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00:23
同一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不同;不同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相同。我们不懂得这是什么道理。
----------------------------------------------------------------------------
浪费感情,我还因为是什么高明的论调。却只有这个理由。
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是具有能动的,不是机械的。这一点即使学过最初级的唯物论也会明白这一点。
warrenzhang 发表于 2010-12-22 12:40列宁这种语句去糊弄中小学生还差不多,只不过是借助“能动”一词来回避问题,却没有讨论最核心的物质与精神的桥梁问题。不解决这个物质-精神的桥梁问题,“能动”就毫无意义,也是只一个唯心的主观判断而已。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00:23
同一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不同;不同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相同。我们不懂得这是什么道理。
----------------------------------------------------------------------------
浪费感情,我还因为是什么高明的论调。却只有这个理由。
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是具有能动的,不是机械的。这一点即使学过最初级的唯物论也会明白这一点。
真正能够证明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的证据是,人类能够设计一台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可是现在这个目标还远未能实现,所以现在对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抱不可知论的态度比较好。
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15:46当我摆出列宁那段话时我就一定猜出,你前半段话与现有的所有反对的观点是如何的雷同。在我看来,你那也是一种“回避”的态度。warrenzhang 发表于 2010-12-22 12:40列宁这种语句去糊弄中小学生还差不多,只不过是借助“能动”一词来回避问题,却没有讨论最核心的物质与精神的桥梁问题。不解决这个物质-精神的桥梁问题,“能动”就毫无意义,也是只一个唯心的主观判断而已。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00:23
同一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不同;不同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相同。我们不懂得这是什么道理。
----------------------------------------------------------------------------
浪费感情,我还因为是什么高明的论调。却只有这个理由。
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是具有能动的,不是机械的。这一点即使学过最初级的唯物论也会明白这一点。
真正能够证明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的证据是,人类能够设计一台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可是现在这个目标还远未能实现,所以现在对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抱不可知论的态度比较好。
warrenzhang 发表于 2010-12-22 12:40列宁这种语句去糊弄中小学生还差不多,只不过是借助“能动”一词来回避问题,却没有讨论最核心的物质与精神的桥梁问题。不解决这个物质-精神的桥梁问题,“能动”就毫无意义,也是只一个唯心的主观判断而已。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00:23
同一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不同;不同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相同。我们不懂得这是什么道理。
----------------------------------------------------------------------------
浪费感情,我还因为是什么高明的论调。却只有这个理由。
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是具有能动的,不是机械的。这一点即使学过最初级的唯物论也会明白这一点。
真正能够证明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的证据是,人类能够设计一台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可是现在这个目标还远未能实现,所以现在对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抱不可知论的态度比较好。
苦大仇深李常委 发表于 2010-12-22 22:46不可知论和唯物主义完全是两码事,因为你不可知并不代表世界就因为你是否可知而发生变化,世界要么是唯物的要么就是唯心的。warrenzhang 发表于 2010-12-22 12:40列宁这种语句去糊弄中小学生还差不多,只不过是借助“能动”一词来回避问题,却没有讨论最核心的物质与精神的桥梁问题。不解决这个物质-精神的桥梁问题,“能动”就毫无意义,也是只一个唯心的主观判断而已。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00:23
同一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不同;不同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相同。我们不懂得这是什么道理。
----------------------------------------------------------------------------
浪费感情,我还因为是什么高明的论调。却只有这个理由。
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是具有能动的,不是机械的。这一点即使学过最初级的唯物论也会明白这一点。
真正能够证明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的证据是,人类能够设计一台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可是现在这个目标还远未能实现,所以现在对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抱不可知论的态度比较好。
历史上唯心主义曾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唯物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22:25
10# 马甲1号
那是不是肯定“唯心”就很合理的多?而不盲目的多?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2-22 23:44你就确定世界不是唯物就是唯心,只有这两种可能么,而想象不出第三种可能么?苦大仇深李常委 发表于 2010-12-22 22:46不可知论和唯物主义完全是两码事,因为你不可知并不代表世界就因为你是否可知而发生变化,世界要么是唯物的要么就是唯心的。warrenzhang 发表于 2010-12-22 12:40列宁这种语句去糊弄中小学生还差不多,只不过是借助“能动”一词来回避问题,却没有讨论最核心的物质与精神的桥梁问题。不解决这个物质-精神的桥梁问题,“能动”就毫无意义,也是只一个唯心的主观判断而已。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00:23
同一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不同;不同的外在事件,人的反应有时相同。我们不懂得这是什么道理。
----------------------------------------------------------------------------
浪费感情,我还因为是什么高明的论调。却只有这个理由。
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是具有能动的,不是机械的。这一点即使学过最初级的唯物论也会明白这一点。
真正能够证明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的证据是,人类能够设计一台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可是现在这个目标还远未能实现,所以现在对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抱不可知论的态度比较好。
历史上唯心主义曾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唯物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根据辩证法,为啥不能认为世界是唯物与唯心的辩证统一呢?看来你没有真正精通辩证法。辩证法反对的就是你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逻辑。
历史上唯心占主导地位,现在只能说是不接受唯心主义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不接受唯心主义的人也未必接受唯物主义,或许接受世界是唯物与唯心辩证统一这个观点。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2-22 23:54个人认为,世界观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如果你硬要比较两者的好坏,就有点实用主义了。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22:25
10# 马甲1号
那是不是肯定“唯心”就很合理的多?而不盲目的多?
选择世界观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是不能靠课堂灌输来完成的。而这种世界观的灌输却天天都在我国的中学课堂上演,束缚了青少年的思想。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2-23 20:58你说的反证法只在传统的二值逻辑才是有效的,现在我们用的是辩证逻辑,反证法是无效的,因为还有中间状态(不可知)存在。
lwzxy 发表于 2010-12-23 21:25
17# wzwswswz
在哲学中,“唯物主义”这一概念有一确定的含义,如果你想通过借用恩格斯或其他什么人的话,以来作出不同的解释,这大概是可能的。甚至于,你可以将“唯物主义”说成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说成是“唯物主义”。不过,这对于问题的讨论毫无意义。
此帖的主题是,关于“身心”这一哲学问题。而恩格斯,列宁或马克斯,是否是唯物主义者,他们对该问题作何看法,这是不关重要的问题。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2-22 23:54个人认为,世界观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如果你硬要比较两者的好坏,就有点实用主义了。Master_who 发表于 2010-12-22 22:25
10# 马甲1号
那是不是肯定“唯心”就很合理的多?而不盲目的多?
选择世界观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是不能靠课堂灌输来完成的。而这种世界观的灌输却天天都在我国的中学课堂上演,束缚了青少年的思想。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