看做是人们对经济前景信心的恢复,相反甚至要对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做好心理准备。
  之四,所谓经济危机是流动性匮乏的说法破产。
  资本的天性决定了其生就一个“多动症”的孩子,而且永远不会丧失“多动性”。资本天生就是泡沫,高流动性是根植于货币的基因当中的。资本生存的方式就是不断制造并扩大泡沫,因此,资本市场自身并不具有自我消泡这种等于自杀的动机和机制。对于资本来说,只有在什么地方“多动”的问题,而没有何时“多动”的问题。所谓的流动性匮乏,不过是资本瞬间迷失了流动的方向,暂时没有了流动目标。而瞬时的动能降低,造就的是势能的迅速集聚,一旦流动方向确立,集聚的势能就会瞬间转化为巨大的动能。此时以股市为突破口的流动性集中大爆发,就说明流动性匮乏不过是一个虚假的、表面的现象。
  美国以开动印钞机来补充流动性,这种做法基于资本的流动性以货币量为标志的思想,但是,“货币不灭定律”(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3/20/23939.html)告诉我们,以货币为代表的资本的流动性也是不灭的。

  此番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发源地是资本金融领域,而股市的逆流而动恰恰是用此种虚拟经济的繁荣掩盖、冲抵彼种虚拟经济的泡沫的后果,是用一个新的泡沫的诞生去替代原有那个泡沫的破灭,这就像是用一种薄纸去包裹一团炭火,用吸食鸦片来止痛,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可能不是以毒攻毒的“冲抵”,而是毒上加毒的毒性叠加,最终是泡沫的维持与扩大而非泡沫的消弭和平抑。

  当下股市的“死多头”和“死空头”激战正酣,但是这种单向思维非常可笑。当资本在此番豪赌当中再次吃饱喝足之后,完全有可能转而把股市上赚来的钱转而投入实体经济(思考题:资本投入实体经济会导致流动性丧失吗?),如果是这样,股市的兴旺也许是经济实体复苏的前奏,那么经济实体的进一步下滑也许可以看作是黎明前的黑暗了。不过不要忘记,黎明来临了,但不会是永远的白昼,还有下一轮黑夜。固然,乐观的赌徒们可以乐观地说黑暗后边就是黎明。但愿每一个身处黑暗的赌徒都能等到下一个黎明的来临,而不是死在黎明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1 20:25:11
根据张先生的“货币不灭定律”可知: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后,并不会导致流动性丧失!对不?
PS:问题1:在你的“货币不灭定律”中,有一句话是:现实中各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往往采用使货币贬值的方法变相回收货币。这个货币贬值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不太明白,请教?
         问题2:依你的理论,增量货币只能由货币当局进入经济体的,但具体是怎么进入的呢?我知道美国联储局是通过买政府发行的国债来印发货币的,但国债终究是要还的,这样印发的货币迟早也是可以回收的,而我国很多的国家基建项目也都是通过发行国债或向银行借贷来募集资金的,但这些借来的钱都是要还的,所以我一直弄不明白的就是经济越来越好,社会上的货币越来越多,这多出的钱是怎么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1 22:12:15
呵呵,股市告诉我们这么多,应告诉楼主什么呢?
1、研究道指100年的历史,恐怕得不出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相反的结论。另一方面,也并非股市与经济走势完全一致才可称股市为晴雨表。
2、如果同意上述一点,股市又有何“赌性”可言?如果采用对赌性的更为宽泛的定义,那我们也可以说,人生也是一场赌博。
3、这一点我倒同意,不过,个中原因可能大为不同。
4、经济危机是流动性危机之说法仿佛从未真正成立过,何来破产?这其中所谓流动性之定义至为关键,将其理解为货币供应的话,仿佛自中央银行成立以来,任何一国都在不断的持续的通货膨胀之中,所谓流动性不足,纯属虚构。此外,楼主对于“资本”如此智能、如此赋予生命含义之看法,更令人不敢苟同。什么“资本天生就是泡沫,高流动性是根植于货币的基因当中的。”什么“资本生存的方式就是不断制造并扩大泡沫,因此,资本市场自身并不具有自我消泡这种等于自杀的动机和机制。”说得坦白些,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不当之处,还望楼主海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2 20:30:48
小艺1984 发表于 2009-6-21 20:25
根据张先生的“货币不灭定律”可知: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后,并不会导致流动性丧失!对不?
