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6-9-13 15:33:21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5:27
正常的学术讨论,谈何冒犯。

刚才我看了一下,确实是马克思的公式,是我记错了,但我不太理解您所为 ...
因为你一直没回答出:V与M是什么关系。因此我才得出的结论。

如果你要能知道V与M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对学术进行研究的人,自然也会否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5:37:00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5:30
现在有点小事,出去一下,你举这个例子根本不适合现代化的大生产,以前有人用一个卖烧饼的例子来说明GD ...
回见大哥。


大哥有空了,请多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5:45:50
1993110 发表于 2016-9-13 15:32
国家税收,是白得的。

劳动者所得,是投入了劳动。劳动者所得,包括雇佣劳动,自雇劳动。劳动者所 ...
考虑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考虑生产资料的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或者不考虑这些,

总之可有:

总产值=所有者转移价值之和+所有者纯收益之和+国家收入+总工资=销售出去的产值+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值

总产值,是用市值来核算的。所以,可以看成所谓的总价格。
以上的总产值,是毛值,包括各种重复计算。

以上的总产值,是每一个独立的货主的产值之和。

那么也就是说,

重复计算的部分,应该集中在“所有者转移价值之和”的当中。

而从毛的总产值当中,去掉“所有者转移价值之和”,所剩余的“所有者纯收益之和”、“国家收入”、“总工资”,应该就没有重复计算的部分了,就是所有者、国家、劳动者的纯的收入了。

当然,上述所谓的纯的收入,不一定是全部实现的。因为,总产值=销售出去的部分+没有销售出去的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7:40:26
qi509 发表于 2016-9-13 15:33
因为你一直没回答出:V与M是什么关系。因此我才得出的结论。

如果你要能知道V与M的关系,如果你是一 ...
如我愚钝,真没有看出您的意思来,如果说您在这里挖了一个小坑,希望我跳进去,但我的意见是你的这个区别,及V和M的关系没有多少意义,我已经在回复中说得非常清楚了。

您的观点始终没有完整摆出来,抓住一个小细节就对我宣判死刑,这样略显不公平。而我的观点已经全面清晰地展示出来了,如果你对原文有一定深度的阅读,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批评,如果是我的错误,我也完全接受,但你这样避重就轻,我真接受不能,也感觉没有意义。

如果方便,可以把您的文章全部发给我,提供一个链接,或者你认为写过V和M之间关系的文章,这样讨论起来才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7:45:21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3:54
我的话可能比较直接,你的W=K+P,自己独立定义一套术语,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无论是斯密、马克思还是 ...
马克思为什么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你写《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W=C+V+m这个公式。要想在现实中使用这个这个公式就必须将其转化为利润。即:现实中的:W=K+P。这样才能在财务的账簿上反映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提示人们,马克思的:W=C+V+M的公式是需要转化为:W=K+P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7:54:55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7:40
如我愚钝,真没有看出您的意思来,如果说您在这里挖了一个小坑,希望我跳进去,但我的意见是你的这个区 ...
如我愚钝,真没有看出您的意思来,如果说您在这里挖了一个小坑,希望我跳进去,但我的意见是你的这个区别,及V和M的关系没有多少意义,我已经在回复中说得非常清楚了。——————

这更说明你连一点点的V与M是什么关系都不知道。我并非挖什么坑。咱们就进行学术交流。望认真读读《资本论》第一卷,《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俩篇吧。

我不妨提示一下:V与M的关系是:工资与劳动时间的关系。工资与劳动时间的差=M.


我不会像有些人那样。我说的每句话都是有出处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7:55:24
1993110 发表于 2016-9-13 15:45
以上的总产值,是毛值,包括各种重复计算。

以上的总产值,是每一个独立的货主的产值之和。
感觉你在总产值或总收入,是否销售出去这里纠缠太多,没有跳出来。

一个企业既是生产者,提供商品,他同时也是一个消费者,不断从上游购进各种源料。如果讨论这个企业的生产行为,我们暂时只考虑他的销售收入,及相关销售收入的成本部分,在会计处理上会有一个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这里销售收入才是“剩余价值公式”中的W,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找出相应的C、V及M。如果你结合会计中的利润表,会有更直观的理解,但这里的W和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能等同,不能包括营业外收入,财务上,营业外收入是一种利得。

