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490 5
2009-06-21
1+1<1:双基金经理业绩更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1日 09:31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研究员 刘宗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中国传统寓言故事里所说的道理,放置到完全移植于西方的基金行当里,似乎也行得通。
  在双基金经理制度渐成各家基金公司基金管理的潮流之时,这一模式似乎也开始出现窘态。《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6月中旬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单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不仅高于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双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水平,更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双基金经理的业绩均值甚至还不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双基金经理新风潮

  6月9日,银华基金公告增聘路志刚为银华-道琼斯88精选基金经理,与许翔共同管理该基金。两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一只基金(即“双基金经理”制)并非新鲜事,但6月以来,更大面积的推广双基金经理制似乎成为新风潮。
  截至6月9日,基金公司共发布增聘公告9起,涉及的公司有国泰基金、银华基金、中海基金和金元比联基金。
  金元比联是6月增聘基金经理的典型代表。该公司目前管理3只基金,6月初,这3只产品全部增聘基金经理实行双基金经理制。
  其中,金元比联宝石动力保本基金增聘黄奕与何旻共同管理;金元比联成长动力混合基金增聘吴广利与万文俊共同管理;金元比联丰利债券基金增聘李飞与何旻共同管理。
  此外,银华基金6月以来也增加了两只基金实行双基金经理管理,分别是银华和谐主题基金和银华-道琼斯88基金。此前的3月4日,银华基金管理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天华(0.887,0.00,0.00%)增聘齐海滔为基金经理,与许翔共同管理。
  在经历2008年的单边暴跌之后,众多基金公司为了强化风险管理,均在2009年调整基金管理风格,增加双基金经理管理的范围。
  截至6月9日,今年共有19则增聘基金经理公告,其中4则为债券基金实行双基金经理制。另据 Wind数据统计,目前市场共有499只(其中偏股型基金361只)基金,实行双基金经理(包括2个以上基金经理,下同)的有112只。
  不少基金由于规模较大,或投资海外,还配置3位基金经理。如南方全球精选、华宝兴业行业、汇添富均衡增长、中信红利精选、华夏红利、上投摩根阿尔法等10只基金,均为3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从公司统计看,较大比例配置双基金经理的基金公司有融通基金,旗下8只基金为双基金经理管理,其次是南方基金
和上投摩根,分别各有8只基金为双基金经理。

  双基金经理的业绩不灵

  双基金经理是否就能更好地优势互补,避免投资失误和把握投资机会,从而让所管理的基金净值表现更为稳健和优秀?
  一位投资者在参加《投资者报》举办的月度“投资者大讲堂”活动中曾经表示:“我们要的是在牛市行情赚钱最多、熊市行情赔得最少的投资,并不管基金公司是用了两位还是三位基金经理来管理。”
  这意味着,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投资业绩,至于基金管理是配有几位基金经理,并不重要。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分别以今年以前成立的基金为样本,比较单基金经理和双基金经理的业绩,数据表明,双基金经理管理的平均业绩不如单基金经理。
  截至2008年底,共有334只偏股型基金,单基金经理管理了232只,双基金经理管理了103只,约有30%的基金实行双基金经理制。
  剔除被动管理的指数型基金后,统计样本内今年以来业绩前10名的基金中,有7只实行单基金经理管理,3只为双基金经理管理。
  排在业绩第一、第二位的分别是康晓云管理的国投瑞银瑞福进取和王海涛管理的中邮核心优选,截至6月15日,这两只基金收益率分别高达76.87%和66.91%。
  排在第三至五名的,均为双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分别是华商盛世成长、新世纪优选成长、兴业社会责任。这3只基金均在2008年成立,并在去年保持低仓位操作,因此,在2009年市场行情来临时没有调仓的压力和困难,为获得较好的收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统计样本看今年业绩表现排在后十名的基金,同样也有7只为单基金经理管理,3只实行的双基金经理制。
  排在倒数第一的是季雷、鞠柏辉管理的华富策略精选,在上证指数今年以来上涨50%的背景下,该基金仅获得4.08%的收益率。
  此外,吕宜振、马志强管理的天弘永定价值成长基金,戴奇雷、张学东管理的诺德主题灵活配置基金也在后十名之列,收益率分别仅为8.47%和12.79%。
  从业绩排名前十和后十的单、双基金经理的比例看,至少说明双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并不比单基金经理更占优势。这是因为,在总样本中约有30%的基金实行了双基金经理管理,而在前、后十名中也约有30%为双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但若从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比较分析,双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明显低于单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
  《投资者报》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今年以来单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获得了39.15%的收益率,超过统计总样本的平均收益率38.49%;同期双基金经理获得的平均业绩仅有36.63%,低于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

  认清双基金经理模式

  为什么双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还不如单基金经理?
  这样的结论显然和大部分投资者的期望很不一样。按照常理,两个人的智慧要超过一个人,而且,大部分基金公司在对两名基金经理管理一只基金的宣传时都会用上“1+1>2”来引导投资者。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基金业内普遍认为双基金经理制本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基金业绩,只是基金公司的一种潮流。而现在,也有公司开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逆潮流而动。
  6月13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告,上投摩根双核平衡混合型基金经理梁钧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该职务,基金经理将由芮崑一人担任。
  这似乎意味着,一贯喜欢使用双基金经理的上投摩根基金一改前期风格,开始使用单基金经理管理。其实,去年年底,上投摩根就开始萌动单基金经理管理的模式,2008年11月29日,原来由芮崑和李颖共同管理的上投摩根双息平衡,改为仅由芮崑一人管理。
  不过,这只是个案。总体来说,大部分基金公司仍在扩大双基金经理管理的范围。
  既然双基金经理并没为基金带来更好的业绩,为何基金公司还在乐此不疲地实行双基金经理制?《投资者报》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老带新”,即一位老基金经理带一位新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二是“股债配合”模式,即投资所长互补,一位擅长股票投资、一位擅长债券投资;三是防“基金经理缺位”模式,即为了防止基金经理流动造成的风险,提前安排两位基金经理。
  实践表明,最能给投资人带来利益的是第二种模式,合理的分工往往能为投资者带来最有效的收益。如兴业社会责任基金的基金经理傅鹏博和刘兆洋,前者出身于证券公司和汇添富基金公司,擅长股票投资,后者此前负责兴业可转债的管理,擅长非权益类资产管理,今年以来,这只基金的收益率名列前茅。
  双基金经理管理中最易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的是防基金经理缺位模式。这种模式在投资管理中不容易分出主次,容易出现消耗和推卸责任,如基金公司没有科学的制度安排,这样的模式对业绩必定产生负面效果。
  对于老带新,是基金公司培养基金经理的一种尝试模式,是否对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基金经理的能力和责任心,一位有责任心的基金经理,不仅能管理出良好的业绩,同样也能为公司培养出一名新基金经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2 11:09:43
风险意识 更高,效率更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08:47:25
感谢斑竹力挺,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 07:12:05
至于是什么原因,太难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 12:29:38
人事原因;基金业绩原因;基金投资策略原因;基金经理专长配置............

呵呵,外界人士可以这么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7 20:44:43
其实这样的肯定结论只有时间才能够验证,确实短时期来看双基金经理的业绩较差,但是这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进行考察,这跟货币短期有效长期无效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万事都是矛盾着的,双基金模式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历史性和必然性,新生事物需要时间去完善。大家都需要给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