PS:问题1:在你的“货币不灭定律”中,有一句话是:现实中各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往往采用使货币贬值的方法变相回收货币。这个货币贬值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不太明白,请教?
货币不灭,讲的是货币作为一种实体是不灭的,在所有权方面,表现为私有制度下私有权的不可剥夺。在主观价值论看来,价值是不可以客观计量的,因此是不可核算的,所谓“变形回收”,就是说在货币实体不灭,货币实体的所有权不可剥夺之前提下(即不回收货币实体——因为既不能也不必要),通过价值的贬值使其丧失应有功能。
货币的价值是法定的。在货币和一般等价物“脱钩”之后,货币价值的这种“法定”就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货币当局可以通过人为规定基本资源的价格来达到使货币法定价值下降的目的。
         问题2:依你的理论,增量货币只能由货币当局进入经济体的,但具体是怎么进入的呢?我知道美国联储局是通过买政府发行的国债来印发货币的,但国债终究是要还的,这样印发的货币迟早也是可以回收的,而我国很多的国家基建项目也都是通过发行国债或向银行借贷来募集资金的,但这些借来的钱都是要还的,所以我一直弄不明白的就是经济越来越好,社会上的货币越来越多,这多出的钱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货币进入经济体的方法一直非常诡异,当局也是讳莫如深。一种方式是用货币购买经济体内原有的贵金属,一种是无偿赠予如向银行系统无偿注资。前者在货币与一般等价物脱钩之后已经不复存在,世界上的货币量早已经和货币当局持有的贵金属不等量,货币币值的市场化也让这种对等产生困难;后者表现为明显的不公平,因为银行作为图利的厂商,无偿得到货币注入没有道理。借贷正如你所说因为要加息偿还,是不可能实现经济体内货币存量增长的。
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办法就是面向全民配发货币。这就是之前我等倡导的“按人发钱”的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2 20:54:27
[quote]lwzxy 发表于 2009-6-21 22:12
呵呵,股市告诉我们这么多,应告诉楼主什么呢?
1、研究道指100年的历史,恐怕得不出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相反的结论。另一方面,也并非股市与经济走势完全一致才可称股市为晴雨表。
请告知对道指100年历史研究的报告在哪里?
既然你承认有“并非”存在,我也就不在多说,只补充几个“并非”例子:①中国上一轮大熊市和中国的两位数增长是同期的;②此轮牛市是和经济危机并存的;③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一来,美元一直在上涨;④股市上ST股疯狂上涨的例子比比皆是;……
2、如果同意上述一点,股市又有何“赌性”可言?如果采用对赌性的更为宽泛的定义,那我们也可以说,人生也是一场赌博。
赌性,就是面对不确定性下注。股市是否具有赌性,就看你是否承认市场(包括股市)的不确定性。我不反对人生是赌博的说法,不过人与人的“赌性”不同,有人嗜赌,有人小赌,有人不爱好风险。
你如果不喜欢“赌性”说法,可以采用经济学常用的“投机”“风险”之类术语替代之。
3、这一点我倒同意,不过,个中原因可能大为不同。
我并不是说股市兴旺是经济萧条的原因。是相反——经济萧条是股市兴旺的原因——资本是嗜利的,它总是流向有利可图的领域。
4、经济危机是流动性危机之说法仿佛从未真正成立过,何来破产?