如果企业在当期购进了大量的商品,没有销售出去,这种行为可以视为一种消费,企业可能是贷款或借款购买,可能是利用企业当期的利润,也可能是以前期的利润。

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没有能覆盖住收入对应的成本,即W大于C,则企业就不是生产行为了,就不会进入前面所说的两部类模型。两部类模型只是核算生产性的生产,并县W大于C,这里V和M之和也大于零。

那个模型看起来简单,但可以把所有生产活动包括进去,包括银行。我在前面严格区别过,如果企业支付的是银行利息,则这部分利息是C,相当于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而收取的酬劳,银行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是一个生产者的角色,如果企业将利息直接支付给个人,这时的利息则属于M的一部分,这样说起来不知道会不会绕。

你的回贴中,有一部分理解是对的,但因为把总产品等揉进去,就变得复杂了。不知这样有没有让你对整个社会的运行清晰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8:09:14
qi509 发表于 2016-9-13 17:45
马克思为什么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你写《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就是因为在 ...
你这样确实可以让讨论容易一些。

黄佶老师在回贴中曾提醒过我,认为套用马克思的W=C+V+M这个公式可能会带来歧义,其实我在文中反复强调过,我用的这公式,主要是表示一个生产企业一段时间内生产经营成果,并不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公式的本义,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盘点时,这里价值已经转化为价格了,为何还要多走一步弯路呢?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劳动价值论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可能从单一商品的生产论证出劳动价值论的,剩余价值论也勉强,刚才已经说过,为什么大家都争破头皮进跨国公司任其剥削呢,还不是因为跨国公司工资高,将劳动的价值创造与收入的分配结合起来,才有说服力,以前的路根本不可能走通,比如利润率下降规律我认为就有致命的缺陷,因为马克思是假设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集中,但这与事实并不相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8:23:08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8:09
你这样确实可以让讨论容易一些。

黄佶老师在回贴中曾提醒过我,认为套用马克思的W=C+V+M这个公式可 ...
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盘点时,这里价值已经转化为价格了,为何还要多走一步弯路呢?————

你又错了。在马克思那里价值=价格。也就是:V=M。

你不妨看看那两篇文章。按照马克思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篇的定义,工人的工资总额便是企业的利润(剩余价值)。还要财务计算干什么。V这个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不就是M这个利润(剩余价值)吗。

在现实中,价格是脱离价值而存在的。价格是在成本上+的一个货币量。这个货币量是参照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对比后而确定的。所以,马克思的公式是无中生有的。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商品价值只有:W=K+P。也就是商品最后的成交价是这个商品的价值。成交价减去成本便是毛利润。而跟马克思的什么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也就没有什么:M了。


所谓的:劳动的价值论就是与雇佣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没有第二个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为他的剩余价值论做铺垫而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9:01:44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7:55
感觉你在总产值或总收入,是否销售出去这里纠缠太多,没有跳出来。

一个企业既是生产者,提供商品, ...
那个模型看起来简单,但可以把所有生产活动包括进去,包括银行。
谢谢大哥了!


能不能请大哥,把模型再写一遍,再说一遍,并且解释解释其含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9:12:16
1993110 发表于 2016-9-13 19:01
谢谢大哥了!
这个模型初看起来挺简单,可能还挺复杂。我加你为好友,你留个邮箱,我发一篇文章给你,那篇文章曾提交给中国《资本论》年会,那篇文章的推导过程要详细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9:22:24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9:12
这个模型初看起来挺简单,可能还挺复杂。我加你为好友,你留个邮箱,我发一篇文章给你,那篇文章曾提 ...
谢谢大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9:26:38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9:12
这个模型初看起来挺简单,可能还挺复杂。我加你为好友,你留个邮箱,我发一篇文章给你,那篇文章曾提 ...
谢大哥!



