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价值概论
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 所谓最基本的客观规律
要讨论这个问题 就必需先明白价值的本质
关于价值的本质 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
1 本性说
认为价值的本质是诸如真、善、美一类的道德范畴
2 情感说
认为价值的源泉在于情感 是通过感觉经验或感知领会得到的
3 抽象说
认为,价值是抽象的信念、理想、规范、标准等 指导人的思想与行动
4 奥妙说
认为,价值是一个深奥的、微妙的超自然概念
5 意义关系说
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表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客体对主体的意义
6 态度说
认为价值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态度
7 效用说
认为价值是指客观事物的一种有用属性
8 劳动量说
认为价值就是劳动价值,它由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量来决定 也就是马克思的观点
偶的看法是价值具有两重性 绝对值价与相对价值
客观事物首先具有独一无二的客观特性
所以每一个客观事物租对于客观世界 都有其价值 价值在于独一无二
具体来说 同一片森林里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用同样条件载种的水果不会完全相同
用同样条件生产的产品不会完全相同
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不同差异 决定每个事物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价值 是绝对值价
在这个基本价值之上 由于事物的相对联系 就产生了相对价值
相对价值又分为两种 实用价值 与 幻想价值
实用价值 就是 真实存在的 有实际效果的价值 也可以理解为产品的使用价值
比如 食物可以吃 衣物可以穿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幻想价值
就是 本身并不存在 但被人类幻想出的 对人类有影响的 反应人类心理活动的价值
上文中的1234568都是幻想价值
幻想价值又可分为主观与客观两种
主观的 以个人的感知出发 来幻想出外物对干个人的价值
上文中的 2 6 就是这种
客观的 先是幻想出某个理念 精神 意义 规律 等 然后将之神秘化 绝对
最后从这个幻想出来的概念出发 判断外物的价值
上文中的 1 3 4 5 8 都属于这个系统
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
幻想价值的错误在于
从人类的主观意识出发 脱离了客观实际 对实际没有指导作用
二 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 主要指商品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
其实就是幻想出来的价值 它是受人的主观感知影呴的 作用是反应了人类心理
客观事物的客观价值 或者说产品的使用价值 都是独一无二的
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比如人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
即便是同样条件下生产的两单位橡胶 也不会完全相同
所以客观事物的客观价值本身就不能交换
但是人类通过幻想 模糊价值的界限 自我欺骗 实现交换
原古时代 是以物换物
打猎的民族 和 捕鱼的民族 相接处 彼此好奇对方的食物
出于满足好奇心 才进行了交换
如果他们不交换 行不行呢 当然可以
再比如 某些限董版 珍藏版 商品 或是 名人用过的东西
其价格和同类型产品就有天壤之别
福岛核事故 造成旳盐价上涨
可见交换并非生活必需 而是反应特殊心理
所以 所谓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幻想出来的
三 货帀
既本交换是反应了特殊心理 不是必需 那能不能不交换呢
不能 因为货帀产生了
货帀的出现 使幻想出来的交挣价值与客观上的使用价值相脱离 造成价值虚拟
通常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但这是错误的 货币其实是 使价值虚拟合理化的社会契约
货币与 支票 国债 股票等 的差别在于契约的具体内容不同
货帀的产生 实际上反应了人口与资源间的矛茴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 资源不能满足所有人口的需要
为了避免全社会都陷入共同贫困 缓和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才产生了货币 用以虚拟出一部分价值 让社会才富看起来充足而已
通过货币的流通循环 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不显现出来
这就好比有两个人 一个有手里有锅 一个人手里有钱
当有钱的人想用锅时 他用钱去换锅 如此循环
看起来两个人都有锅 但实际上只有一只锅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就是社会中总有一批人是不掌握生产和生活资料的
当人们不掌握生产和生活资料时 就会离不开产品交换
而后来的纸币 金融业 则说明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四 对客观唯心主义价值规律的批判
客观唯心主义价值规律认为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这个论点脱蓠了客观实际 与事实不合
1 商品交换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反应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买卖双方的主观意识
与劳动时间沒有任何关系
交易是买卖双方的 只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就能交易 这里不存在一个客观尺度
这个愿不愿 在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买卖双方的 智商 处境 文化 信息 情感 等诸多因素都会使价格天差地别
决不是只有一个劳动时间可以决定的
2 如何确定单位劳动时间的具体价值
单位劳动时间的具体价值也属于雇主与雇员的主观认定
对于紧需用钱的 即便工钱很低工作很重的工作 也会去做
对于自尊心强的 即便工钱很高工作很轻的工作 也不一定会做
这里不存在一个能被所有人认同的 客观上的量
3 与客观事实不合
农产品或农产品的加工品的劳动时间很长 但价格并不高
服务业娱乐业的劳动吋间很短 但价格高
自古如此
4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孤立于客观世界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孤立于客观的自然界
在马克思幻想的社会中 资源与能源仿佛是无限的 只是被上层藏起来而已
所以在马克思的体系中没有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更没有供求关系的表述
5 马克思将复杂的社会活动 概念化 简单化 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商品交换虽然是主观幻想下满足心理需求的行为
但由于意识是复杂的 所以商品交换这种行为是复杂的社会活动
而马克思无视这种复杂的客观存在 将其 概念化 简单化
片面强调劳动的作用 将劳动 绝对化 神秘化 脱离实际 违背事实
创立了以劳动为中心的变相神学 实际上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之中
马克思还认为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
这就是在以 钟摆的正弦振动 这种机械性的物理理论 来解释复杂的社会运动
在马克思看来 价格相对于价值的波动 只是类似于正弦振动中相对于平衡点的物理位移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
说明马克思在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同时 又陷入了机械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