这其中所谓流动性之定义至为关键,将其理解为货币供应的话,仿佛自中央银行成立以来,任何一国都在不断的持续的通货膨胀之中,所谓流动性不足,纯属虚构。近年来西方一直都在采取补充流动性的做法应对金融危机,是否因为有流动性匮乏之说法?我自己并不认为存在流动性匮乏问题,因此,同意你的“纯属虚构”的说法。
此外,楼主对于“资本”如此智能、如此赋予生命含义之看法,更令人不敢苟同。什么“资本天生就是泡沫,高流动性是根植于货币的基因当中的。”什么“资本生存的方式就是不断制造并扩大泡沫,因此,资本市场自身并不具有自我消泡这种等于自杀的动机和机制。”说得坦白些,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关于资本的这种描述,不是我的首创,前人早有“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之类说法。无功不敢受禄。
请注意,这里谈论的“资本”是比较狭义的“货币资本”。商品生产的目的是谋求货币增殖,而货币增殖并不能带了实际的财富增长,相反却是带来财富贬值。这就是“泡沫”二字的含义。
你不必拘泥于“基因”之类措辞,可以用“机制”替代它。
你也不比哭笑不得,可以直接证明“资本不是泡沫”“资本会安于贮存”等等,这样比较实在有效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3 18:16:46
呵呵,谢谢张教授之回帖。在下不过向张教授讨教一二,不必动及肝火。
1、关于道指百年历史走势图,在网上不难查到。仅直观来看,历次之繁荣与衰退,分别对应于股市之牛熊,仿佛并无例外(想必不需强调说明,我们所关注的是大势而不是几日、几周甚或几月的走势)。如需翔实之“研究报告”,建议你参阅《专业投机原理》2004年3月修订版之第二十五章,第324-348页。其对经济走势的测度以美国NBER为准,而牛熊则以道氏理论为准对道指走势的划分。
此外,补充几点:①我不否认我国股市正处于牛市之中,但我并不认为日美欧股市也处于牛市,虽然近三月来表现出的联袂上涨。②美元走势恐怕不能作为评判一国牛熊市的标准,而且,想必您也注意到,就在股市触底反弹之时,美元指数再次步入熊市,而不是一直在上涨。③的确有ST类股的疯狂上涨,但即使在牛市的环境之下,也有远远落后于大盘的,其例子也可以说“比比皆是”。
2、恐怕风险与不确定性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一点恐怕您肯定也清楚。此外,您自认为“赌性”、“赌徒”之类的词汇可用“投机”、“风险”之类的词汇作代替,那建议还是采用后者经济学的术语吧,免得读者由于您的表述而对股市产生具有负面感情色彩的看法。
3、“经济萧条是股市兴旺的原因”,倘若研究了第一点,这一“因果关系”仿佛不是那么容易成立的吧。
4、首先,西方国家注资方式救市从某种意义上只能说明他们所认为的“流动性匮乏”,而不是真正的所谓“流动性匮乏”。此外,一国实际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减少,是经济危机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他们的所谓救市方式因而注定是错误的。其次,从阁下之文章中,可以看出对马克思的尊敬。所以,首先声明一点,我不认同马之观点。关于资本的问题,是个宏大的问题,我只表达一下个人浅见:①人类社会所有文明之取得都应归功于资本主义,每个人应感恩于资本主义而不是蔑视资本主义;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资本家,都是企业家;③很明显,货币不是我所指称的真实的“资本”。而由货币所引发的泡沫,究其根源,只有一个,便是一国政府或央行,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并不否认,在央行扩张信用降低利率的过程中,误导了实体资本进行错误投资由此而产生所谓的泡沫。但这一结果,根本上来说,不是资本本身的原因。显然,阁下看到了资本错误投资所带来的泡沫,但就此认为资本是泡沫产生的原因,想必是欠缺考虑。
最后,愿与楼主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2009-6-25 18:35:52
我确信,楼主没有投资的经验,或者说,或许仅有失败的投资经验。因而,恐怕向你来解释清楚股市或其它市场操作问题不是我所力所能及的事。不过,虽然股市中没有人能够做到出手就赢,但是却可以做到掌握有利的胜算,从而使赢利总体为正。不过,楼主非要将股市定义为赌场的话,自然也对此持怀疑态度,并“任意解释”其不可能性。
此外,还有一点是个忠告,那就是千万“不要摊低成本”,坚持这一原则,看在你的钱包的份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20:46:47
lwzxy 发表于 2009-6-25 18:35
我确信,楼主没有投资的经验,或者说,或许仅有失败的投资经验。因而,恐怕向你来解释清楚股市或其它市场操作问题不是我所力所能及的事。不过,虽然股市中没有人能够做到出手就赢,但是却可以做到掌握有利的胜算,从而使赢利总体为正。不过,楼主非要将股市定义为赌场的话,自然也对此持怀疑态度,并“任意解释”其不可能性。
此外,还有一点是个忠告,那就是千万“不要摊低成本”,坚持这一原则,看在你的钱包的份上。
哈哈,不敢说有投资的经验。但有丰富的经历,虽说胜多败少,但自己没有感到是胜在分析预测上。
股市是针对货币的零和博弈,你所相信的那种可以做到掌握有利的胜算的分析技术实际上等于否定了股市的零和博弈。
所谓“摊低成本”,不过是五花八门的赌术之一。你可以称之为降低风险而“分批次买入”。难道你认为只有一次把资金全部投入这一种策略正确?