兄弟会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简单,笨拙,唠叨等等。


例如说,


大哥的模型,是想表达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的内容?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19:35:24
mrgou 发表于 2016-9-13 19:12
这个模型初看起来挺简单,可能还挺复杂。我加你为好友,你留个邮箱,我发一篇文章给你,那篇文章曾提 ...
还没有收到来信,大哥请查看论坛的短消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21:53:3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21:57:25
郑永年的文章还是很有水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23:41:33
感觉楼主是一个严肃的经济学研究者,同时也是坚定的马克思经济学的捍卫者。严谨治学却缺乏新意,话有点糙。
实在是有些地方不敢苟同,所以冒昩的提几点,还请不吝赐教:
一、价值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概念,这个设定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想问下设定劳动价值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二、整个理论体系没什么大问题,只有一些小毛病。其实是体系基础的问题,比如资本获得利润,工人获得工资。我想问的是凭什么呀?劳动价值中,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所以交换后的分配应该与劳动直接相关。资本获得利润就显得脱离了价值理论,所以只能寻求价值之外的理论的解释。
三、劳动价值理论只能推演出等价交换。而我认为交换的原则只能是双赢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3 23:56:12
如果经济运行过程需要用价值概念外的东西来解释,只能说明这个价値概念是不合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08:10:05
haoyuking 发表于 2016-9-13 21:57
郑永年的文章还是很有水准的~
郑永年我文章我基本上一篇不落地读过,水平也有,但也仅提出了问题,如果要说解决问题,他的葫芦里最多是新加坡所谓的经验,郑只不过是李光耀的一个吹鼓手罢了,他把中国知识界说得一无是处,没有一个学者奋起反击,中国的学者没有感觉很羞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09:07:40
tsp8001 发表于 2016-9-13 23:41
感觉楼主是一个严肃的经济学研究者,同时也是坚定的马克思经济学的捍卫者。严谨治学却缺乏新意,话有点糙。 ...
一、价值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概念,这个设定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想问下设定劳动价值概念的目的是什么?———————————————————我先引用一下百度上关于价值的解释,从经济学上看,价值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从哲学上的讲,意义也相差不大。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于人类社会而言,主体只能是人,并不是随便设定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在原始社会或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物品交换基本上是以劳动量为尺度,这也不是设定吧,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在马克思那里,劳动价值论与他的人文关怀、异化、共产主义概念等是一脉相承,具体我就不展开了。而我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带有很深的原始社会的痕迹,和工业文明有些格格不入,我认为马克思的方法是错误的,而是沿袭斯密的方法,即一个商品经过递归还原,最后这件商品可以分解成V和M,从这个角度来论证劳动价值论,劳动只能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和马克思是殊途同归的,强调在大工业时代,劳动价值论是存在的,虽然表面上资本家取得利润,劳动者获得工资,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二、整个理论体系没什么大问题,只有一些小毛病。其实是体系基础的问题,比如资本获得利润,工人获得工资。我想问的是凭什么呀?劳动价值中,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所以交换后的分配应该与劳动直接相关。资本获得利润就显得脱离了价值理论,所以只能寻求价值之外的理论的解释。———————————————资本获得利润,工人获得工资,这是客观的事实存在,不是凭什么,如果你不认可,完全可以像欧文那样自己搞一个共产主义实验,自己的劳动归自己,全社会全员劳动,平均分配。很奇怪,您为什么会有样的想法,马克思也曾回答过一个热血青年相类似的问题,马克思明确表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也是天经地义的,原文我要再查找一下。我能确认的是,您基本上没有看我的推导过程,才有上面这些疑问。大家都是成年人,都不容易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有些想法会随着年龄而不断加固,这样也正常吧,我们不太乐意去认真读别人的东西,如果有一丁点和自己的想法相违背。

三、劳动价值理论只能推演出等价交换。而我认为交换的原则只能是双赢原则————————————为什么劳动价值只能扮演出等价交换呢,这只是您的个人想法吧,如果有机会,可以让我看一下您发的文章,这样才能对您进行全面的回应。我有一个同事,在我面前总喜欢故弄玄虚,我提出一个东西,他就提出一堆不着边际的概念出来,让我不敢随便回应,不然很容易掉进他的陷阱里,但当我看到他的一篇论文时,我心就释然了。真正做学问的,不会吝啬把自己的观点全方位的展示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0:14:02
mrgou 发表于 2016-9-14 09:07
一、价值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概念,这个设定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想问下设定劳动价值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
异质劳动
兄弟我觉得,


1,马克思所说的价值,就是劳动。
价值是劳动,劳动是价值。
不妨把价值一词,直接看成劳动一词,通常没有必要深究下去。


2,劳动和劳动之间有差异。
那么,可以把劳动划分为: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
有关系式:

个别劳动之和=行业劳动,行业劳动之和=社会劳动。


3,劳动和产物之间是对等关系,至少是一一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

劳动量=产物量,产物的量=劳动的量

个别劳动=个别产物,个别劳动之和=行业劳动=行业产物=个别产物之和



4,所谓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所谓等价交换等等,要从全局、整体来看,不要从个体、微观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0:38:06
mrgou 发表于 2016-9-14 09:07
一、价值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概念,这个设定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想问下设定劳动价值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
斯密教条
先转帖如下:

“斯密教条”是经济学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种正确的观点。由于这一正确观点被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奉为教条,所以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

根据这个教条,商品价值由v+m构成。其实,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以上转帖完毕。


确实,任意的产品,总是能够分解为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
也就是说,不妨简陋表达为,可以简陋表达为:任意产品=一定资本所得+一定劳动所得。
这是正确的关系。至于精确的关系式,这里暂且舍弃,暂且不讨论,不必要讨论。
这个关系,确实正确。


那么,把商品的价值、市值,表达为v+m之类的2块,与表达为c+v+m之类的3块,则哪个正确?
换句话说,斯密正确,还是马克思正确?斯密更正确,还是马克思更正确?
3块正确,应该是后者正确,表达为3块正确,或者更正确。
或者说,在一定的意义上,一定的语境当中,应该表达为3块。


为什么马克思正确,或者更正确?为什么应该表达为3块,而不是2块?

1,表达为3块,更符合社会实践,社会实务。换言之,符合习俗。

2,社会实践、社会实务当中表达为3块,也是合情合理的。不但是习俗,而且合理,有合理性,有必要性。况且,存在即合理。

3,假若把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划分为各期。其中有往期,有当期,有未来期。或者,把社会生产划分为消费和积累,等等。
那么,虽然一直以来,一直能把商品划分成资本所得、劳动者所得,虽然划分成2块确实正确,
但是,当考虑到分期,考虑到消费和积累的关系,考虑到跨期,考虑到再生产,那么,就有往期产品转移到当期产品之问题。
亦即,简陋来看,简陋来说:

(往期的产品)+当期的劳动=当期的产品=当期资本所得+当期劳动所得

(往期的资本所得+往期的劳动所得)+当期劳动=当期资本所得+当期劳动所得

设(往期的资本所得+往期的劳动所得)=往期产品=往期产品转移到当期产品,
设当期资本所得=往期产品转移到当期+当期资本纯的所得
则有:
c+v+m的3块的构成式。



当然了,上述c+v+m的3块构成式,如果抛弃分期、跨期、产品转移、消费积累关系等等来看,
其实仍旧是资本所得、劳动所得这2大块的。


那么也就是说:

说任意产品,它是2块的构成式,这很正确。

说任意产品,它是3块的构成式,这更正确。
--------而且,这3块的构成式当中,所得主体仍旧是2者,即资本和劳动。




打比方来说,
说房屋的建造,都是采用当年的泥瓦匠劳动,和采用当年砍伐的木材,当年制造的砖瓦。
同时,也或多或少的采用拆除旧房屋得到的木材、泥瓦等等。

那么,你说任何房屋由(泥瓦匠劳动),(木材、泥瓦),这么2块来构成,这很正确。
------这里的木材,包括新木材、旧木材。这里的泥瓦,包括新泥瓦、旧泥瓦。


那么,你说任何房屋,由(泥瓦匠劳动),(新木材、新泥瓦),(旧木材、旧泥瓦),三者来构成,这更正确。

------当然了,旧木材仍旧是木材,旧泥瓦仍旧是泥瓦,而新木材也是木材,新泥瓦也是泥瓦。
---------仅在这个意义上来看来说,木材=新木材+旧木材,泥瓦=新泥瓦+旧泥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0:54: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2:49:55
mrgou 发表于 2016-9-14 09:07
一、价值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概念,这个设定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想问下设定劳动价值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
首先,劳动只能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如果这话能成立,意味整个社会的财富是劳动创造的,也同时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基础,关乎到土地什么事,关乎到资本什么事,财富的增量只与劳动相关。与自然资源无关,实质上,价值的构成元素被人为地单一化了,劳动不能构成财富的所有,因为他无法替代自然资源。
对价值概念的问题,百度的解释是很空泛的,如果百度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大家还研究干啥,价值从财富的表面上是无法看到的,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们对财富的同质性的概括,人们对这种同质性理解的差异就造成了价值概念的差异,价值概念需要经过经济活动的检验,所以这个价值概念可能会变成唯一,但无论如何,劳动等于价值,价值等于劳动却是没有理由的了。
其次,对价值概念的检验,比较关键的就是交换这一经济活动的检验,如果我们是在价值层面上去理解整个经济活动,我们应该有一个检验的目标,就是经济活动是有意义的,往俗话上说,就是交换的双方都赚点钱,往专业术语上讲,就是交换双方在交换后获得的价值量能超过交换前的价值量,否则交换的一方或双方都不会满意,交换无法形成,再次强调,是在价值层面,因为价值就是财富的代表,而不是去价值外的范畴去寻找交换的意义。
其三,劳动价值不可能通过这个检验是很显然的,因为交换的双方无论如何也做不好双方受益,可以自行推导其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4:25:13
龚民 发表于 2016-9-14 10:54
这是不对的。马克思从来不认为劳动只能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读读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在文中明确指 ...
我对《〈哥达纲领〉批判》有一些了解,马克思在开篇批判的主要是“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我证明任何一件商品可以分解为整个生产链上所有生产单位V和M之和,进而可以推导出社会最终产品可以分解为所有生产企业的V和M之和,斯密的递归法结合马克思的两部类模型,斯密那种劳动价值论的方法是正确的。

而那个模型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全社会物质生产劳动,而物质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不从这个角度把社会的运行规律说清楚,经济学就是无解的。不知道能不能对我上述观点进行深入的批判,我也乐于接受,其它我认为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争论,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只要按我的方法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包括GDP核算,投入产出模型的修正,不然马克思的理论永远陷在价值论中出不来,会被时代抛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4:33:51
1993110 发表于 2016-9-14 10:38
先转帖如下:

“斯密教条”是经济学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 ...
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你讨论,你还陷在你固有的思维里出不来,而我已经把我的论文发给你,你是不屑看还是什么的,如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批评,我也乐于讨论,但我这里真看不出你在说什么。

从单一商品而言,其价格当然由三部构成C、V、M,但只研究单一商品是没有意义的,斯密因此用一个递归法,认为C还可分解为C、V、M三部分,最终一个商品可以分解为整个生产链上所有生产企业的V和M之和。你举的泥瓦匠的例子太原始了,和现在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差得太远,用房屋作比喻也太简单,没有多少讨论的价值。

我现在花些时间把你那篇文章再详细看一下,我再给一些意见吧,这些讨论真没有什么意义,我已经把我的观点全面清晰地说出来了,而你却只喜欢局限在你的思路里,这样根本难以产生什么交集及火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4:36: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4:46:03
龚民 发表于 2016-9-14 14:36
哈哈,你还处于对自已理论的过份迷信中。马克思对待自已理论也是辨证的,并不认为就是绝对真理。他公开借诗 ...
我非常坦诚地把我的文章拿出来,供大家批判,如果真有逻辑上的错误,我当然乐意接受,我认为现在争论的东西都是一些细枝末节,我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按照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论证思路,再结合马克思的两部类模型,是可以走出马克思原有的困境。

劳动价值论不只马克思那一条道路,即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发,而是可以从价格出发,不需要经过转型。

那么请教,这个论证过程有哪些地方不对,我非常虚心地接受针对性的批判,而不是泛泛而谈,这叫过于自信?我现在的理论就是拿到实践中让大家批判,也是等待检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5:59:19
mrgou 发表于 2016-9-14 14:25
我对《〈哥达纲领〉批判》有一些了解,马克思在开篇批判的主要是“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 ...
可以推导出社会最终产品可以分解为所有生产企业的V和M之和



社会最终产品可以分解为所有生产企业的V和M之和

----------上述观点,是大哥你的基础观点或者核心观点吧?


上述观点,能否写成:

最终产品的市值=总V+总M


能表达为上述之类的等式吗?

如果不能,不应该上述那样表达。那么,大哥能不能亲自写一个正确的符合本意的关系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4 16:06:04
mrgou 发表于 2016-9-14 14:33
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你讨论,你还陷在你固有的思维里出不来,而我已经把我的论文发给你,你是不屑看还是什 ...
谢谢大哥了!


不好意思,我的看法存在许多偏差、错误,不周全。


大作已经阅读了一遍,再继续阅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