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歌
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2771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般而言,应该首先谈为什么要从科学的思维转到哲学思维。但谈论为什么是个比较抽象的,不容易理解,谈论“如何"是比较具体的,容易理解,这里首先谈论如何从科学思考转到哲学的思考。 比如研究斜面上的小球运动。一般来说,我们会注意到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运动小球的速度不同,通过大致的观察可以发现,斜面的坡度与小球速度是正相关的。当然为了精确的确定坡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控制一些变量,诸如斜面的光滑程度等。具体我就不再多说,上过中学物理课的人应该的清楚。这种思考就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这个科学的思维方式如何能转到哲学的思考呢? 答案是,要问一些打破常识的,看起来非常古怪的问题。在科学的思考中,我们观察到斜面的坡度与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关,于是去分析小球的运动速度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但这个观察结果是基于一个假设的前提条件下的,即,你认为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我们用物理学的,更加精确的语言来表述,你通过观察认为,小球沿着平直斜面从a点运动到了b点,它从a点到b点的时间与斜面的角度有关。现在我问,你看到小球从a点运动到了b点吗? 让我把问题在精密一点,你在第一秒初,看到小球在a点,在第一秒末,看到小球在b点,请问,小球有没有,以及如何如何从a点运动到b点的? 答案可以是,小球根本没有从a点运动到b点,在a点的小球突然消失了,在b点出现的是另一个完全另外一个小球,或者,小球从a点以瞬间转移的方式到了b点,它并没有经过ab两点间的直线,或者是,小球以曲线运动从a点到达b点。 有人会说,这根本是无稽之问,我明明站在那里,看到小球是直线运动,我相信我的眼睛没错。好,那么我问,在第零点零零零零零一秒初和在零点零零零零零一秒末呢?你的眼睛能看到这么小的时间间隔吗?有人说,我虽然不能,但是最灵敏的机器能。那么好,我问,在第无穷小秒初和无穷小秒末呢?有什么机器能观察到无穷小秒的间隔? 实际上,小球如何从a点运动到b点的,是直线运动过去的,是曲线运动过去的,还是突然消失,然后突然出现,这根本看不到。如果你觉得小球是走直线,并且小球并没有消失,这都只是猜想罢了。
分析到这里,有人一定会觉得这个问题既有些无厘头,又好像有些道理。无厘头是因为它和常识的差别实在太大了,有道理则在于上述的分析是依据逻辑所进行的。 请有高中物理知识的人想想现代物理上的一些内容,诸如光的波粒二象性,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等等, 立刻就能明白,上述的分析不仅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更有实践的依据。 正是通过这样的哲学反思,牛顿物理体系才能发展到相对论和量子物理。 牛顿本人曾经坚决的认为自己的理论中排除了所有的哲学思辨成分,一切都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因此是最科学的体系。事实证明了他的错误。
分析到这里,为什么要从科学的思维转变到哲学的思维这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如果仅有科学的思维,你就会永远认为,小球走的是直线,但是通过哲学的思维,就会怀疑这个结论,而且这怀疑不是无端的,任意的,而是有逻辑,有道理的。再通过科学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小球确实走的不是直线。 这个过程,是科学发展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哲学思维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它打破了很多看似”科学的“实则是毫无道理的常识。这里要强调的是,科学的研究是基于感官感觉之上的,是形而下的,它首先把从感觉中得到的东西不假思索的,先入为主的承认为”真“,而对这些从感觉中得到的东西的反思需要的是形而上的思考,这正是哲学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说,哲学为科学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或者至少说,为科学的研究扩充了思路。
最后说一点闲话。对于中国自古以来有没有科学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中国自古以来在医学上的科学性相当先进,这就是中医。中医远较西医具有科学性(具体的分析参看本人其他文章),而其原因,正在于中国的哲学在对生物的理解上更加先进。简单地说,中国哲学的认识论基础是——也是中医的认识论基础,是把宇宙万物看做具有目的性的整体,而西方哲学的一条线是理性唯心主义,这把宇宙看做目的性的,但这条线最后发展到与科学思维彻底隔绝的宗教上去,另一条线是机械唯物论的原子论,这是西方科学——主要是牛顿力学体系的物理学,也是目前西医的认识论基础。大多数认为中国缺少科学,主要是看到中国在物理领域的落后,比如李约瑟认为中国有大量超越世界的先进的技术发明,但是没有支持这些技术的物理理论。这是对的,正如我上面所说,中国的哲学思维没有发展出机械唯物论,因此它不可能发展出牛顿力学体系。中国哲学的感性唯物主义(具体解释参看本人其他文章)是高于机械唯物论的(也高于理性唯心主义),近代物理从牛顿到相对论的转变其实已经反映了这一点。而且,以感性唯物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的认识生物和人类社会,而目前的社会学科是以机械唯物论或是理性唯心论为基础的,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和政治学均不能创立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 在感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建更加合理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等学科,将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未来和进步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