按照你的理论,你不应该反对任何一种办法才是,因为你不能确定具体的点位而只能确定大趋势,一旦决定进入,说明你判定走势处于底部区域,但是风险意识完全可能使得你不愿意一次投入所有筹码,这样在底部区域分批建仓就是可以理解的措施,当然,分批不见得是摊低成本,也可能是增高成本,但是总体上是在你认为的底部区域嘛。
如果你只愿进行一次性投入,那么说明你可以确定精确的拐点,这和你不能确认具体点位的说法思路不一嘛。对不确定的目标采取确定的操作行为,这就是“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21:36:20
这么说,是俺看走眼了,楼主是个投资行家。不过,按楼主之观点,敢问是“赌”成功的了?由于不才只相信实力,不太相信还有靠赌在股市中长盛不衰的高手。此其一。
其二,先声明,窃以为当下流行的、是言必称的所谓“博弈”的概念,不过是智力游戏。用其解释复杂之现实,仿佛“小材大用”。回到正题,股市的资金的无时无刻地流出流入,应是显见的事实,何谓“零和”?撇开这点不谈,假设所有的投资的人都是巴菲特,这现实么?敢问其分析结论有意义么?何况,巴菲特也有亏钱的时候。
其三,我反对“摊低成本”,但却主张“摊高成本”。您肯定能区分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吧,这与分批买入还是一笔买入无本质上的关系,毕竟,其取决于资金量大小以及你对后市的把握程度。难道1、2百股还值得分批介入?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22:26:29
既不是行家,更不是高手,就是玩。
因为仍在局中,所以没有结局,所以不能断输赢。
“零和”就是没有内生能力,零和就是守恒,就是有赢必有输,没有全赢和全输。所有中彩的赌徒的钱都来源于在赌场中输钱的赌徒。
我在前面只是按照你的思路举个例子,因为它符合你说的顺势而为。因为在股市赚钱就是所谓的高抛低吸,既然股价持续走低,形成了“势”,按你的说法应该顺势,即不断买进,否则就是逆势了嘛。
我并不是推崇摊低成本,实际上我没有什么值得坚守原则的方法。我已经说了,只有经历没有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22:32:51
关于股市的问题,我之前已经有很多对分析预测不以为然的帖子。但是,技术分析流派不会因为我的嘲讽而消失。所以,你尽管坚持你的分析预测就是了,祝你好运。
“死多头”和“死空头”都是“死头”。市场由买卖双方构成,即由多空双头构成,不可能只有一个头,一个头和谁做交易?
市场从来都是多空的合作,而不是多空的博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22:59:33
现在导致股市上涨的因素其实有很多,但是最重要就是实体经济投资价值还没有见底,见底之后就是股票的下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6 12:01:11
张建平 发表于 2009-6-25 22:26
既不是行家,更不是高手,就是玩。
因为仍在局中,所以没有结局,所以不能断输赢。
“零和”就是没有内生能力,零和就是守恒,就是有赢必有输,没有全赢和全输。所有中彩的赌徒的钱都来源于在赌场中输钱的赌徒。
我在前面只是按照你的思路举个例子,因为它符合你说的顺势而为。因为在股市赚钱就是所谓的高抛低吸,既然股价持续走低,形成了“势”,按你的说法应该顺势,即不断买进,否则就是逆势了嘛。
我并不是推崇摊低成本,实际上我没有什么值得坚守原则的方法。我已经说了,只有经历没有经验。
1、厉害。我不敢这么“玩”,我宁愿不参与。呵呵
2、如果将“零和”的概念用之于政府试图通过扩张支出和通货膨胀来所谓“促进经济增长”的话,倒也恰当。总有很多人笃信“无中生有”。前面其实已谈到,“赌”和“投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所应对的都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过,世上有完全确定的事么?恐怕不多。摸彩票当然是赌,闭着眼睛买股票也是赌。但也有人在看似赌博的游戏中能够做到持续获利,也有人在投资股票时做到赢多亏少。不知这算不算是“任意解释”?
3、呵呵,实话说,楼主并没有按照我的思路。如果是顺势而为,就不应“高抛低吸”,呵呵。其实,恰恰相反,“追涨杀跌”才是正道,虽然其经常被人们赋予贬义的色彩。
4、Rand曾说,“一个人舍弃原则时……会产生两项主要的结果:就个人而言,无法规划未来;就社交而言,无法沟通。”不过,坦白说,学会遵守原则,是个艰困的过程,但唯有此,才可真正享有真正的“自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6 12:17:43
张建平 发表于 2009-6-25 22:32
关于股市的问题,我之前已经有很多对分析预测不以为然的帖子。但是,技术分析流派不会因为我的嘲讽而消失。所以,你尽管坚持你的分析预测就是了,祝你好运。
“死多头”和“死空头”都是“死头”。市场由买卖双方构成,即由多空双头构成,不可能只有一个头,一个头和谁做交易?
市场从来都是多空的合作,而不是多空的博弈。
很高兴和楼主的讨论。关于股市,或更广泛的,关于世界,我们观点的根本区别可能在于哲学认识上的分歧,随机论还是决定论?这是个问题。
股市本质上所反映的就是观点上的不同。一方看多,一方看空,交易才可发生。如果观点一致,市场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任意时刻,市场都有多头和空头,但长期来看不存在什么“死多头”和“死空头”,正如楼主所说的,他们都是“死头”,终被市场消灭。杨百万说得好,在股市中能活下去的,不是多头,不是空头,而是“滑头”。当市场走牛时,你便做多头,市场走熊时,你便做空头,如是而已。任何静态的、单向的、整体的思维,均不足取。此外,谈不上多空博弈,也谈不上多空合作的问题,既然每个投资者尚不知交易对手是谁。在现实中,每个投资者的投资都是个人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6 13:44:35
lwzxy 发表于 2009-6-26 12:17
很高兴和楼主的讨论。关于股市,或更广泛的,关于世界,我们观点的根本区别可能在于哲学认识上的分歧,随机论还是决定论?这是个问题。
随机还是宿命,是决定的两种方式。把人放在自然物的角度看,自然就是宿命。
股市本质上所反映的就是观点上的不同。一方看多,一方看空,交易才可发生。如果观点一致,市场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任意时刻,市场都有多头和空头,但长期来看不存在什么“死多头”和“死空头”,正如楼主所说的,他们都是“死头”,终被市场消灭。杨百万说得好,在股市中能活下去的,不是多头,不是空头,而是“滑头”。前几天业界官员评论杨百万的话说得好——杨百万若可信,他早就是杨亿万了。当年百万是巨富,现在百万是散户了。
当市场走牛时,你便做多头,市场走熊时,你便做空头,如是而已。任何静态的、单向的、整体的思维,均不足取。
市场走牛你做多,那叫“接最后一棒”“追涨”;市场走熊你做空,那叫做“斩仓”“杀跌”。追涨杀跌其实就是在赌。从你的思路里可以推导出“追涨杀跌”的操作原则?
此外,谈不上多空博弈,也谈不上多空合作的问题,既然每个投资者尚不知交易对手是谁。在现实中,每个投资者的投资都是个人行为。
交易就是互通有无,股市也如此——把对方想要的东西给对方:你想要股票对方想要钞票,各自让渡对方需要的获得自己需要的——这就是合作。股市是双向投资,是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6 21:56:36
张建平 发表于 2009-6-26 13:44
lwzxy 发表于 2009-6-26 12:17
很高兴和楼主的讨论。关于股市,或更广泛的,关于世界,我们观点的根本区别可能在于哲学认识上的分歧,随机论还是决定论?这是个问题。
随机还是宿命,是决定的两种方式。把人放在自然物的角度看,自然就是宿命。
股市本质上所反映的就是观点上的不同。一方看多,一方看空,交易才可发生。如果观点一致,市场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任意时刻,市场都有多头和空头,但长期来看不存在什么“死多头”和“死空头”,正如楼主所说的,他们都是“死头”,终被市场消灭。杨百万说得好,在股市中能活下去的,不是多头,不是空头,而是“滑头”。前几天业界官员评论杨百万的话说得好——杨百万若可信,他早就是杨亿万了。当年百万是巨富,现在百万是散户了。
当市场走牛时,你便做多头,市场走熊时,你便做空头,如是而已。任何静态的、单向的、整体的思维,均不足取。
市场走牛你做多,那叫“接最后一棒”“追涨”;市场走熊你做空,那叫做“斩仓”“杀跌”。追涨杀跌其实就是在赌。从你的思路里可以推导出“追涨杀跌”的操作原则?
此外,谈不上多空博弈,也谈不上多空合作的问题,既然每个投资者尚不知交易对手是谁。在现实中,每个投资者的投资都是个人行为。
交易就是互通有无,股市也如此——把对方想要的东西给对方:你想要股票对方想要钞票,各自让渡对方需要的获得自己需要的——这就是合作。股市是双向投资,是交易。
1、呵呵,“随机、宿命,是决定的两种方式”,那何谓“决定”?不谈。
2、坦白说,我不喜欢杨百万,不成为其会员,亦不会买其软件。不过,无论他是百万也好,身无分文也好,仿佛不能用这来否认他那句话所含的道理。
3、呵呵,我建议楼主多多关注“时间”的重要性,这就是我谈到的静态的、单向的、整体的思维之所以不足取。股价之涨跌趋势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牛熊并非是转瞬发生的。追涨,何以就是“最后一棒”?如果明确已知最后一棒,又有谁会接?另外,杀跌和斩仓也不是一个概念。在趋势向上,买进股票是理性的选择;趋势向下,卖出股票就是理性的选择,当然其仍然要在你所确定之操作周期框架下进行,这何以是“赌”?恰恰相反,如果反过来,按照楼主先前之观念,熊市去承接,牛市中赚点小钱就跑掉,这反而是“赌”之表现。从这个角度说,与楼主之观点仿佛终于可达成一致,那便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下,不同投资者投资股市,有人在投机,有人在赌,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7 13:28:34
lwzxy 发表于 2009-6-26 12:01
3、呵呵,实话说,楼主并没有按照我的思路。如果是顺势而为,就不应“高抛低吸”,呵呵。其实,恰恰相反,“追涨杀跌”才是正道,虽然其经常被人们赋予贬义的色彩。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操作指导,如果不指出针对什么人,就都是错误的空谈。
高抛低吸必然要和追涨杀跌同时进行,市场才能存在。面对整个市场,不应该反对某种操作而鼓吹另一种操作思路。例如,你想追涨,就必然有人愿意在高抛,你才能追得到;你要杀跌,同样必然有人愿意低吸接盘你才能杀得掉。推崇任何一种单边操作思路都是错误的。

就像你承认的那样,市场就是交易,多空必须同时存在才会有市场。
如果承认市场是多空永远并存的,如果承认股评者应该是市场中立的,则股评者就只有沉默,一旦开口,必然会于其中一方的思路相背,故唯有沉默,是为“观棋不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7 21:29:25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操作指导,如果不指出针对什么人,就都是错误的空谈。
高抛低吸必然要和追涨杀跌同时进行,市场才能存在。面对整个市场,不应该反对某种操作而鼓吹另一种操作思路。例如,你想追涨,就必然有人愿意在高抛,你才能追得到;你要杀跌,同样必然有人愿意低吸接盘你才能杀得掉。推崇任何一种单边操作思路都是错误的。

就像你承认的那样,市场就是交易,多空必须同时存在才会有市场。
如果承认市场是多空永远并存的,如果承认股评者应该是市场中立的,则股评者就只有沉默,一旦开口,必然会于其中一方的思路相背,故唯有沉默,是为“观棋不语”。
呵呵,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所探讨的,是正确之“操作原则”,而不是“操作指导”。不知楼主如何,我从不会进行任何操作的指导,或至少主动性的操作指导。既然讨论的是原则,则有人能够遵守,有人总是违背(就像楼主所坚持的一样),所以楼主不必担心市场出现无法交易的情形。而事实是,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坚守原则。除此之外,考虑到市场的极度复杂性,任何交易都是在某一时间结构下达成的,因而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便大家都正确地遵守相同的操作原则时,仍然可以达成交易,只因他们之操作周期不同,对“涨”“跌”之周期定义不同。

如果所有所谓“股评”都符合楼主之要求,那恐怕对所有股民是一大利好,因为至少不会被他们的忽悠所干扰。不过,现实仿佛终要楼主失望的了,而且,进一步试想,楼主此文——“股市当前形势告诉我们的”又要告诉股民什么呢?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8 14:13:14
lwzxy 发表于 2009-6-27 21:29
呵呵,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所探讨的,是正确之“操作原则”,而不是“操作指导”。
“我们”是时时刻刻分为“多”和“空”双方的,所依据的“操作原则”也好,“操作指导”也罢,同样是时时刻刻分为两种而且注定是相反的,因此,没有你说的“正确之操作原则”。操作者愿意那样做,那样做在他看来就是正确的,没有先验错误的,只有后悔赌错的。
唯一“正确但无用的”、时时刻刻都成立不变的操作原则就是:愿做多者买,愿做空者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8 19:09:44
张建平 发表于 2009-6-28 14:13
lwzxy 发表于 2009-6-27 21:29
呵呵,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所探讨的,是正确之“操作原则”,而不是“操作指导”。
“我们”是时时刻刻分为“多”和“空”双方的,所依据的“操作原则”也好,“操作指导”也罢,同样是时时刻刻分为两种而且注定是相反的,因此,没有你说的“正确之操作原则”。操作者愿意那样做,那样做在他看来就是正确的,没有先验错误的,只有后悔赌错的。
唯一“正确但无用的”、时时刻刻都成立不变的操作原则就是:愿做多者买,愿做空者卖。
楼主可以不承认“操作原则”与“操作指导”两者间的区别(后面甚至不承认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呵呵),那不妨均称为“原则”,那么,“操作原则”本身即是即多又空的,毕竟,其是关于“追涨”、“杀跌”与“高抛”、“低吸”的。因而,何以将原则又区“分为两种而且注定是相反”的?

后一句,我喜欢,毕竟,终于回到经济学应该研究的对象——个体行为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8 22:50:09
lwzxy 发表于 2009-6-28 19:09
张建平 发表于 2009-6-28 14:13
lwzxy 发表于 2009-6-27 21:29
呵呵,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所探讨的,是正确之“操作原则”,而不是“操作指导”。
“我们”是时时刻刻分为“多”和“空”双方的,所依据的“操作原则”也好,“操作指导”也罢,同样是时时刻刻分为两种而且注定是相反的,因此,没有你说的“正确之操作原则”。操作者愿意那样做,那样做在他看来就是正确的,没有先验错误的,只有后悔赌错的。
唯一“正确但无用的”、时时刻刻都成立不变的操作原则就是:愿做多者买,愿做空者卖。
楼主可以不承认“操作原则”与“操作指导”两者间的区别(后面甚至不承认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呵呵),那不妨均称为“原则”,那么,“操作原则”本身即是即多又空的,毕竟,其是关于“追涨”、“杀跌”与“高抛”、“低吸”的。因而,何以将原则又区“分为两种而且注定是相反”的?

后一句,我喜欢,毕竟,终于回到经济学应该研究的对象——个体行为上。
呵呵,交易就是有卖有买,怎么可能说哪一方所依据的做法是错误的?要么两方都错,要么只有承认两方都对。既然买也对,卖也对,还能给出什么超出买卖两种建议的原则?
推荐一篇旧文,结束吧。http://www.jjxj.com.cn/articles/6697.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跳至第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